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行必去旅順,大連和旅順如同狄更斯筆下的雙城記,密不可分。而旅順火車站就像一張美麗的明信片,帶著遺世獨立的高冷範兒,吸引著四方遊客。

順著軍港的圍牆走到井岡街上,遠遠望去,綠色、黃色、白色,三種色調勾勒出一座造型別致、俄羅斯風格的木質建築物,像是存在於童話世界裡的一個小宮殿。平面成一字形,立面在入口處加設門斗,中間頂部為蘑菇形塔樓橢圓尖頂,掛滿魚鱗狀鐵皮小瓦,加強了中央體積向上的動感。雖然體量很小,但造型之優雅別緻十分少見。車站門口佇立著一根高大的木頭電線杆,上面是縱橫交織的電線。靠近進站口的一面牆上掛著木牌:大連車務段旅順站。車站已經停運,只有一名售票員在售票。據說,整個建築沒用一根鐵釘,全部為木質結構。我試著敲敲牆體,的確如此。這也是東北鐵路沿線保存最好的歐式建築範本,站內還有保存完整的歐式站臺雨棚,充滿著異國情調。

俄國人設計,日本人續建

車站不大,站前的路也不寬,兩車道,正對面是一座紅瓦平房,雖然經過改建,卻依稀能看出歐式建築的模樣,使用單位是旅順口區公安局車站派出所。其實,這裡是旅順的第一個火車站,是沙俄於1900年建的,簡潔而不失優美。寬闊的屋頂上開著3個老虎窗,牆體上點綴著粗獷的斜條,站前整齊擺放著一排接客的人力車。

旅順口是舉世聞名的天然良港,也是扼守京師的門戶,清政府從1880年開始,費時10年、耗銀430多萬兩,建成北洋水師艦隊的主要基地。1895年甲午海戰中國戰敗,日本強行割讓遼東半島。沙俄乘人之危,以干涉還遼有功,於1897年強租旅順口、大連灣25年,旅大淪為沙俄殖民地。沙俄在旅大做的工程第一是擴建港口,作為俄國的海軍基地;第二是修建鐵路,旅順火車站是中東鐵路南支線的終點。為了便於讓運輸物資直接由鐵路入港,便選定了與港口緊緊相連的現址。俄藉工程師吉爾什曼負責建築施工,築路所需鋼軌和機械設備大部分由俄國運來,少部分從其他國家進口,砂石、枕木就地取材。築路工程技術人員主要為俄國人,勞動力大量招募華工。

1901年初,中東鐵路南支線部分路段通車運行,並開始受理私人貨物運輸業務。也就是在這一年,自南關嶺到大連港的鐵路線竣工。從此,旅順到大連的客運列車每天往返各一次。1902年4月,一列滿載金髮碧眼的列車從旅順火車站開出,沿著中東鐵路一直駛出國門開往俄國首都聖彼得堡,這也是中國鐵路史上第一列國際列車。

隨著中東鐵路建成通車,大量內地移民和沙俄、朝鮮移民形成了“闖關東”浪潮。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得火車站在使用三年後顯得侷促了。1903年,沙俄侵佔者又設計規劃了一個完全俄羅斯風格的新火車站,地點在老火車站的對面。但剛剛做完基礎工程,就爆發了日俄戰爭。1905年,日軍佔領旅順後,日本滿洲鐵道公司接手,“考慮到這樣一個施工到一半的建築置之不理有損市容”,就決定沿用俄羅斯的建築風格,沒有做出絲毫變動,在原有的地基上續建,並將旅順火車站改名為“旅順驛”。

前蘇聯作家筆下的旅順

前蘇聯作家斯捷潘諾夫(前譯為“斯傑泮諾夫”)於1941年前後出版了一本記敘日俄爭奪中國港口旅順的歷史小說《旅順口》(上、下部)。這部小說得到斯大林的賞識,並獲得1943-1944年度斯大林文學獎金一等獎。早在1947年,蘇聯外文書籍出版局就翻譯出版了中譯本;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出版了陳昌浩的譯本,而陳昌浩是大名鼎鼎的原紅四軍政委,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斯捷潘諾夫生於1892年,日俄戰爭爆發時,斯捷潘諾夫正隨其父、炮兵上尉尼古拉▪斯捷潘諾夫駐守旅順口,恰好經歷了此次戰役的全過程,後來隨父一起被俘後返鄉。《旅順口》一書,詳盡再現了日俄戰爭中的旅順口防禦戰,場面浩大,人物眾多,對研究此階段戰役史、武器發展史具有珍貴价值。

在小說《旅順口》裡,旅順火車站多次出現。作者在小說的開頭就寫到:1904年2月8日深夜,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了旅順口,翌日清晨,住在旅順口的人們紛紛向火車站跑去。所有旅順口的馬車、人力車、中國苦力都負載滿了。難民很快就在車站近旁,擠成人山人海。鐵路上停有幾列貨車,都被難民擠得水洩不通,可是火車頭不夠……

見證了諸多歷史瞬間

火車站是進入城市的門戶,每日迎來送往,經受了軍事要塞百年的屈辱風雨,也在無意中記下歲月的盈盈流轉。

旅順是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所在地。1931年9月18日的下午和夜裡,關東軍司令本莊繁頻繁進出旅順站,策劃了震驚中午的“九一八事變”,就此拉開了侵佔整個東北的序幕。

1934年3月1日,日本人研造的“亞細亞”號首次運行,創造了以7個半小時跑完新京(長春)到大連全程701.4公里的紀錄。當時,世界各國的鐵路運營均速為時速82.5公里,而“亞細亞”號則達到了最高時速130公里的紀錄。一時間,富豪、高級軍官、歐洲商人、外交官陸續來到大連,體驗“亞細亞”號。

1935年1月21日19時,溥儀自長春乘專車抵旅順車站,直赴新市街前關東軍司令官官邸之行在。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根據相關協議,一直備受關注的由關東軍庇護的中東鐵路幹線和支線,由中蘇兩國共同經營。當蘇軍進駐旅順口時,看到旅順火車站的俄式老建築安然無恙,都認為這是個奇蹟。

1950年3月8日,新中國第一批女司機——大連鐵路局田桂英、畢桂英、王寶鴻“三八”包車組,首次駕駛“三八”號機車由大連站開往旅順站。

1955年1月,蘇聯將旅順歸還給中國,旅順和大連後來合併,並稱為旅大市。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抵達旅順站接防旅大防務,蘇軍在旅順車站列隊歡迎。旅順火車站先後經歷了俄、日、蘇聯半個世紀的管理,最後終於回到了中國人自己的手裡……

曾經是旅順最熱鬧的地方

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鐵路還是旅大之間的主要客運途徑,最繁忙時一天要對開兩趟車。在這之後,各大企業的通勤工人成了這趟火車的主要乘客。火車上每天都是人擠人,汗味煙味混合在一起。最有特色的就是先上車的幫工友們佔座,一副手套或一個飯盒在座位上一放,就表示有人了。工作日的早晨和傍晚,火車站就成了旅順最熱鬧的地方。

2004年,這棟老建築經歷了第一次“大手術”。因年久失修,建築部分木質結構嚴重腐朽,牆體、頂棚的木質構件已被白蟻大面積蛀空,造成積水浸入,基礎出現塌陷,屋架產生不均勻沉降,二層塔樓傾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建築物原有的平面佈局、立面造型和表面材質不作改變,只在局部採用鋼結構的骨架,扶正傾斜的塔樓,屋面改為特製壓型鋼板。

隨著公路的發展便捷,大連到旅順的旅客越來越多地乘坐汽車,火車客流日漸減少,最終只能停運。1981年,大連劃市旅順劃區,旅順從此成為大連的一個區。2014年4月20日,旅順火車站結束了最後一趟旅程,僅保留售票業務。車站便如一段凝固的歷史,只有昔日的鐵軌默默延伸,彷彿在向遠方的遊人訴說。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大連」旅順火車站,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