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先生在微头条发文声讨某企业老总在招待中失礼一事?

为而不争57298468


孔庆东自称孔和尚,对于美女副总安排讲解茶道自然是不上头的。

中国文人自古就比较清高,难搞。何况人还是孔家73代直系嫡孙,自然是颇要保持下旧时文人“睥睨富贵”的派头的。虽然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化下的社会环境,但很多传统读书人还是觉得,与商人为伍有失体面的。尤其是现在的大学教授也许并不十分富有,但在个人对金钱比较淡泊的情况下,觉得钱够用时候,还是想维持一下读书人的尊严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孔和尚这次有点过了,看了经过,人老板也是好意,且去亲自点菜谱招待,叫人作陪一会,也算是恪守待客之道吧,只能说孔过于敏感,另外呢,美女副总也是想找个话题能与客人有个语言上的交流不至于太尴尬才跟孔谈起茶道吧。

所以,个人觉得这次孔是比较过了,还发出来揶揄人家,说实话还是比较不尊重的。如果是马云还是王石,孔老师会这样做吗?

对这一点,我还是比较好奇的。

因此,有时一些“名门大儒”在对待赚了些钱的“大老板”还是有一些心理优势的,而一些“煤老板”们在面对文化人时也还是有一些先天的“自惭”心理。

放到香港来看,那些赚了些钱的大佬,不也是无论如何要向英女王捐个“太平绅士”头衔以摆脱出身低微的自卑感吗?

再看咱们成龙大哥,即使在影业取得如此大成就,在面对李敖时也是一口一个大师,嘴上说自己没读过几年书,没文化,最崇敬读书人,脸上亦是谦卑,就可见一般。李敖大师一脸笑纳之感,旧时文人的优越一览无遗。

可见,光有钱也不能消除出身的自卑感。还是得内心自我强大,才不易被人羞辱。


窈窕拂晓话城南


孔庆东,是我们哈尔滨哈三中的大才子,跟我同龄。

我们也是同一年参加高考,他是在整个黑龙江最牛逼的高中,如雷贯耳的哈三中,而我却在特别偏僻的外县。那一年,我高考作文是满分,但数理化成绩一般,最终阴差阳错录入了哈尔滨一所大学;孔庆东应该是考的文科,进了北大。

如今的孔庆东,号称自己是孔子第73代传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攻中国现当代文学,兼及思想文化评论,是国内风风火火、饱受争议的文化名人。

他曾经力挺过郭德纲:

2010年8月17日,第一视频网站《坐视天下》节目中,面对一系列郭德纲事件的新闻链接,孔庆东说:“就在今年7月,国家提出要反对‘庸俗、低俗、媚俗’。反三俗应该反谁?是反郭德纲吗?我们大量的媒体,天天在搞三俗!平时干什么去了?这些人就怕三俗打到自己头上,所以倒打一耙!”

也曾大骂南方系,直指《南方人物周刊》是汉奸刊物。

他还曾经痛骂香港人

2012年1月19日,孔庆东于内地“第一视频”网络电视台《孔和尚有话说》节目中,他表示:

“很多香港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总是开口就说我们香港啦,你们中国啦……这种人给人家英国殖民者当走狗当惯了,到现在都是狗,你们不是人。我知道香港人有很多是好人,但也有很多香港人,至今都是狗。”

他还盛赞朝鲜

2010年,孔庆东批评韩国,赞扬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金正日的主体思想,称“没有伟大的领袖和劳动党,没有强大的人民军,没有宁死不屈的民族骨气和奋发忘我的劳动热情,早都死绝了。”

他也和网友互怼互骂,直至对簿公堂,被罚公开道歉。

快意恩仇的孔和尚从不消停,最近他又在微头条上抱怨某企业招待不周。

不知道这是哪家企业,干嘛没事请几位学者前去参观?多如牛毛、肆无忌惮的参观检查早就广受诟病,现在,参观检查这类差不多都不敢大张旗鼓了,规模也大大缩小了,孔和尚何德何能何权何故,居然可以对企业行使参观检查权?

您毕竟是个知名学者,文化名人,跑到企业不说你骗吃骗喝吧,人家老板亲自出面招待,又去“安排菜谱”,还“让一位美女副总陪我们喝茶”,这特么已经够折腾人的了!企业不像你学者,大学教授不用坐班,整天扯扯淡,嬉笑怒骂大把金钱就到手了,企业还得千方百计维持经营呢!陪你们折腾半天,你居然还挑理了!还来个拂袖而去,“我等遂起身告辞”,说句难听的,尔等算个毛线?

孔和尚太拿自己当盘菜了,作为文人,您满嘴跑火车也就算了,毕竟有时您还迎合了部分人的心理,有人为你点赞;可您把这张老脸当成通吃天下的名片,到哪都得给足你面子,好吃好喝招待还远远不够,还得把您当孔子一样供着?

哎,也老大不小了,您就省点心吧!





西门观点:自命清高,自命不凡,自我吹嘘,自以为是。

孔和尚真名孔庆东,北大中文教授,以骂人而闻名。

此公骂人习以为常,在此仅举二例示众:

一、骂很多港人是狗,引发港民和内地网友不满。

骂某一个或几个和你有矛盾或有仇的人,可以理解,但骂很多人就不可理喻了。

二、有人说他以骂人出名,他将此人起至诉法院,被法院驳回。



吴晓平说孔庆东之所以有名气,完全是靠骂人骂出来的。孔庆东认为吴晓平侵犯了他的名誉权,将其告上法庭,但法院最终驳回孔庆东的起诉,说吴晓平说的是真话。

这充分说明了孔和尚的确有骂人的嗜好。之所以敢骂人,可能就是因为自己是北大教授,自命不凡,谁也瞧不起。

三、本次事件。



某企业老板邀请他和几位学者参观其企业,亲自安排菜谱,并请美女副总裁陪他们喝茶,美女副总裁为他们讲茶文化,而且背余秋雨名言。于是,招惹了这位自称孔子七十三代传人的孔和尚,便在自己微博声讨企业负责人‘’失礼‘’。

第一、老板亲自安排招待菜谱,一失礼!第二、安排美女副总裁陪喝茶,二失礼!第三、为他们讲茶文化,三失礼!第四、当面背诵余秋雨名言,四失礼!

我的天,这和尚比皇上还难伺候。你不仅是北大教授,更是企业的贵客,人家老板亲自安排菜谱,这是看得起你,这是必要的礼节,错在哪里?你得瑟什么,又自命清高什么?真清高,不来不就是了,你以为离了你,企业就一定倒闭了?



安排美女副总裁陪你喝茶,又失礼在哪里?人家首先是副总裁,而不是美女,而你孔和尚眼里看到的不是副总裁而是美女,这是你的心理龌龊,还是人家失礼?你以为你自称‘’和尚‘’,就六根清净了?一副伪君子嘴脸!

人家给你们讲茶文化,有什么失礼?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你一个老板小蜜竟然敢在我北大教授面前孔门弄茶,不想活了?你一个中文教授,难道是你都懂?即便都懂,也要谦虚点吧,哪怕装装样子!

你要人家安静点,意思就是别在我北大教授面前卖弄文化了,但这傻傻的美女副总裁竟然‘’不识相‘’,又在我面前卖弄余秋雨,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北大中文教授孔和尚,余秋雨恐怕还得听我讲课,你竟然给我背余秋雨名言?



总之,孔庆东孔和尚的言行,不过是四个‘’自‘’:自命清高,自命不凡,自我吹嘘,自以为是!


西门白甫


孔庆东是孔庆东,北大是北大。

孔庆东是北大毕业的,也是北大中文系教授,但北大是“兼容并包”的,容纳得下一个曾经挺有才而今变得有些不堪的孔庆东,更容纳得下很多有才有德的人才,比如同样是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

孔庆东曾经颇为有才,准确地说,是曾经颇有才名,曾经被称为北大“醉侠”。小时候读他的《47楼207》,看到他可以把一些平平淡淡的琐细之事写得颇为有趣,在嬉戏中见情趣,于平凡中见功夫,似乎颇有民国大师们当年的嬉笑怒骂之功夫,因此当年对北大颇为向往,对“一塔湖图”很为心仪,对燕园里面的北大人很为崇敬。

孔庆东曾经是“青年一代的代言人”,从他的作品来看,似乎很受鲁迅的影响,他也曾在“百家讲坛”开讲鲁迅,并出版过《正说鲁迅》。北大文科曾经大师如林、人才辈出,老一辈的陈独秀、鲁迅等人对北大文科的影响重大而深远。我也曾经以为,在北大中文系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孔庆东,会继承老一辈大师们的风骨,当年他以“青年一代的代言人”而发声的时候,也曾经有那种迹象。

不知何时,孔庆东走上了一条与过去完全不同,也与北大风骨完全不同的路子,文化人的风骨荡然无存,变得“劣迹斑斑”。从近年来的一些奇葩言论到几年前公开发声辱骂港人,孔似乎已江郎才尽,不见有何作品出现,只剩下骂人来寻找存在感了。老一辈的陈独秀、鲁迅都喜欢骂人,但是他们骂的往往是牛鬼蛇神,骂得有理、骂得有品、骂得有力,而孔庆东的骂人,不过是证明了他自己已经变成牛鬼蛇神而已。

而本次“招待事件”,不过是进一步证明了孔庆东身上的“牛鬼蛇神”成分已经十足而已。若自命不凡,可以不与什么老板打交道,像陈平原先生那样安静治学,自得其乐;既然与老板来往,则应该作为一个“正常人”与之交往。从孔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对文化人颇为敬重,为了招待孔庆东等人而亲力亲为安排酒宴,很懂礼数的老板。自己去亲自安排,还让副总陪同,从社会交往的角度说,几乎可说是礼数周到。反倒是孔庆东自己一副倨傲的样子,数落人家各种“失礼”,如此不懂礼数且自以为是,就因为你“有文化”?

北大是包容的,有曾经有才而今奇葩的孔庆东,更有严谨治学的陈平原等人。孔庆东不代表北大,北大是北大,孔庆东是孔庆东。北大不完美,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对于孔庆东,这里借用一句话送给你:你改过吧!


风雨燕园之百二十载


评论的还真多!未曾想到孔和尚的影响力还这么大。且不论孔和尚是否清高,学术水平如何,因为个人学识粗浅,不识高人,不敢妄议。

单就请人吃饭的礼仪而论,说点看法。过去人请人吃饭比较讲究。请客的人是东家,被请的是客人。客人如是一般朋友或者客户,那么只会在酒楼饭馆。普通的情况就在大堂里找个靠窗的位置就行,叫跑堂的点菜端菜即可。特殊情况或者朋友身份比较尊贵,就是雅座包间,由饭馆小二专门伺候。座位安排是进门左手或近窗靠墙为客人位置,进门右手为东家位置。背对门口是陪客的位置。客人不离座,东家不能走,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若要方便,陪客要陪同引路。东家要方便,要事先告知赔罪,客人认可才能离开。如果东家随便离开,长时间没有回来,那不叫请客吃饭,那叫打发叫花子,施舍酒食。是对客人的极不尊重!

第二类,是东家请关系很近的朋友亲戚吃饭,是不能到外面酒楼饭馆的。尤其是大户人家,那绝对不到外面吃饭,就是家里不会做的菜,也都是事先酒楼点好,专人送到家里。当然,请这类朋友吃饭,大部分是在家里院子或厅堂里摆席。如果在普通人家里,由于特殊情况,家里做不了,只能到外面吃饭。东家都得千万的赔罪道歉,客人同意了,才能去。否则,客人一看你把我拉倒外面吃饭,就知道自己在东家心里的地位了。最后一类人,是东家最尊敬的贵客和最好的朋友,过命的兄弟,无论此人是谁,都得在自家的卧室设宴。酒菜都得事先准备好,要由东家或者东家的正妻亲自上菜和斟酒。宴席上除了主客,一般不设陪客。若有陪同的人,都得必须是家中长辈或者最亲密的兄弟,不能有外人。这是我所了解的过去人请客规矩。大家可以看看《韩熙载夜宴图》,丞相韩熙载请客吃饭,有的客人坐在院子里,有的客人坐在厅堂里,最尊贵的客人是躺在主人家的床上的。(估计会有人说,躺在自家的床上,是不是把老婆也的献上?实话告诉你,有太多古人为了招待自己最尊贵的客人,不仅会献出老婆,更甚杀了自己的老婆,做成肉汤让客人吃!)而这位韩丞相也得敲鼓为客人演奏娱乐。现在人很多不懂这些,往往觉得把人请到最高档酒店里,就是自己表达出最大的敬意。其实是犯了礼仪错误。

因此再说说孔和尚这事,他有两点没说错。第一,这位老板不懂传统礼仪。点菜用的着离开吗?方面安排,再问问客人意见,也是一种现代礼仪。第二,这位老板极不尊重孔和尚一行人。安排饭菜期间又是喝茶,又讲茶道,最后还讲余秋雨,估计得二十多分钟吧!东家离开这么长时间去安排饭菜,而不陪同客人,你当客人是来讨饭的吗?最后就是这个余秋雨大师名言。这位副总裁无论有无文化,有无学识,至少在请一位名人吃饭(无论是好名还是骂名),是不是事先做做功课?客人喜欢什么?爱好谁的文章?谁不知道孔和尚是金庸迷?你不会说点杨过郭靖什么的,都比说余秋雨名言强吧!并不是说余秋雨先生不好。而是说这位副总裁太没眼色!


王晓强30


孔庆东能成为北大教授,可见中国的文科教授经常是多么的不值钱。孔庆东就是一个不学无术,基本跟文盲差别不大的人士。据说还上过“百家讲坛”,足见当今社会,有的时候斯文扫地的现象也太过出格了。

这群所谓的叫兽或学者,大概是组团到某企业去打秋风、吃大户。能跟这群混混混在一起的企业老总,恐怕也基本就是暴发户一类。暴发户能对他们有什么尊重?不就想弄一群帮闲吗?但是现在这群帮闲由于有国家工资可拿,还有“叫兽”名头,肯定就比较嘚瑟了,也希望人家拍他们马屁。两方的需求这一下就卯不牢了,起冲突是很正常的。

孔庆东微头条中提到招待的人提了余秋雨的名言,令孔庆东之流勃然大怒,誓不吃饭而败走,显得是那么的有“傲骨”。我们对此该当怎么看待呢?我们得明白,孔庆东嫉妒余秋雨是很正常的,原因就是因为余秋雨是受“正经人”待见的,孔庆东其实一辈子是不受“正经人”的待见的。他认为余秋雨没水平。事实上,余秋雨不管怎么样,你再不怎么喜欢他,若仅就学术和学问而言,是孔三再过十辈子都赶不上的。

余秋雨先生散文写得不错(本人不太喜欢,嫌他风格矫情与造作,但这不妨碍我承认他写得不错),此外他在戏剧史方面的研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学术地位还真的不是混来的。我这样说绝不是认为余秋雨水平高,真的就是所谓的“大师”了;而是要给各位指出,孔三水平之低下是难以想象的。孔三真的比一般文盲还不如。孔三没资格给余秋雨拎鞋的。

我本科大学里,系里曾有一位老师,是师兄姐、我们、师弟妹的共同笑话,每一个老师提起他都会满脸不屑,原因是学术水平糟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但他就是有一点走江湖卖艺的口才与混世的本领。人家最后竟然也混成了博士生导师。这当中的狗血过程,堪称离奇与喷饭。为了本人母校清誉计,恕不再多言。孔三这一类,想来跟我母校的这一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许多吃瓜群众,没上过名牌大学,总以为名牌大学中的教授有什么了不起的。千万别这么想。记住,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流氓阿三照样有可能在名牌大学里的文科学系混到博士、副教授、教授的。

因此,大学里理工科的职称,总体而言相对会比文科值钱一些。当然,并不是说文科教授不值钱,有些人还是非常厉害的,只是你得多长几个心,因为文科教授里头滥竽充数的相对要多很多。充数的程度是会让你瞠目结舌的。


建章看世界


不管是什么人,有多尊崇的地位,有多大的名气,首先是人。既是人请说人话办人事。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说实话,这年头不是无关重要的活动懒得请人吃饭。同理,不是一般的关系也不会去参加饭局!所以,能坐在一块吃饭的己属不易,也算是有缘相聚了!

能请到名人作座上客,说明东家也有自己的身份,也显面子,这应该是刀切豆腐两面光的事。按理,这类饭局站在东家立场,一定会极力周全,拿出十足的诚意,想方设法将客人招待好。作为客人,既然能来,首先是自我情愿了,自当抱持着一种兴致盎然地全程客随主便的积极心态参与其中。

说请客是个简单的活,好酒好菜侍候便是。关键是应筹,有应先有答,要筹先得备。答应也好,筹备也罢,这可是相互之间的事,里头还是有技术含量在,也许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情商吧。想想看,所有的活都得东家来做,该怎么做,这当然是主人的心意,但这心意能不能合了客人的心意,这时,主人家总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跑来问客人你喜欢咋地咋地吧。所以应筹这事从来都是没有点不好菜,只有难侍候的主。说实在的,东家尽力了便是尽心了!再风光的场面背后也总少不了不够周全的地方。非得鸡蛋里头挑骨头,骨头是不可能有的,硬硬的蛋壳也许会找到。所以,一场应筹下来,客人非得吹毛求疵,这可不是打主人的脸,应是暗淡了你这客人的光!

孔教授便是这个难侍候的主和吹毛求疵这个人!饭局饭局,首先是吃饭,你非得把当成一个局,你这是想多了还想歪了呢?抱持这么多想法,你累不累呀,开始就不答应去呀!再说,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饭局也是个局,虽然我不知道多少人吃饭,但肯定不是你一个人吃,所以讲饭局也可以理解成大家一伙人一块吃饭的局。既是多人吃饭,不能大家只侍候你一个巴叽着嘴吃吧,主宾陪从人员都得照顾好吧!怎么就你那么多废话,那么大火气,吃人家不嘴软,还挺硬,这不奇了怪!

中途退场已是十分不礼貌,回过头还数落一番,更是失份了!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你孔某人那么大架子,张手就打请吃人。如果说这是一场严肃的学术研讨会,场景中有人语不着调,还霸麦阔闹,你可以当面严厉制止,不用给任何情面。在一个主人家诚恳宴请中,也许会有让你觉到不快的地方,你就离席而去,将心比心,我只能说你这番愚蠢的行为,可以比喻成是主人本心将明月,哪知明月照沟渠一个样了。主人把你看成是一轮明月,没成想你就是那藏污纳垢的沟渠,你对得住主人一片好心吗?

做人要有雅量,尤其是一个名人,文化名人。孔夫子教他儿子悝,要他退而学礼!仁义礼智信,这可是儒家思想的立本基石!张口闭口说自己是孔家多少代弟子的孔教授,从你的表现来看,最起码你得先去退而学礼!学好礼再标榜自已为孔家弟子吧,不然孔老夫子会老夫聊发狂的。慎思!

做人要厚道,厚道人才厚德,厚德才能载物!厚道首先不能霸道!北大教授,文化名人,大家都知道你很有才,这对你是幸事,对国是好事,对大家亦是喜事。但是,当一个并不厚道的人,喜欢霸道的人成为了一个名人,那就未必是件好事!至少也是件招人嫌的事!其实,当你曾经骂香港人是狗的时候,我就在想,此言一出,你跟猪也没多大区别了。骂人谁都会,谁都有,骂大街就不好。鲁迅骂的是千夫指,那是国骂,你骂的是什么?泼妇骂街,这怎么会是一个名人还是文化名人的应有之举呢?

恃才傲物,狂妄自大,有时我们平头百姓还是会给予一些名人宽容和宽恕的,因为尊重他有才!当这才出格变质了,不再是正才而是歪才腐才之后,大家眼晴也是雪亮的,你这才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废柴!远的不说说近的,冯裤子作为名导很有才吧,可是做人不厚道做事不公道,不也成了废导废柴了吗?

感觉你还是做回老本行,治学立著,就你的情商别在名利场里蹦哒,还是喜欢你在书中嘻笑怒骂,不想看到你在人情是非中胡乱去骂!


心情215287633


这么多年过去了,孔教授却是一点都没改变!

这个问题本不属于老罗探讨的范围,但是看问题的题目竟然是与孔教授有关,也就来了几分兴致,毕竟认识孔教授不是一天两天了...

老罗与孔教授的缘分应该还要从13年前说起,那个时候老罗才上初中呢。孔教授那个时候已经是北大有名的中文系教授了,出版了很多的专著,其中让老罗与教授结缘的是一套有关作文写作的书籍,班主任向学生力荐此书,述说了各种孔教授的传奇。但是此书却价格不菲,经不起老师的诱惑,笔者只能让家长买了一套,想着可以靠此迅速提升作文能力,但是最终拿到书的时候,发现和老师所宣扬的完全不同,没翻几页便束之高阁。

从那之后笔者虽然没有再买过他的书,但却是一直有见到有关他的报道:今天他又骂了谁,明天又告了谁,甚至还涉及摸奶门等等...最近再次见到有关他的消息是在头条上了,经常见到孔教授周游各地、遍访名迹,这次又碰上这样的事情,孔教授真的是一点都没有改变:

前往某公司参观,老板亲自去招呼点菜的事情,这不是正彰显了老板对你的尊重吗?这怎么还成了失礼的事情了呢?要知道,如果只是旁人的话,值得老板如此大费周章的亲自去安排吗?

人家安排了一位美女副总裁来陪您喝茶,这想必已经是最高规格的接待了,竟然在你这里成了失礼的行为。孔教授源出孔门,应该对于中华民族的礼教等是熟稔于心,还请指出何来冒犯之意?

而至于人家大讲茶文化莫不只是因为品茶时的客套词语而已,在我们接触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打开话题,那么就事论事就是最有效的突破口,该美女副总裁的行为皆只是商业应酬的客套之词而已,竟然会被你作如此解释,真的是令人大跌眼镜。

最后,文豪大家之间互轻乃是常事,毕竟有才华的人都觉得自己才是最完美的,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礼仪是什么,礼仪是我们在听见一些哪怕自己不喜欢的言语时也能保持克制,是我们在公众场所面对一些自己厌恶的人也还能把持微笑...不胜枚举!但是孔教授却因对方背诵了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就拂袖而去,实在是难说是一个懂礼之人。


罗召均律师


就事论事,人身攻击则大可不必。

首先,既然接受了邀请,就说明关系到了一定程度,至少也是看在了某一方面的面子上,或者说有不得不去的原因;

其次,老总亲自安排菜谱,让美女副总陪同喝茶。有可能是老总对宴席很重视,或者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毕竟是男人都喜欢和美女打交道;

再次,美女副总大谈茶文化。有可能是为了缓和气氛,结合当时的情境,抒发自己的见解?

最后,美女副总背诵“余秋雨大师”的名言。也许是寻求共同话题?面对的是学者,探讨文学方面的问题,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所以,老总和副总言行举止当中是否失礼不得而知,但如果仅仅如和尚所表述的情形,个人认为和尚理亏,理由如下:

一、于情。既来之则安之,不看僧面看佛面;

二、于礼。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主人热情,客人却请主人“安静一会”,应该是客人失礼了;

三、于义。交往更多时候都是各取所需,虽然不必相互吹捧,但相互尊重,相互给面子,“抱团取暖”是为义也;

四、于仁。仁者,首先要有博大的胸怀。即便是对方有失礼之处,也应包涵;并且要看对方的层次。比方,如果一个教授去和一个农民计较,岂不是失了身份?

五、于智。智者,随遇而安。应该善于化解尴尬的处境,调和气氛,而不应“笑请”,难道一言不发地坐着?

六、于信。受邀而往,却中途“起身告辞”,首先是失信于人;其次是没有自信。对方谈一下茶文化,自己就是“土鳖”……

综上所述,和尚所为有失身份。难道非要副总如一个学生般去跟和尚等人去请教茶文化和文学方面的问题才行?喝茶闲谈而已,又不是在课堂上。

事实上,有钱人看不起文人,文人看不起有钱人,都很正常。有钱人财大气粗,颐指气使惯了,当然不会把穷酸的老九放在眼里;文人则往往恃才傲物,自命不凡,认为老总一身铜臭味,既没有什么德行,也没有什么文化……但既然走到了一起,各取所需、逢场作戏,又何必不欢而散呢?


峥嵘179596313


警惕“名人特权”危害社会——再评孔庆东

孔庆东,一个24万粉的中文教授,仗着人多势众,一再制造雷人“事件”。孔庆东首先忘记了自己的人民教师身份。为什么忘记呢?是因为他首先把“教师”和“教授”割裂开来视作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即教师是普通老师的称呼,教授就是权力地位的象征。他凭借北大教授的噱头,凭借从社会上窃取的名声变身作自己的名人特权,而又急切利用名人效应去实现他梦想的利益。

在孔庆东的心里一直渴望真正权力的背景,时常想尽一切办法去靠近。他还公开而莫名其妙地怼香港的法治成效,他声称坏人才需要法治,他把香港当成了一个坏人港,引起了众港人动怒。坏人才需要法治吗?那难道好人才需要人治?这里什么观点?有了这种思维习惯,所以才把公司热情的周到的正常接待当成了“失礼”。热情而真常的接待也成为了“无礼”,那什么才是他心目中的礼数呢?难道是像迎接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样才算“有礼”吗?亦或直接给他上红包,上美眉才算是“有礼”吗?还是要别人绝对的崇拜并跪倒在地恭候他呢?人家跟你谈茶论诗,是因为尊重你是个文人,难道还跟你谈企业管理经营之道吗?其实,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他的心很大,大到敢利用名声去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他的“失礼”论真可谓黑白颠倒,一派胡言。香港的法治成是国家和政府都承认的,是国家收回香港后治理香港的一个巨大成就。孔庆东的价值观里祟拜的是人治社会,所以他骨头里祟尚的就是特权。但是他只是一个教书先生,而且他认为特权就是好,所以反而被实际的权力所鄙视。因为他不知到实现法治实现人人平等才是权力的终极目标。孔庆东显然落伍于国家提出建立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美国世界级的名校无数,知名的大科学家大学者无数,可是就没有一个类似北大的孔庆东教授。因为人家安心治学,潜心研究学问,人家心中有真正的正能量的信仰。

是受邀还是自己去考查企业的呢?根据新闻报道是他们自己去的。一个学中文的教授去企业干嘛呢?受到正常合理的接待反而很不高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名人特权”的作怪就是根本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