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東巴紙”最傳統的製作工藝、最本源的面貌。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東巴紙

旅遊新方式:手道麗江

2017年國慶節之際,作為麗江人的我,探訪了隱藏在麗江古城五一街上的一家小店——“手道麗江”。這家店的特別之處是,它不僅賣東西,還是一家民族民間手工製品體驗館。體驗館,分五個展示區,分別為東巴造紙、納西皮藝、鋼筆畫、老君山傈僳族文化體驗館和東巴陶藝。

我這次來重點是瞭解和體驗東巴造紙,這是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我很好奇,在以旅遊業著名的麗江,作為納西族傳統文化的代表項目,現在會是怎樣的處境。

據體驗館的人介紹,該體驗館去年才開館,開館之後,政府選取了頗具代表性的工藝品,邀請製作人入駐,目前入駐的有五個,後期還會引進更多與麗江有關的手工藝品技藝人。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手道麗江院落

東巴紙的製作工藝

東巴造紙的負責人和秀紅,一個50多歲的東巴漢子,出自東巴造紙世家,據他介紹,東巴造紙傳到他是第六代。家族中兄弟三人都在為傳承這一古老的技藝而努力著,一做就是數十年,他的母親和他的女兒也會這門手藝。

在和秀紅的帶領下,我們參觀東巴紙製作流程。順著造紙的步驟,第一步先參觀製作原料。東巴紙的原料,外人常以“構皮”來稱呼,但這種“構皮”實際上並非常見的造紙原料“構樹”的皮,而是當地一種名為“蕘花”的韌皮部分。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東巴造紙原料——蕘花

蕘花在納西語中稱為“瓦達”,多生於海拔2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蕘花本身有微毒,製作東巴紙時,手藝人很容易皮膚潰爛,眼睛發炎,以致要定期服食中草藥御毒。但據說也因為這種毒性,讓東巴紙能夠防蟲蛀,千年不壞(所謂“紙壽千年”)。

“原料採摘後,需自然曬乾,一般要一天時間。之後把乾料浸泡,泡軟為止。”但浸泡要1到5天,而我們的體驗時間有限,所以和秀紅直接給我們已經泡軟的蕘花皮。

接下來的程序是用小刀去除蕘花外面的黑皮和雜質,取出裡面的韌皮部分。

“因為蕘花有輕微的毒性,所以現在很多東巴紙坊裡的原料都不再是蕘花了,我這裡應該是麗江為數不多的還使用蕘花造紙的地方。”和秀紅向我們透露。

待我們取夠製作一張東巴紙的韌皮後,他掏出一些已經煮好並且漂洗過的皮料放到一塊平整的木板上,準備做下一步的打漿。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和秀紅的母親取韌皮

本來取出韌皮後,還有兩個步驟,蒸煮和漂洗,但因為所需時間太長,這兩個步驟也直接跳過,和秀紅只是口頭給我們講解了這兩道程序。

“浸泡過的韌皮放在一口大鐵鍋裡,每鍋約下乾料3—4公斤,加入清水用柴火蒸煮。水沸騰時,加入篩乾淨的灶灰。每公斤皮料約加2.5公斤灶灰。灶灰起鹼化作用,目的是除去原料中的木質、色素等物質,最終得到較純的纖維。灶灰放得越多,皮料煮得越快。邊煮邊用木棍攪拌。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蒸煮,當皮料輕輕一拉即可折斷而又稍稍有些韌性時,就可起鍋。之後將煮熟的皮料撈起,放在簸箕中濾水冷卻後,拿到河裡漂洗,邊洗邊搓,儘量將灶灰沖洗乾淨,並把皮料中的雜質除去。”

打漿是先用比較鈍的砍刀反覆砍,之後倒入鐵皮舂具中用木槌反覆捶打,直到打成纖維狀,入水完全可以散開為止。打漿是體力活,每團皮料需捶打40分鐘左右,不能打得太細,太細的紙漿在撈紙時會從紙簾篾縫中漏掉一部分;也不能打得太粗,太粗的紙漿做出來的紙質量不好。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將打好的紙漿倒入紙槽

打漿完畢之後,將安放著紙簾的紙簾框放入盛水過半的木槽中,然後把適量的紙漿放在溢滿清水的紙簾上,用手輕輕攪拌、拍打,使紙漿纖維均勻分佈,並揀出雜質,隨即撈出。經片刻濾水後,將紙簾取出,然後輕輕把溼紙翻扣在曬紙板上,小心取出紙簾,拿到太陽下自然曬乾。曬乾後,把紙取下,東巴紙製作工序也就完成了。


在我們造紙的過程中,不斷有遊客進來參觀,並且表示這樣子的造紙還是第一次見。把工藝製作展示給遊客,比直接賣工藝品更能體現“非遺”的當代價值。從旅遊角度講,如何把文化轉換成旅遊產品,東巴造紙以及“手道麗江”體驗館做了很好的嘗試。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正在曬的東巴紙

東巴紙與東巴文化

儘管東巴造紙,今天被視為一項手工技藝得以流傳和推廣,但事實上,東巴造紙的文化價值,需要放在納西族東巴文化這個整體中才能完整理解。

跟東巴紙密切相關的,是納西族獨特的信仰體系——“東巴教”。這一古老的民族宗教,有著悠遠的文化傳承。它的經書(“東巴經”)的書寫材料,就是東巴紙。這些博大精深的宗教典籍,用一種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記錄,保存在東巴紙上,經數百年而不朽。

納西族地區的俗語說,只有用東巴紙傳抄的東巴經才是真正的東巴經,可見東巴紙已經超出了紙張(物)的層面,被賦予了神聖性。在東巴教中,東巴紙除用於書寫,也用於製作其他東巴儀式的道具。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將半乾的東巴紙壓平

比如,製作東巴儀式中的各種人物、器物,以及東巴法帽、法牌等等。不過,儘管東巴紙與東巴教已深度融合,但最初記錄東巴教典籍的載體並非今天的東巴紙。東巴文字在納西語中叫“森究魯究”,意思是“木石標記”或“見木畫木,見石畫石”。從詞源看,這意味著東巴經過去一度寫在木片或石塊上。

東巴紙是後來引入,但時間究竟始於何時?

根據記載,麗江地區在元代就有造紙業,但東巴經的書寫材料在當時是否已經用紙,缺乏史料的佐證。現存最早有時間記錄的以紙質承載的東巴經出現於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

從中原地區傳入的造紙術,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東巴紙製作工藝,有學者也做過研究。他們認為,元代從中原傳到麗江的造紙術,即抄紙法,在麗江與來自西藏的澆紙法的融合,即形成東巴紙的生產技術。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揭紙

但是,東巴紙在明代木氏土司治下的麗江地區,並沒有得到重視和發展。當時的木氏土司推崇漢文化,排擠東巴祭師,加上中原地區的造紙技術具有出產量高,宜於書寫、繪畫等優點,所以,東巴紙地位日趨邊緣,其工藝不得不隨著東巴祭師,隱沒于山區民眾中,而後逐漸成為書寫東巴經的專用紙。

“東巴紙”是現代發明

東巴紙的名字,今天已經隨著納西族文化和東巴文化的傳播,成為常識。但是,有意思的是,“東巴紙”這個稱呼,其實是一種現代發明。這一稱謂從歷史上說無論是在納西語還是在漢語中都是沒有的。

用於書寫東巴經的紙在納西語中稱“色素”,對外用漢語稱“土紙”。在1991年參加廣州博覽會時,這種紙對外稱“東巴經書紙”;在1997年記者稅小潔發表的名為《最後的東巴造紙傳人》一文中,這種紙被稱為“東巴造紙”;

同年在《民族工作》(《今日民族》的前身)上納西族學者和虹發表了《最後的東巴紙傳人》一文後,“東巴紙”和“東巴造紙”的提法才逐步傳開。

另外,被很多人忽略的一點是,今天東巴紙“非遺”保護的先行者,並不侷限於麗江地區。而且,事實上,作為東巴教重要起源地的香格里拉市的白地,也是東巴造紙重要的傳承地。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和秀紅的母親與和秀紅的女兒

據國家級東巴紙工藝傳承基地負責人楊正文介紹,他早在30多年前,就開始了研究、搶救和保存白地東巴紙工藝的工作,為此後的“申遺”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7年,雲南省文化廳、迪慶州文化局按照國務院和文化部的決定,把聖靈東巴文化樂園確定為國家級東巴紙工藝傳承基地。“基地”制訂了詳細的計劃,組成了強大的傳承隊伍。國家級東巴造紙工藝傳承人納布若(和志本)大師及一些東巴經師也加入到傳承隊伍中來。通過不斷努力,這個隊伍越來越壯大,這些傳承人為東巴紙工藝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麗江作為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東巴造紙工藝也得到了傳承,如“手道麗江”這樣的文化院落在古城也存在多個。另外,麗江的旅遊資源是一大優勢,經過多年的旅遊開發,“東巴紙”的旅遊產品日益豐富,有東巴紙書、東巴紙畫、東巴紙雕、東巴紙工藝品等各種類別,且均聲稱以最原始的東巴紙為載體加工而成。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丨東巴紙製作的燈

以四方街上的“麗江東巴紙坊”為例,該紙坊目前開發了書籍、郵品、辦公用品、宗教系列用品等多個類別的旅遊產品,並在營業場所內向遊人展示和表演東巴造紙的技藝和工具,年營業額在100萬元以上,取得了較為豐厚的經濟收益。

不過,絕大多數商鋪所稱的“東巴紙”均非來自恢復傳承東巴造紙的傳統社區。所使用的原料也並非蕘花,並且在浸泡和蒸煮過程中應用了化學原料,如使用氫氧化鈉水代替草木灰和石灰,減少了紙中的雜質,能使東巴紙應用於印刷,但這樣的做法,也使新的東巴紙失去了它的一部分傳統屬性。

麗江作為旅遊城市,每年都會迎來數以千萬計的遊客。對麗江古城,近年來不少遊客會抱怨市場上的東西千篇一律,商業化嚴重。在這樣的語境下,“手道麗江”這樣的文化院落,顯得十分必要。如何把旅遊產業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開發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旅遊產品,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而無論如何,旅遊的發展,都不應該忽略那些傳統文化的守護者,不能讓他們在旅遊與創意產業的發展中淪為邊緣人。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東巴紙”的商品化實質是利用原有的納西文化和外來文化元素進行文化再生產的過程,最終“東巴紙”成為外界瞭解納西族及其文化的最重要渠道。

花10分鐘get新年第一個小技能——“東巴紙”製作全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