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亲外甥四千块要全家打借条,六年后反过来借钱:舅妈,请拿好

旭阳村是山上上一个很偏僻的村落,到目前为止,村子里一个考上大学的都没有。里面的孩子基本上完初中就跑出来打工挣钱了。

村子里有户人家,丈夫叫李成,媳妇叫王梅花,夫妻俩两人均患侏儒症,谁想结婚后生了个儿子叫李智德,也患上了这病。不过李智德从小就很聪明,还特别爱学习,喜欢通过书本看到村子以外更多新鲜的事物。

借亲外甥四千块要全家打借条,六年后反过来借钱:舅妈,请拿好

等李智德高考成绩下来,果然,儿子考上了大学,成了全村目前为止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不过一家人没有高兴太久,因为大学通知里写着的学费着实把夫妻俩吓住了。

王梅花说:这,咋学费这么贵。这一年的学费比儿子小学上到高中的学费加起来都还多。我们哪有这么多钱。

没考上还好说,这既然考上了,哪怕是砸锅卖铁也得给儿子把学费凑够。这可是儿子走出大山的唯一机会。

随后,李成便在村里挨家挨户的说好话,希望大家帮忙给借点钱。一整圈下来,李成手上的本子写了很多的人名,上面写着谁谁谁借了五十,谁谁谁借两百,等等。但最后还差四千块。

李智德见爸妈为了自己学费的事愁眉苦脸好几天了,他有天晚上低着头说:爸,妈,要不,要不这学我不去上了。

李成听到这话,火冒三丈:说什么话呢,你今后能不能出人头地可就看这个了,钱的事你不用管。

见李成发火了,李智德低着头,没有再说什么。

媳妇说:要不,要不去找我哥他们借点吧。

借亲外甥四千块要全家打借条,六年后反过来借钱:舅妈,请拿好

李成叹了口气说:唉,只能去找他们了。

于是,第二天李成和媳妇带了点腊肉去了镇上李智德舅舅王小刚家。

等把事情一说,王小刚说:这四千块钱我倒拿的出来,但你们还得上吗?听说村里的人你都跑去借钱了?

李成说:哥,你放心,俩年之内我们肯定还上。

谁知这时,李智德舅妈说了句:俩年还上,你以为这学费就交这一次?后面还要交三次呢。不借不借,别明年这个时候钱没还,又跑来借。

最后,李陈跟妻子说了很多的好话,他们最终答应借这一次。但必须两年之内还,若没还上,每年就送三只老母鸡过来当利息。而且必须打欠条,一家三口都得签字,爸妈还不起就儿子来还。

就这样,李成回去后把事情给儿子说了。

李智德说:爸,这书我不去读了。不上大学我照样能挣大钱出人头地。

但第二天李成硬是把儿子拉过去打了欠条。

等把钱拿出来,李智德感觉这手上的四千块钱无比沉重,这是用一家三口的脸去换来的。

父亲李成说:儿子,面子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出来的。爸妈能力有限能为你做的这么多了,今后就靠你自己了。

就这样,李智德顺利上了学。在学校他省吃俭用,勤工俭学,还且十分努力,每年都获取了学校的奖学金,通过这,今后的学费就不用让爸妈再操心了。

借亲外甥四千块要全家打借条,六年后反过来借钱:舅妈,请拿好

等他毕业,到了城里一家大公司,两年时间就做了高管在城里买了房,他把爸妈都接到了城里享福。之前借钱给他的人,他都双倍甚至多倍的还给了他们,舅舅那四千他也还了八千。

不过有天早上,舅舅舅妈跑到了城里李智德家,舅妈笑着说:外甥,我想找你借十万块钱做点生意。你放心,我们肯定打欠条。

李智德二话没说,拿了十万给他们,说:不用打欠条,钱有价但亲情无价。舅妈,请拿好!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