「深度」羅思義:在這場貿易戰中,美國這隻老虎只認實力,不會同情弱者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

9400字,讀完共需10分鐘

「深度」罗思义: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这只老虎只认实力,不会同情弱者

作者羅思義系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現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8月24日觀察者網。原標題為《為什麼中國有些人誤判了與特朗普的貿易戰?》。

中國就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的外交應對非常巧妙,實現了諸多目標。

  • 中國多次明確表示,不希望打貿易戰,但是如果對方挑釁,中國將奉陪到底。此外,中國還明確告訴國際社會,中美貿易戰責任完全在美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包括一貫反華的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媒體也表達了同樣看法。其他國家不希望打貿易戰,因為這會損害他們的利益,這對中國獲得國際支持非常重要。同樣,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積極促成雙方會晤的舉措,也清楚地向世界表明中國並沒有尋求與美國對抗。


  • 中國的外交策略迫使美國延緩對中國的關稅計劃。特朗普政府組閣之初,反華強硬派就被引入其核心班底。但中國的外交策略,以及一些對待特朗普個人及其政府成員的策略,都延緩了美國對中國的攻擊。中國經濟增速遠快於美國,這意味著時間在中國這一邊。


  • 美國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設法孤立中國。中國的回應展現了老道的外交技巧——習近平在2017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演講時明確表示支持全球化,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讚譽,金磚國家合作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協同發展鞏固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也令美國在南海製造緊張局勢的企圖落空。


  • 中國官方媒體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美國政策的實質。比如,《人民日報》8月10日發表的文章《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實質是什麼?》,全面準確地分析了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原因。

遺憾的是,雖然中國外交政策應對有方,但中國部分媒體對特朗普政府的本質存在誤讀,因此可能難以預見其後續行動,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標準來分析問題,反而是基於以下幾點亂下結論:

  • 特朗普的心理特點;


  • 特朗普生意人的特性,他想和中國做交易;


  • 採用當前流行和即將被遺忘的的西方理論等。

特朗普當選近兩年來的系列動作,包括其發動貿易戰都清楚地表明,只有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準確地分析和預測特朗普政府的行動。鑑於中美貿易衝突在短期內不會結束,很必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本文將論述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特朗普政府近兩年政策分析全部落空,並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特朗普政府代表的美國基本階級力量的解讀是正確的。然後分析由此產生的實際問題。

特朗普政府決定集中火力對付中國

首先回顧近期發生的事件。特朗普政府宣佈暫停對歐洲汽車加徵關稅,同時對中國商品不斷加碼關稅。西方媒體立馬就明瞭其中蘊含的意義,如《金融時報》在《美歐貿易戰停火,特朗普集中火力對準中國》一文中指出:和歐盟達成休戰協議,讓特朗普有了更大的餘地升級與中國的貿易戰……

如今特朗普政府已決定集中經濟火力對準中國。這反過來也解答了此前關於特朗普勝選是否有利於中國的爭論。很明顯,美國政府此刻所做作為意在阻止中國經濟發展,運用馬克思理論能夠對此給予準確的解讀。

美國中長期經濟緩慢增長的影響

美國採取關稅行動的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政府無法加快美國中長期經濟增速,其中原因在拙文《為什麼說西方國家也能從中國經濟模式中受益?》中有詳細分析。鑑於此,認為中美關係是零和博弈的美國反華強硬派只能試圖通過關稅政策等措施,以減緩中國經濟發展增速。

事實清楚地表明,美國經濟放緩已長達五十年(見圖1)。美國GDP年均增速從20世紀60年代的4%以上,降至2018年的略高於2%。這一現狀已經成為美國經濟的主要特徵,特朗普政府也無法扭轉這一趨勢。

因此,部分奉行新自由主義的中國媒體所宣稱的“美國經濟一直非常具有活力”的說法不僅不符合事實,而且會導致人們誤判地緣政治形勢。他們不明白美國政府對華加徵關稅只會導致中美雙輸的結果——如果美國經濟充滿活力,那麼特朗普政府大可不必利用關稅,僅靠加快經濟增速就能保持對中國的競爭優勢。

美國當前經濟增速處於歷史較低水平,而且美國還試圖壓制中國甚至一些盟友國的經濟增速,這導致西方陷入政治動盪——首先是“阿拉伯之春”的破壞性效應,導致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等發展中國家陷入嚴重混亂,其次是美國與德國、墨西哥、加拿大、法國等傳統盟友之間的摩擦日益加劇。

「深度」罗思义: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这只老虎只认实力,不会同情弱者

圖1

中國非馬克思主義者對特朗普有誤判

特朗普執政近兩年來包括貿易戰在內的所作所為清楚地證明,非馬克思主義者對特朗普的預判是錯誤的,例如:

  • 由於反感“重返亞太”這一反華戰略政策的設計師希拉里·克林頓,中國部分非馬克思主義者錯誤地認為特朗普上臺會對中國有利,或者至少特朗普會比希拉里對中國友好。但特朗普上臺後一系列的行動——與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通過《臺灣旅行法》、對中國採取關稅行動,卻與這種觀點相去甚遠。儘管特朗普與希拉里的對華策略有所不同,但兩人有一個共同點——反華。


  • 非馬克思主義者的另一種觀點是,特朗普是個商人,他想和中國做生意,所以他上臺對中國有利。但這種觀點也慘遭特朗普打臉,他拒絕了中國所提的雙贏貿易建議。


  • 此外,他們還依據特朗普推翻美國前幾任總統的全球貿易自由化政策,得出錯誤的結論:特朗普上臺更有利於中國。但事實上則相反。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則認為,本身為大資本家的特朗普代表的是美國資本的利益。雖然他的做法與希拉里有所不同,但兩人代表美國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

特朗普調整美國對華戰略

美國經濟緩慢增長的態勢仍將持續下去,美國反華勢力對採取何種手段對付中國存在分歧。

  • 與希拉里對華戰略更具軍事侵略性相比,奧巴馬對華戰略則是試圖組建一個廣泛的反華聯盟,包括美國和歐盟、日本與儘可能多的發展中國家在內。為此,美國就必須要對其合作伙伴做出妥協與讓步。這就是奧巴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保持密切關係,同意與歐盟一道解除對伊朗制裁的原因。


  • 特朗普政府內的強硬派則認為,對盟友做出這樣的妥協與讓步,會削弱美國經濟。相反,他們要求歐盟、日本和其他國家做出更多讓步,轉移更多經濟資源給美國,以增強美國直接對抗中國的實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不僅對華產品加徵關稅,而且與德國之間產生衝突,違背歐盟意願退出伊核協議等等。

特朗普政府內強硬派的策略解釋了特朗普外交政策看似奇怪的原因,比如儘管遭到美國國內以及七國集團等其他勢力的強烈反對,特朗普仍執迷於與俄羅斯/普京建立良好的關係,建議將俄羅斯重新納入八國集團,以及在北約峰會後與普京會面。對於特朗普周圍最激進的反華勢力來說,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引發中俄之間的對立情緒,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從而達到從北面包圍中國的戰略目標。

美國反華強硬派製造這些問題,根源在於美國中長期經濟增速處於歷史較低水平,瞭解這一點是看清經濟和地緣政治形勢的關鍵。我一年半前所寫的文章《特朗普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如意算盤打得響嗎?》就做過分析:因為美國想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所以需要對俄羅斯軟硬兼施,特朗普對俄羅斯示好只不過是其反華政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近來發生的事件也完全印證了筆者此前對特朗普政府“胡蘿蔔加大棒”策略的分析。“胡蘿蔔”是指特朗普與普京在赫爾辛基的秘密會談,甚至美國高級官員也被排除在外,以防止被美國敵視俄羅斯的勢力知曉會議詳情。“大棒”則是美國8月9日宣佈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特朗普前後舉措的疊加效應,相當於對外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如果俄羅斯同意割裂同中國的良好關係,那麼美國將不會對俄羅斯施加更大的壓力。反之,美國將發動新一輪攻擊。

幸運的是,由於近來媒體廣泛報道,基辛格多次向特朗普建議加強與俄羅斯合作以便遏制中國,中國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也更加清晰。在馬克思主義框架下,是完全有可能提前預測特朗普政府政策的。

至於特朗普拉攏俄羅斯加入反華聯盟所面臨的眾多內部障礙,拙文《特朗普為會見普京捱了不少罵,但別忘了反華強硬派是支持他這麼做的》已做過詳細分析,不再贅述。

特朗普是美國資本的直接代表

希拉里的對華戰略是試圖創建範圍廣泛的反華聯盟,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則需要美國盟友聽從指揮,甚至直接為美國對付中國提供更多資源。當然,提高美國民眾生活水平和經濟增速的更好戰略,是採納中國的雙贏提議,但這需要美國政府與特朗普、希拉里各自代表的反華強硬派分道揚鑣。也即是說,這種雙贏的做法需要一個全面的戰略以制服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新保守派勢力,但到目前為止這一戰略還未曾出現。

一旦瞭解了美國經濟的基本形勢,我們就會明白特朗普的政策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為了追求美國政治/經濟領域的利益。正如我在2016年11月所寫文章《特朗普當選更多國際夥伴將向中國靠攏》中分析的那樣:特朗普不僅是美國大資本的代表,而且他本人也是一個大資本家。因此,特朗普的目標是維護美國大資本的利益,而且他正陸續把強硬的反華勢力引入他的團隊,其中最敵視中國的是彼得·納瓦羅。而納瓦羅現在是特朗普最強硬的反華顧問之一。

財政赤字政策標誌著特朗普政府將與新自由主義決裂

為實施“美國優先”政策,以及對付中國,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放棄美國此前的一些內政政策。

共和黨和民主黨政府之間的一個經濟分歧,即特朗普真正有別於奧巴馬的,是共和黨政府更願意擴大財政赤字。這是金融市場期待已久的。特朗普上任以來種種跡象顯示,其團隊將重拾共和黨政府推行鉅額財政赤字的政策。拙著《一盤大棋?中國新命運解析》對此有更詳細的分析。

要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並使其有政治說服力,就必須確保美國經濟以儘可能快的速度持續發展。但美國經濟發展速度已沒有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修訂美國對華大戰略》指出:“除了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再沒有更好的方法促進美國的戰略未來和對華大戰略了”。

人們儘可以呼籲“重振美國經濟……賦予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超強經濟優勢。”但美國經濟數十年來一直髮展緩慢,其投資規模太小,以至限制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美國仍舊堅持過時的經濟理念……這是難以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為這不符合經濟現實。因此,美國經濟只能長期陷入增長遲緩的泥潭;既然不能大幅度提高美國經濟增長速度,那麼對於那些以“零和遊戲”心態考慮問題的人士,如美國新保守主義者,防止中國經濟超過美國的唯一辦法就是阻滯中國的發展。

那麼美國當前的政策是否有可能從根本上加快其經濟增速?答案是否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人類史上主要國家中最快的經濟和生活水平增速,是因為中國的政策符合經濟規律。而美國無法加快其中長期經濟增速,是因為其政策不符合經濟規律。

特朗普正試圖利用機會之窗

值得注意的是,甚至所謂的樂觀主義者也不認為美國可以提高其中長期經濟增速。比如,《紐約時報》就特朗普對中國採取關稅行動,發表了一篇標題看似樂觀的文章《特朗普在貿易戰中的底氣: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但文中所引用的數據顯示,該文不認為特朗普政府能顯著提升美國經濟增速。該文就美國經濟學家對美國2018年經濟增長預測指出:

“一些經濟學家稱,全年GDP增速可能會達到3%……國會二月通過為期兩年的預算案,為政府的開銷增加了3000億美元,而現在已經開始流入經濟。‘這有點像高糖,但它令人感覺良好。’芝加哥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經濟學家戴安娜·斯旺克(Diane Swonk)稱……與此同時,斯旺克女士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增長3%,她補充說,‘這可能是這個週期的增長峰值。’”

當然,在前一階段經濟放緩的基礎上實現3%的年增長率,並不代表美國中長期增長出現根本性的加速。根據西方最權威以及引用最廣泛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8年美國GDP將增長2.9%,但2018-2023年年均增長率則僅為1.8%。

目前,特朗普政府正試圖抓住美國經濟週期性態勢好轉帶來的短暫的機會之窗。特朗普政府對華發動貿易戰的策略立足於一場豪賭——利用美國當前的經濟週期性態勢好轉,來暫時抵消關稅給美國民眾和企業帶來的痛苦,因為2019-2020年美國經濟週期下行之前,他們的痛感將更加強烈。

如圖2所示,很明顯特朗普政府的機會之窗相對較短。通過對美國GDP年實際增長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增長率進行比較,可以看出美國經濟週期的演變趨勢:

  • 2013-2015年,美國經濟週期處於上行階段,GDP年增長率從1.8%升至2.9%;


  • 2016年,美國經濟週期急劇下行,全年GDP僅同比增長1.6%,這種糟糕的表現解釋了特朗普當選的原因;


  • 2017-2018年,美國經濟週期性態勢好轉。據IMF預測,美國2018年全年GDP將同比增長2.9%;


  • 2018年後,美國經濟週期將進入下行階段,2019年GDP將同比增長2.7%,2020年將為1.9%,2022年和2023年則將分別僅為1.5%和1.4%。

當然,IMF預測的細節精確有否尚有待討論,但其預測完全符合美國經濟週期的發展趨勢。從2019年起美國經濟將有所減速,從2020年起將開始緩慢增長,這就解釋了為何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利用2018年及之後短暫的機會之窗的原因——經濟週期上行的利好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關稅帶來的痛苦。

「深度」罗思义: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这只老虎只认实力,不会同情弱者

圖2

西方媒體如《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均注意到特朗普政府此舉帶來的風險。《金融時報》的文章寫道:

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採訪時表示,由於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且金融市場自他上任以來大幅飆升,現在發動他的貿易戰時機正合適。他宣稱現在是時候解決與中國和歐盟之間的經濟失衡問題了,他認為這些失衡證明了美國幾十年來一直被其貿易伙伴佔便宜。

特朗普說:“現在是時候了。你知道那句話,‘我們在玩銀行的錢’,對吧?”

但對那些相信現行的全球貿易體系,甚至是開放經濟的廣泛價值的人來說,特朗普這句“玩銀行的錢”所透露出來的心態可能更加可怕。為什麼?因為它表明特朗普心裡現在多有底氣。儘管面對很多壓力和反對意見,特朗普似乎相信他已經到達一個良性轉折點,現在發起貿易戰,美國可以經受得住經濟上受到的損害。

更糟糕的是,他似乎將股票市場的上漲以及美國經濟的增長都看作是他在推行貿易議程時可以利用的“免費資金”。用房地產來比喻,他相當於是零首付,卻已經準備要利用銀行借給他的大把錢了。根據金融法則,這種事很少有善終,此言並非誇張。

特朗普關於市場的言論“我們上漲了近40%”——他在說玩銀行的錢這句話時提到的——也表明了2018年貿易戰早期階段具有一個什麼樣的重要特徵。金融市場和這位美國總統形成了一種奇怪的相互依存關係。

市場並未暴跌,這等於告訴特朗普,他的貿易策略(儘管讓一些投資者懊惱)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事實是,關稅舉措的經濟影響才剛開始顯現,這種傷害將需要時間才能顯現。政界採取任何重大的反抗關稅舉措的行動也需要時間。

「深度」罗思义: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这只老虎只认实力,不会同情弱者

特朗普接受CNBC採訪

此,《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如出一轍,《特朗普對華攻勢取得戰果的機會稍縱即逝》指出:

在美國,經濟增速達到4%而通脹率保持在2%的好日子可能難以持久……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目前已在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附近徘徊。特朗普政府威脅加徵的新一輪關稅將打擊中國佔據主導地位的行業,這意味著尋找替代供應商以緩解價格上行壓力的難度將增大。根據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數據,在受到關稅影響的行業,有逾50%的進口商品來自中國。

特朗普與中國達成有利協議的時間有限。如果在2019年初前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麼之後將希望渺茫。

美國經濟短期趨勢

關稅問題與美國實際收入息息相關,因為特朗普關稅計劃將給通脹帶來上行壓力,舉例如下:

  • 特朗普政府對進口洗衣機加徵關稅,導致美國洗衣機和乾燥機價格上漲20%。


  •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第二項重要關稅是鋼鋁關稅。在這些關稅實施之前,美國鋼材價格就呈上升趨勢,加徵關稅不可避免地令這一趨勢嚴重惡化。截至2018年7月,美國熱軋帶鋼價格較2017年10月上漲52%。


  • 自年初以來,鋁價上漲了11%。


  • 美國最具標誌性的軟飲料製造商可口可樂宣佈,由於成本上漲(包括鋁價上漲),將在北美市場提高汽水售價。


  • 美國最大的建築設備製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宣佈,公司因關稅預計損失1億至2億美元,這對其未來的價格造成明顯的上行壓力。

《華爾街日報》對此貼切地指出:“汽水、摩托車漲價,美國消費者為特朗普關稅政策買單。”

「深度」罗思义: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这只老虎只认实力,不会同情弱者

可口可樂CEO表示商品成本上漲

洗衣稅和鋼鋁關稅加起來所涵蓋的商品範圍,遠比特朗普政府威脅要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範圍小得多。因此,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對購買者的負面影響將更加嚴重。西方備受尊敬的諮詢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計算得出,從中國進口的廉價產品,幫美國家庭每年節省850美元。

正如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格雷戈裡·達科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指出:“隨著美國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發生貿易戰,加徵的關稅將逐漸轉嫁給生產者與消費者,進而加劇通脹壓力。”事實上,由於通脹上升導致美國實際工資承壓,7月份美國實際工資連續第三個月下降(見圖3)。

「深度」罗思义: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这只老虎只认实力,不会同情弱者

圖3

美國內政趨勢

由於美國中長期經濟緩慢增長,美國反華強硬派只能通過減緩中國經濟增速的手段達成他們的目的,但這也是他們的弱點。因為這些強硬派的政策,包括但不僅限於關稅,不僅是對中國和美國盟友的直接攻擊,而且也是對美國民眾的直接打擊。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對特朗普實施關稅行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了分析,並得出結論:

特朗普總統發動的貿易戰的影響已經開始波及整個美國經濟,因為鋼鐵關稅擾亂國內供應鏈,以及全球貿易伙伴對花生醬、威士忌和龍蝦等美國多種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

美國國內最大的釘子生產商——中部大陸釘子公司,是從墨西哥進口鋼鐵製造釘子。因為特朗普對數十個國家進口鋼鐵加徵25%關稅,迫使該公司將價格提高近20%,致使本月訂單暴跌了50%,且可能使500名美國公民失去工作……

如果下個月中國對美國龍蝦加徵25%關稅,可能無意間為加拿大的龍蝦市場擴張起到了助攻作用……

歐洲對美國花生醬加徵關稅,對彼得潘(PeterPan)和四季寶(skippy)的製造商來說是一個打擊,佐治亞州、亞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和密西西比州的花生農場主也將受損慘重……

美國經濟和政治形勢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有著關鍵性的約束作用。因此,中國外交和外文媒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對外解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行動不僅是對中國、美國盟友和其他主要國家的攻擊,而且也不符合美國自身利益,將降低美國民眾生活質量。

民調:美國民眾反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令人吃驚的是,眾多美國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反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哈特研究協會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華爾街日報》委託,於7月15-18日進行了一份調查——“你支持/反對特朗普總統處理美國和外國之間貿易的做法嗎”,結果顯示,45%的人表示反對,38%的人表示支持。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使美國民眾遭受經濟損失,他的關稅政策也已經不受歡迎了。特朗普只希望美國民眾的痛感能被2018年美國經濟週期性態勢好轉所掩蓋。因此,他試圖利用這個短暫的機會之窗。

美國會向中國妥協嗎?

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為並非非理性的,也並非因為特朗普是商人而想做交易,否則非馬克思主義者對特朗普的預判也不會被事實打臉。而“實事求是”的方法證印證了馬克思義理論對特朗普政府的預判。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不會與中國達成協議或對中國妥協。但若美國對中國妥協,一定是因為忌憚中國的實力,而不是因為對中國心存善意。

「深度」罗思义: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这只老虎只认实力,不会同情弱者

《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實質是什麼?》從更寬廣的歷史視野,對這一點給出了明確科學的解釋。“對華貿易戰,絕非一些人‘高調招敵’‘意識形態’導致中美關係緊張所能解釋的。設置對手一直是美國為確保自身強勢的戰略慣性,哪個國家威脅到美國地位,哪個國家就是美國最重要的對手,美國就一定要遏制這個國家。”

如果說上文從嚴謹的角度解釋了這個問題,那麼我在人大重陽的演講則以通俗的方式做了闡釋:

如果把國家比作動物的話,中國的國家形象應該是熊貓,它的特點在於很大又很安靜,只要你不攻擊它,它就不會主動攻擊你,這些特徵都非常符合中國。

那麼用什麼動物比喻美國呢?老虎。因為老虎非常危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我在俄羅斯時有個助手。她曾是蘇聯時期著名分析家的助手。該著名分析家是原蘇聯科學院所屬的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負責人,在戈爾巴喬夫時期經常被邀請去參加一些活動。他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說法,我們要不再成為美國的敵人,因為對美國來講沒有敵人這件事是非常可怕的。對於美國而言,根本就不會討論蘇聯到底是敵人還是朋友,直接就把蘇聯給吃掉了。

所以要明白我們不能嘗試去跟老虎打一架,因為它確實很有力量,也很危險。而且你沒有辦法改變老虎的本性,把它變成食草動物。不過我們可以想到一些方法去跟老虎相處,比如可以弄出大的噪音,嚇住老虎,讓它不敢接近。但最不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千萬不能對其示弱,否則就是被它吃掉。

在美國關稅實施之前的貿易談判中,中國尋求與美國達成妥協而非投降的做法非常正確。

但中國要與美國達成妥協只能基於中國的實力,即美國認為無法擊敗中國。

戈爾巴喬夫投降美國源於一種錯覺,美國會對蘇聯手下留情,即如果蘇聯不試圖將美國當作敵人,那麼美國就不會將蘇聯當作敵人?結果呢?美國這隻老虎吃掉了蘇聯,導致蘇聯解體,給蘇聯人民帶來歷史性的災難。

美國新保守派當前想阻礙中國實現民族復興。一旦他們的目的得逞,中國將如同蘇聯一樣遭受歷史性的災難。而那些看不清這些事實的人要麼是很傻很天真,要麼是早就甘當美國附庸。這兩種人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至關重要。

貿易戰為數不多的好處之一是,它有助於消除中國某些人對美國政策本質的天真愚蠢的幻想。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美兩國人民有著共同的利益,完全可以實現互利共贏。但美國新保守派試圖阻止這一切,中國只有變得強大,才能不讓新保守派的計謀得逞。認為老虎吃人是因為它受到挑釁,或者中國變得虛弱美國就會手下留情的想法是錯誤的。老虎吃人是本性,而且從來不會憐憫弱者。

結論:美國只認實力,不會同情弱者

綜上所述,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在於其不能加快美國中長期經濟增速的事實。乍一看,這似乎是意識形態/理論問題,因為美國無法接受政府幹預經濟,並試圖維持不符合實際的經濟理論。但更深入的分析表明,美國的這些意識形態/理論問題,事實上是經濟、社會和階級力量的反映。美國當前的政策只堅持“看不見的手”,而拒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的同時應用“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

根據美國中長期經濟緩慢增長得出的地緣政治結論是,中國應對未來可能陷入混亂的西方以及中美關係走向未雨綢繆。反華強硬派正主導美國的外交政策,但他們還面臨著以下障礙:

  • 中國經濟增長強勁,且有能力回擊美國的關稅行動和其他措施;


  • 美國的政策直接或間接攻擊其盟友,如歐盟、德國、印度、墨西哥、加拿大等;


  •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和其他措施直接違背了美國人民的利益,因此遭到美國企業、消費者、工人和農民的抵制。

鑑於美國政府無法同時做到提高中長期經濟增速與加強美國強硬的新保守派的實力,且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外反對特朗普的勢力依然存在,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政策制定和西方地緣政治的混亂形勢仍將繼續。這就凸顯了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講話的重要性。他強調:

“我國對外工作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在複雜的世界地緣政治背景下,應正確分析國際形勢,而不應誇大其辭。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美國及其政策的本質。特朗普政府無法改善美國中長期經濟增速,導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實施關稅行動,進而令西方地緣政治陷入動盪。雖然中國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有諸多原因,但最重要最緊迫的一點是,它是能正確分析特朗普政府本質的唯一理論。

回到開頭所說的,事實證明,馬克思義理論對特朗普政府的預判是正確的,因此有必要吸取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特朗普政府誤判的教訓:

  • 中國提出的基於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政策,符合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也符合中美兩國以及其他國家人民的利益。


  • 特朗普政府主張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僅違背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利益,而且也違背美國人民的利益。


  • 特朗普試圖利用經濟週期性態勢好轉來抵消關稅即將帶來的負面影響,但這只是短暫的機會之窗。因此,中美貿易戰,時間在中國一邊。

在這場衝突中,要吸取一個顯而易見的教訓——美國這隻老虎只認實力,而不會同情弱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