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山,再见!冬日的独龙江,五则暖心小故事

摘自:《一家人,过日子: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报告》

独龙江的路从瓶颈变“快车道”

大雪封山,再见!冬日的独龙江,五则暖心小故事

丨独龙江公路隧道(王松 摄)

“独龙江公路隧道里灯光明亮,通风设施也投入运行了,现在的独龙江公路好走多了。”2016年8月6日,刚从独龙江乡乘车到州里参加会议的乡党委书记和进义感慨地说。

2015年11月中旬,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通风、照明等机电安装工程的全面完成,标志着独龙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千百年来,独龙族群众过江靠溜索,出山走“天路”。

1965年,在政府和驻军部队的帮助下,修建了穿越原始森林,翻越海拔3842米的南磨王山垭口,全长65千米的人马驿道。但要从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巴坡村到贡山县城,单边行程也要步行3天才能到达。从县城到独龙江乡最远的一个村子要步行10天时间。

1999年9月9日,国家投资1亿多元修通全长96千米的独龙江简易公路,因为当时建设的公路隧道依然在海拔3000米的“雪线”以上,每年12月至次年6月,有近半年时间,独龙族群众向外通行的道路依然被大雪阻隔。

大雪封山,再见!冬日的独龙江,五则暖心小故事

丨大雪封山

路,历来是制约独龙江发展的最大瓶颈。2010年开工建设的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总投资7.8亿元,路线全长79.982千米,其中新建隧道6680米,比原有公路缩短16千米。2012年11月,道路土建工程按照合同工期提前完工,2013年5月,道路土建工程竣工并投入试运行,使贡山县城至独龙江乡的出行时间从原来的8到9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2014年12月20日独龙江隧道土建工程顺利完工并实现应急通行。

“目前,独龙江公路的标志标线等附属工程也已经完成,我们的施工队伍已全部撤离,待两年的试运行结束后,整个工程就正式交付管护单位了。”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冯志龙说。

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的彻底贯通,标志着独龙江乡独龙族群众彻底告别了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山门打开天地宽,独龙族群众踏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王春梅:有了旅游接待收入

2013年初,巴坡村委会巴坡小组独龙族村民王春梅一家4口,分到一套政府出资扶持建盖的90多平方米的漂亮新房。令王春梅没有想到的是这套新居不仅让全家人住着舒适,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原来,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贯通后,走进独龙江乡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勤劳聪明的女主人王春梅便用自家新房搞起了农家旅游接待,尝到了旅游业带来的甜头。

大雪封山,再见!冬日的独龙江,五则暖心小故事

丨巴坡小组独龙族村民王春梅正在给客人爆玉米花(王靖生 摄)

王春梅说,2015年以来,她家打理出来的一间旅游接待房几乎天天有人住。特别是10月黄金周期间,她家住宿和餐饮接待纯收入达6000多元。

王春梅所在的巴坡村民小组2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基本都腾出一间房屋来进行旅游接待,每间房一晚收费100元,除旅游黄金周爆满外,其他时间平均一个月能有800多元收入。

“我们家自己养的独龙鸡卖完了,就买隔壁邻居亲戚家的,这样大家都能有一点收入。”王春梅说,游客多的时候不仅住宿爆满,独龙鸡、野生干木耳、干竹笋等土特产也十分畅销。

王军:买了车子跑客运

“我的农村客运车买了4年多了,但过去大雪封山,往返县城只能跑半年,赚钱不多,现在隧道通了就好了。”独龙族青年客运司机王军说。

王军是独龙江乡孟顶小组村民,他和10多名独龙族青年在2012年免费享受到独龙江帮扶项目素质培训工程中的驾驶员科目培训。拿到驾照后,王军在2013年用卖草果得来的5万元钱买了一辆核载7人的农村客运面包车,跑独龙江乡至县城路段。生意好时王军一天要来回进出两趟独龙江,扣除汽油钱,一天就有500多元纯收入。

大雪封山,再见!冬日的独龙江,五则暖心小故事

丨通了隧道,客运车辆大雪天也能跑(王靖生 摄)

不过,过去由于独龙江公路半年时间积雪太深被迫中断,王军他们的客运收入也打了一半折扣。2015年11月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全部竣工后,独龙族人民彻底告别了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王军他们也可以一年四季往返于独龙江乡和县城赚钱了。

据了解,在政府扶持下,这两年,独龙族群众通过不断发展草果种植、独龙牛养殖等产业,购买能力增强,仅巴坡村委会就有10个买了车跑农村客运的独龙族群众。

斯小东:16天的路程缩短到一天

“公路不通前,从我们家到县城单边徒步行程就得花8天时间,现在去一趟县城可以当天坐车来回,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梦的事啊。”说起今非昔比的通行条件,迪政当村委会书记斯小东感慨万千。

斯小东说,他家以前住在独龙江河谷最北边的向红村民小组,到村委会所在地迪政当自然村还有两天的徒步行程。2010年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项目实施后,斯小东家和乡亲们陆续搬到国家免费建盖的迪政当自然村集中安置房里。

搬进新居后,令斯小东他们无比喜悦的除了住上和城里人一样宽敞明亮的“小洋楼”,还有通达家门口的乡村柏油路。这条乡村公路,加上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的彻底贯通,使得家乡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方便了。

阿莫:一年四季能买到新鲜食材了

独龙族女孩阿莫是独龙江乡政府食堂炊事员。过去,她最担心的是封山期间买不到新鲜食材。如今,随着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贯通,一年四季都有货车来往,阿莫不再愁买不到新鲜食材了。

大雪封山,再见!冬日的独龙江,五则暖心小故事

丨独龙江有了农贸市场(王靖生 摄)

“过去独龙江大雪封山期间,我们吃的菜都是腊肉、粉丝等干货,吃上一顿新鲜蔬菜简直是奢望。”曾经连续5年体验了独龙江大雪封山期的怒江州委独龙江乡工作队队长吴国庆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由于独龙江乡自然气候恶劣,因而常规生产技术很难种活蔬菜作物。1999年独龙江简易公路修通后,尽管开山期间,新鲜蔬菜可从山外运进,但封山期间就没地方可找了。”


“现在乡里有农贸市场,每天都能买到新鲜食材,这对我来说可是解决了大问题。”阿莫说,隧道贯通后独龙江乡不再大雪封山,看到乡里干部群众能一年四季吃上新鲜食材,她打心眼里高兴。

王世荣:草果能在家门口卖

“如果没有这条公路,我们村今年上百吨的草果怎么运出山去卖?”说起公路带来的便捷,巴坡村委会主任王世荣道出了全村人的心里话。

“2015年全乡草果总产量是390吨,按平均鲜果每市斤3.5元计算,总收入为273万元。现在公路方便,独龙族老乡在家门口就可以卖草果了。”独龙江乡乡长孔有才说。

“草果采收后,村民只需把草果运到家门口的公路边就行,会有草果收购点的人自己请车来拉。如果不是越来越好的独龙江公路,先不讲今天独龙族群众能在家门口卖草果换成钱,就是当初如何把草果苗从山外运进来种植就是个大问题。”

王世荣说起公路带来的便利,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大雪封山,再见!冬日的独龙江,五则暖心小故事

独龙江自1965年开建,到2015年高黎贡山隧道完工,历时50年,耗资数亿。解决了独龙族半年雪封山的大问题、大心病,从此,旅游进家门、运输跑不停、蔬菜新鲜吃、草果门前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