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論理71」抵禦歷史虛無主義謬論

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禦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

「學習論理71」抵禦歷史虛無主義謬論

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十分珍視自身的歷史,因為歷史是現實存在的根基。改革開放以來,一些人以“學術研究”的名義對中華民族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近現代中國革命史進行所謂的“反思”,實質上就是全盤否定或肆意歪曲,這是一種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諸多場合都發表了重要講話,談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及其危害。對這一思潮,我們必須要始終保持高度的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旗幟鮮明地予以抵制和反對。

何為歷史虛無主義

作為一種社會思潮,歷史虛無主義一般是指不加具體分析而盲目否定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否定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精神,否定一切的歷史觀點和思想傾向。歷史虛無主義多為一般意義和特定意義兩種指向,前者主要指否定國家、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後者主要特指肆意歪曲中國近現代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從而否定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和開放的歷史。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主要是通過“學術研究”“探求真理”等冠冕堂皇的方式鼓吹對歷史進行“重新解讀”,或者以“檔案解密”“還原真相”“範式轉換”等手段為標榜,以此來否定思想界和學術界通過多年研究得出的一些客觀、科學的歷史結論,並以此來吸引眼球,煽動社會產生思想混亂,以從中謀取政治利益,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歷史虛無主義具有極大的迷惑性、煽動性和危害性

歷史虛無主義否定國家、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肆意歪曲中國近現代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從而否定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和開放的歷史。歷史虛無主義不是要“虛無”所有的歷史,而是思潮散佈者根據自身所處階級立場、其所要達到的目的以及要攫取的個人政治利益,對其中一些關係國家和社會存亡的重大歷史問題進行否定和歪曲化解讀,正所謂“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由此而形成更大的迷惑性、欺騙性。

比較常見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具體表現,主要有否定和歪曲中國革命的歷史,鼓吹“告別革命論”,認為革命對社會產生巨大的破壞,不如立憲、改良等溫和的變革手段;刻意編造和虛構中國近現代的歷史事件,包括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等重大歷史事實;利用現代的民族、國家、國際關係等概念和邏輯去隨意解釋中國多民族的歷史,刻意利用歷史上的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論調來兜售“大漢族主義”“地方民族主義”等主張,製造國內民族、邊疆和宗教糾紛;為已被歷史淘汰的舊勢力“翻案”,過度粉飾民國時代,稱其為中國歷史上的“黃金髮展期”,以此否定中國共產黨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功績;當代影視作品中為了奪人耳目,攫取商業利益,不惜“惡搞”“戲說”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隨意篡改早已有定論的歷史人物的地位和評價,使得當代社會文化價值低級化、庸俗化、亂象化。

近些年興起的比較具體的典型表現,就是有的人打著“學術理論創新”的幌子,大肆否定爭取民族和國家獨立的民主革命,對資本主義改良運動予以頌揚;還有的人不擇手段、不加分析地否定中國根據具體的國情和社會現實所做出的社會主義制度選擇和道路抉擇。此外,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歷史虛無主義還表現為不顧歷史真實,公然篡改中國文明的起源,試圖證明“中國文明西來說”。

我們可以發現,每當我們社會主義中國在建設、改革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出現暫時性的困難或者處於改革關鍵期的時候,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會更加積極地進行各個方面的滲透,不斷宣揚和傳播西方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尤其是打著人權的幌子宣揚普世價值論,這種枉顧具體國情和歷史發展階段的“終極理論”很具有迷惑性和吸引力。中國國內社會思潮出現混亂局面,從中得利的是國外反華勢力,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他們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崛起在東方世界,故而成為推動我國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氾濫的“幕後推手”。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錯誤的政治思潮,在互聯網、新媒體的傳播下往往以更加快速、更加隱蔽的方式流傳,這也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性,使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迅速傳播。

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堅持正確的思想引領

鑑於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危害性,我們必須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引領,堅決抵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為我們研究把握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各個領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觀、方法論。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必須要拿起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憑藉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廓清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自覺維護中國革命和黨的建設的偉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他多次強調:“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抵制歷史虛無主義,需要我們以正確、客觀、科學的歷史觀辯駁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要堅持真理,掌握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嚴正歷史的本來面目,用雄辯的事實來向世人和社會昭告錯誤思潮的荒謬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我們要以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事實對錯誤思潮予以堅決回擊。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政治改革、國家建設、人民生活和社會整體發展呈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日益自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成熟,國際影響力全面提升,這一切都是不爭的事實,任誰也不可否認。因此,擺在眼前的雄辯的事實就能夠使得那些荒謬的歷史虛無主義論調不攻自破。

此外,還要以特定時空條件認知歷史、增強歷史範圍意識揭露歷史虛無主義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對如何評價歷史人物作出過精闢的指導和見解,明示我們歷史事件都有其產生的客觀背景,在特定時空條件下對於一個歷史問題的認識可能是真理,一旦超出特定歷史範圍,就可能會變成謬誤,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原則。

最後,我們還要以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時代文化來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那些糟粕。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只要我們立足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當前中國特色的國情和現實,從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中汲取營養,弘揚中國精神和中國品格,同時有選擇地吸收借鑑域外文化精華,就一定能夠成功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從而能夠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保持文化繁榮!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翟禹,內蒙古社會科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