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動力數字方案向現代農業發力 山東中觀農科率先受益

中企動力數字方案向現代農業發力 山東中觀農科率先受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生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以綠色供給滿足綠色需求,是當前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然而近年來土地流轉加速、土地集中度增加,這個傳統產業也湧現出一大批職業型的新農民,中國農業對技術、渠道、服務等方面的訴求在不斷增加。在技術對農業積極滲透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農業基礎薄弱,升級與改造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農業科技企業正面臨物流問題、標準化問題、倉儲問題等,這一切大多是因為技術上的不成熟造成了產業鏈交易低下與浪費。

中企動力數字方案向現代農業發力 山東中觀農科率先受益

山東中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官網首頁

基於此,深耕數字化服務19年,國內數字化服務優秀廠商——中企動力推出“交易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客戶經營數字化”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其中,外貿門戶就是為外貿企業量身定製的產品,多語言支持的門戶網站,母語級別的翻譯支撐,準確的信息轉換,極大的提高了用戶體驗,是集營銷通路、內容傳播、服務保障為一體的企業營銷管理平臺。比如中企動力為山東中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觀農科”)所做的數字化升級服務就獲得了高度認可。

中觀農科是成立於2017年的新興公司,以土壤調理技術為核心,系統化解決土壤酸化、板結、重金屬汙染等問題,均衡有益元素,平衡微生態,達到土壤中觀;通過打造生態示範園與廢棄物綜合利用循環產業鏈,融合一二三產業延伸發展;搭建產供銷一體化商業平臺,減少農業生產中間環節,實現商品價值最大化;用科技引領農業發展方向,用健康理念,打造高品質綠色農產品。

打開中企動力為中觀農科定製的個性化網站,首先看到的是一幅農作物漲勢圖,鮮嫩的農產品和厚重的土壤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一種極強的視覺衝擊,彷彿身臨其境一般。然後看到一幅顯微鏡觀察的滾動圖,專業、嚴謹、活潑的風格一目瞭然。中觀農科還有其自有農作物——金薯、糯玉米、小米、大白菜、胡蘿蔔、青蘿蔔、小油菜、草莓、石榴等五穀雜糧、蔬菜、水果類產品在網站也同步顯示,大大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

中觀農科實施“生態+產業”、“生態+民生”工程,專注土壤改良技術和產品研發,籌建微生物菌擴繁廠、有機肥製造基地、萊州菜籃子蔬菜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的方式打造收集、造肥、糧食種植、特色有機農產品及深加工產業模式,形成大農業良性立體循環經濟產業鏈,產出更多綠色、環保、健康的高價值農產品。中企動力還幫助中觀農科推動傳統農業向綠色低碳循環方向發展,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藉助中企動力的數字化力量,中觀農科將中國“土壤修復改良綠色方案”推行到日本、斯里蘭卡、柬埔寨、新西蘭、菲律賓、泰國等6個國家,與國內20家科研機構、院所單位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不過中文網站顯然滿足不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用戶瀏覽習慣,於是中企動力的母語級翻譯優勢盡顯。比如,“土壤調節基於種植作物所需的土壤礦物質量”這句話翻譯成韓語,普通的翻譯機構譯成“토양은 재배 작물 재배에 필요 한 토양 광물의 질을 조절 한다.”而中企動力譯為:

中企動力數字方案向現代農業發力 山東中觀農科率先受益

除此之外,中企動力還特意根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匹配了本土化顧問,為目的地國的消費者帶來了極大便利。

中企動力的數字化設計和具有龐大體系的農業結合,必將出現很多新思路,新玩法,也將有大量非農行業的企業跨界而來。中企動力可以利用強大的數據分析幫助農業企業定位客戶群,分析客戶的需求,這使得生產具有了一定目的性,達到利潤的最大化。中企動力將服務精細化、定製化,對中小農業企業的需求、問題做到智能響應,真正提高了用戶體驗。數字時代,中企動力將伴隨更多需要轉型升級的企業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