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當區偏坡鄉下院村五保老人陳滿元入「社」記

乌当区偏坡乡下院村五保老人陈满元入“社”记

8月13日,烏當區偏坡鄉下院村的五保老人陳滿元起得格外早。他身著節慶活動時才會穿的民族盛裝,一路往鄉里趕去。遇到鄉親,陳滿元也腳步不停:“不擺啦,要去鄉里參加合作社的掛牌儀式。”

73歲的陳滿元無兒無女。“加入了合作社,像我們這種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也能有分紅,以後我們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陳滿元笑容滿面。

乌当区偏坡乡下院村五保老人陈满元入“社”记

這個讓陳滿元滿懷憧憬的合作社,就是貴陽烏當萍萍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的誕生,

得從幾個月前說起。

乌当区偏坡乡下院村五保老人陈满元入“社”记

為幫助全鄉貧困戶儘快脫貧,增加低收入困難戶收益,今年6月,偏坡鄉積極探索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戶投入零成本、經營零風險、就業零距離和資源資產有收益的“三零一有”扶貧新模式。

經過偏坡鄉黨政班子多次研究謀劃,最終決定,由偏坡村和下院村村支兩委成員中有公心、帶富能力強的5名成員作為發起人,各出資10萬元,組建成立一個帶有公益性的“帶貧合作社”

於是,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戶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萍萍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

按照計劃

合作社將整合、盤活全鄉農戶的土地、房屋、林地、勞動力等資源,用於農耕體驗、民宿打造、民俗展演等,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增加收益,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

合作社將拿出部分盈餘作為公益金,幫扶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戶。

乌当区偏坡乡下院村五保老人陈满元入“社”记

對陳滿元來說,在古稀之年加入合作社是件大喜事,兩公里多的路程,他比平時走得輕快了許多。來到合作社掛牌儀式的舉行地點——偏坡鄉文化站會議室,裡面已擠滿了全鄉各地來簽入社協議的貧困戶。

“大家加入合作社,閒置的資源都可以用起來,有勞動力的可以通過我們的勞務平臺找活幹,搞種植的我們可以提供技術,到時候人人能就業,戶戶領薪金。

收益分配方面,合作社當年盈餘的40%提取為公益金,用於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戶的生活保障和生產發展幫扶、鄉村治理經濟獎勵支出;30%提取為‘公積金’,用於彌補虧損、擴大生產經營規模;30%為成員可分配盈餘及其事務性支出。”

合作社理事長陳萍萍一邊籤協議,一邊介紹。

輪到陳滿元,他果斷而鄭重地在入社合作協議上籤上名字、按上手印。

“政策我很清楚,鄉政府的工作人員老早就來我家說了。現在國家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成立這個合作社,是要幫助我們這些困難戶過上好日子。”

不到一個小時,全鄉35名貧困戶和23名低收入困難戶全部完成簽約,加入合作社。在大家的掌聲中,掛牌儀式11點準時舉行。掛牌儀式上,陳滿元發了言:

“感謝黨和政府,始終關心我們這些貧困戶。相信在合作社的帶領下,我們偏坡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紅火。”

陳滿元還被推選為全鄉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戶的代表,參與合作社的運營和管理,可以行使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乌当区偏坡乡下院村五保老人陈满元入“社”记

如今,在烏當區,越來越多的像陳滿元這樣的貧困戶,和普通農戶一道加入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烏當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力軍,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烏當區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層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創新農業經營制度,大力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區五彩農投公司+合作社+農戶”,以項目、基地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村千家萬戶的利益聯結,讓低收入群體與市場有機銜接,推廣村級集體經濟與合作社共同發展的“村社合一”模式。

截至目前

全區59個村實現“村社合一”,組建合作社83家,覆蓋6個低收入困難村、2417戶6106名農村低收入困難群體。

到今年底

烏當區將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村“村社合一”全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參與農業結構調整的低收入困難戶都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

來源丨貴陽日報

烏當區偏坡鄉下院村五保老人陳滿元入“社”記

歡迎掃碼 關注我們

黔中秘境 生態烏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