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水|「這簡直是個奇蹟」連美國友人都如此稱讚的、連接番禺廣州的這座橋,如今「三十而立」!

洛溪大橋

橫跨珠水洛溪橋,

燈火熒闌燦九霄,

盛世移山多壯舉,

今朝姿旎更豐饒。

30年前,曾有人用這首詩稱頌建成通車的洛溪大橋。可以說,洛溪大橋30年是改革開放背景下番禺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小番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洛溪大橋背後的故事。

威水|“這簡直是個奇蹟”連美國友人都如此稱讚的、連接番禺廣州的這座橋,如今“三十而立”!

洛溪大橋拓寬的呼聲持續多年,今年五月終於傳來好消息。隨著施工隊伍的進場,洛溪大橋拓寬工程正式動工。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煥然一新的洛溪大橋……

“路通才能財通”

時光悠悠。番禺人對橋的渴望,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

當時,1300平方公里的番禺土地被30條河流主幹道,300多條大小河涌分割得“支離破碎”,人稱“鍋底地”。如果有喜慶事,每家每戶就靠划艇探親,有些農副產品也靠艇運輸。

威水|“這簡直是個奇蹟”連美國友人都如此稱讚的、連接番禺廣州的這座橋,如今“三十而立”!

改革開放以後,港澳同胞紛紛回來支持家鄉建設。1978年,霍英東、何賢等愛國僑胞到廣州參加交易會。這一路,霍英東、何賢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沒有一座連通兩岸的大橋,番禺很難發展起來。

“要建設好番禺,就兩句話,路通才能財通,有人氣才能有財氣。”

他們覺得自己應該出點力,來幫助建造番禺。

可是,在計劃經濟時代,要修建一座跨江大橋,談何容易?資金從哪裡來?——最好就是拿捐贈的汽車來變賣。建橋就是這樣開始的。

要建洛溪大橋的時候,何賢先生已經是重病在身了。為了完成洛溪大橋的建設、番禺人民的心願,他親自上北京,找到當時的總理,希望總理批准進幾百部車,用來換錢來加快建設橋樑。這個行動都感動了總理,總理批了300部車,完成何賢先生的心願。

除了霍英東、何賢等港澳同胞的捐助,廣東省交通廳、廣州市政府也給了番禺極大的支持。為了解決建橋的通航高度問題,當時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曾親自到北京找有關部門彙報,爭取國家給予支持。

“這簡直是個奇蹟”

威水|“這簡直是個奇蹟”連美國友人都如此稱讚的、連接番禺廣州的這座橋,如今“三十而立”!

在激情燃燒的年代,洛溪大橋就這樣建起來了。主橋採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通航淨高34米,全橋總長1916米,主跨180米,在當時居東南亞同類橋樑之首位。

1988年8月28日,是一個載入番禺史冊的日子。這一天,洛溪大橋建成通車。時任省長的葉選平、港澳知名人士霍英東等各界人士前來參加大橋的通車典禮。

這一天,也是番禺人民的大日子。很多自發來到現場的村民,等通車典禮一結束,就跟在長長的車隊後面,從洛溪大橋的這一端走到那一端,走出番禺,走向廣州。

威水|“這簡直是個奇蹟”連美國友人都如此稱讚的、連接番禺廣州的這座橋,如今“三十而立”!

洛溪大橋由於整個工程質量達到了高精度的技術標準,使得我國的預應力橋樑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進入到了世界先進行列,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還榮獲首屆“中國十佳橋樑”,首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1978年~1983年度全國十大公路工程等多項大獎。

當美國公路安全保險研究院主席布萊安歐尼爾率團考察了洛溪大橋的建設情況後,甚為驚歎地說:“這簡直是個奇蹟。”

“光留史冊,富促城鄉”

威水|“這簡直是個奇蹟”連美國友人都如此稱讚的、連接番禺廣州的這座橋,如今“三十而立”!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路通財通的番禺,也從“鍋底地”一躍成為珠三角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一顆璀璨明珠。短短几十年間,番禺GDP從1988年的5.75億元,迅猛發展到今天接近2000億元。

威水|“這簡直是個奇蹟”連美國友人都如此稱讚的、連接番禺廣州的這座橋,如今“三十而立”!

洛溪大橋是番禺路橋建設的縮影,也是番禺時代發展的見證。它展現了番禺人民在改革開放初期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精神氣質,也承載著旅外鄉親報效祖國、熱心發展的赤子之情。

珠江兩岸奔流不息的車流、拔地而起的高樓,日新月異的新城,正如30年前,洛溪大橋碑記所言:變水國若通途,光留史冊,富促城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