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來自久經鍛鍊——由學生丟失參賽證引發的思考

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來自久經鍛鍊——由學生丟失參賽證引發的思考

【富曉紅專欄】

為了防止學生丟失準考證,由班主任保管,直到考前才發。此方法真的好嗎?——由學生丟失參賽證引發的思考

歷經四個月的艱苦訓練,2018年7月24日下午,我終於帶領16位女孩(十二三歲左右),浩浩蕩蕩地踏上了前往上海戲劇學院的路程,在上海戲劇學院附近的賓館安頓好之後,便去上海戲劇學院拿各種參賽證件,並在上海戲劇學院的操場上進行了最後的練習,為25日下午的比賽做最後的衝刺。

回到賓館,集中在金同學房間做賽前的最後動員,以及闡明參賽要求和要注意的各種事項,並最後把學生的參賽證發放到每個學生手裡,叮囑同學們千萬保管好參賽證。

起身離開時發現桌子底下有一張參賽證,便問:這是誰的參賽證?康同學說是她的。於是叮囑她千萬保管好參賽證的同時,順便再次囑咐其他學生,否則會進不了上海戲劇學院。

臨睡前,一陣急促的敲門聲直逼耳膜。開門,眼前站著倩,一臉的著急,氣喘吁吁地問:“老師,你看看是不是少發了一張參賽證?康兒的參賽證不見了。”

“什麼?康兒的參賽證不見了?我臨走時不是還提醒她參賽證掉桌子底下了嗎?看到她拿起來的呀!再說我離開才半個小時參賽證就不見了?”我震驚之餘有些懵,實在無法想象千叮囑萬叮囑的事半小時後就遭遇了。

睡意全無,去每個房間詢問有沒有看見多餘的參賽證。清一色的問答:“沒有。”

難眠之夜,輾轉反側於床第之間,有些懊悔自己不該提前把參賽證發給她們,應該像某高中一樣,所有的大小考試,准考證都放在老師那裡,直到臨考前一個小時發放到學生手裡。這樣就可以杜絕這種事的發生。

睡意朦朧,思想開始渙散,但清晰地感覺到另一個聲音在鏗鏘地反駁這個觀點:這是鍛鍊孩子保管自己證件的機會,如果剝奪了鍛鍊的機會,在他該鍛鍊的時候沒有鍛鍊,那麼長大之後當他獨自面對社會,獨自打理自己的生活時,也許會面臨更慘重的丟失......能力從來不是憑空而來,都是久經考驗而來。

兩種聲音在腦子裡打架,纏繞我一晚上,但是在後面的兩天裡,同學們對自己證件的謹慎態度讓我徹底堅信:只有讓孩子們自己保管自己的證件,能力才會得到鍛鍊;只有孩子們自己親歷了掉證件之後的恐懼、擔心、害怕、忐忑,他才會牢牢緊記教訓,得以成長。

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來自久經鍛鍊——由學生丟失參賽證引發的思考

從小讓孩子學會保管自己的證件才是防止中高考掉證件的方法

每一年的中考或高考,總會有新聞報道,學生掉准考證。2018年6月16日的《高考期間出現的奇葩事,00後丟准考證丟出了新高度!》文章裡採集了幾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件,我們一起來看看:高考女生在考試前忙著拍抖音視頻,忘記考試時間,直接錯過了一門考試;某考生走過考場,最後請警察幫助,終於在考試前3分鐘趕到考場;學生紅外套被弄髒,認為破壞了開門紅,所以不願意參加考試,最後在家長和老師的勸說下進了考場;粉絲捧場,今年易烊千璽參加高考,粉絲圍堵考場,稱:人氣不能輸給了上年高考的王俊凱;考前綜合症提前了,眾人看到一名學生在考場周圍哭,以為準考證丟了,最後才明白她是高二的學生,過來是看看考場環境,沒想到情緒失控了;男生在考試前為了放鬆,就約見網友,沒想到遇到“仙人跳”,最後,警察教育一番,並抓住了嫌疑人......

6月6日,在臨澤縣政務大廳戶籍辦理窗口,一名神色慌張的年輕人正在和家人焦急等待著。記者瞭解後得知,這個年輕人叫李建成,現在就讀於臨澤一中,6月7日將踏入高考考場。可是他在6日中午檢查應考物品時,突然發現自己的身份證不見了。如果沒有證件進考場都難,全家人急壞了,不知該怎麼辦。最終在民警的幫助下以最快的速度辦好臨時身份證,化險為夷。

中高考掉證件的事每年都會發生,但這樣的事一定發生在個別的學生身上,往往這些學生會有共性:做事馬虎、粗心大意,脾氣急躁,凡事依賴他人。

我在培養兒子自己管理物件的期間也遇到過諸如此類的事:和所有的家長一樣,我也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兒子讀小學時,經常在他的書包裡準備好一個水杯,有時發現他忘記了,就會給他送過去。但發現他忘記拿水杯的頻率蠻高的,給他送過去是好辦法嗎?我開始反思這個問題。

在多次提醒無果之後,發現他再一次忘記水杯時我便沒有給他送去。說實話,整整一天我是忐忑不安的,因為心疼,因為捨不得。怕他渴了沒水喝,一整天呀,而且又是初夏,怎麼辦?要不要送過去呢?幾次動搖幾次忍不住想送過去,但我知道如果沒有讓他吃到一點苦頭,得到教訓,他一直會這樣丟三落四的。於是最終按捺住,沒有把水杯送過去。

兒子放學回家第一時間衝進廚房間喝水,我在傍邊看的心直顫抖,問:“兒子,你今天沒有拿水杯,怎麼喝水的?”

兒子“咕咚”“咕咚”喝了一大杯水,因為喝得急,水延著嘴角兩側直淌,身上衣服溼了一大片,看的我心疼不已。兒子把水杯重重地放下,喘著粗氣說道:“沒有喝到,我問了好幾位同學借水杯,可是同學們都怕傳染流感不肯借。”

“啊,媽媽聽了好難過,也好心疼,下次寶貝一定記得拿水杯。”我由衷地感慨道。

兒子一邊往客廳走,一邊說:“肯定不會了,太渴了,會永遠記住這件事的。”

之後,兒子確實沒有再忘記自己該拿的東西,經常臨睡前就準備好第二天要拿的物品,一一整理好放進書包。

當然兒子中考和高考時所有該準備的筆、橡皮、鉛筆、證件,他都提前一週開始準備,到臨考前一晚再一次檢查。

當然有的孩子可能一兩次這樣的教訓還不能及時讓他記住,但是不管怎樣,孩子只有自己親歷了,體驗了,才會慢慢長記性。如果因為心疼,因為不捨得,為孩子包辦一切,那麼在他該嘗試獨立生活的年齡喪失了鍛鍊的機會,就會出現更多的失誤和遺憾。海藍博士曾說: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個心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

著名演員蔡少芬強調:“讓孩子吃苦,並且吃得了苦。”她告訴她的兩個女兒:“人生,是不斷地要付出、鍛鍊、吃苦!才會成熟、美麗、進步!當你努力不懈......人生才不枉過。”

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來自久經鍛鍊——由學生丟失參賽證引發的思考

丟三落四的“毛病”只有在不斷“吃苦頭”中慢慢改善

一個偶然的機會,學習了著名心理諮詢師趙永久老師《愛的五種能力——修煉愛商,收穫幸福》的課程,他講到自己妻子因為有丟三落四這個“毛病”而引發矛盾不斷,自己痛苦萬分。

後來他在一位老師的指點下,改變了對妻子“丟三落四”這個習慣的指責,不再提醒她,數落她,而是讓她自己去承受“丟三落四”帶給她的各種困擾。

趙永久老師講到有一次他妻子給他打電話,說鑰匙掉了,讓他回家開門。他告訴妻子再過一個小時才能到家,讓她在門外等一等。這樣事發生後,他發現妻子“丟三落四”的習慣明顯改善。

可見,只有在自己不斷承受“丟三落四”帶來的不良後果和困苦之後自己才會下決定改變,而每一個人只有自己決定改變時,才會奏效。

我在上課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對於老師課堂說的通知不是記錯就是完全不知道。這樣的孩子首先上課肯定沒有認真聽講,而且不記事,那麼如何改善這樣“令人頭痛”的習慣呢?

大部分家長的方法就是自己代勞,發現很多家長會在群裡多次問老師,生怕自己孩子的“粗心”而帶來麻煩。家長的代勞真的能防止孩子的“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在一次心理學的直播課上,一位家長就孩子的遲到問題舉例:女兒9歲,小學三年級。每天早上起床媽媽不停地提醒她要遲到了,但是她就是磨嘰,就是慢騰騰。三年來,媽媽覺得自己每天早上因為擔心孩子的遲到而焦慮,但是情況一直沒有改善。

直到有一天她終於下定決心告訴女兒,她在下面等,如果到點女兒不下來,那麼自己乘公交車去上學,遲到的後果自己負責。

女兒當然沒有到點下來,而她真的狠心開車上班去了。雖然矛盾、痛苦、各種擔心,但是她沒有回頭。

女兒下樓一看,媽媽果真開車走了,大吃一驚,嘀咕著只好乘公交車自己去上學,遲到是毋庸置疑的,受批評更是板上釘釘的事。

晚上回家,女兒達拉著腦袋,卻也無話可說。但之後早上起床再也不是問題,困惑三年的“上學磨嘰”在受到一次教訓後“根治”了。

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來自久經鍛鍊——由學生丟失參賽證引發的思考

總結:孩子只有在不斷地練習中才能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某高中大小考試的准考證由班主任代管,考前才發放證件,從表面上看杜絕了學生掉證件事件的發生,但是從長遠的發展角度看,這不利於學生的能力發展。

整整三年高中,大小考試,原本有太多的機會鍛鍊,但是出於保護學生、學校的利益,而不是從教育、發展角度出發,錯失了孩子自己歷練的機會,這和家長為了省心包辦孩子的一切生活有何區別?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智力在運動中發展,沒有運動就沒有發展。這裡的運動其實不僅僅指單純的體育運動,它包括所有的肢體練習:如幼兒自己吃飯,自己做一些簡單的事件。

即便在我們認為“幾乎生來就會的走路”也是經過了“翻身”“坐”“爬”、“扶著走路”、“獨自蹣跚走路”,最後才到“獨自熟練走路”。我們怎麼會認為在包辦了孩子的事情、取消了孩子自己鍛鍊的機會之後,孩子卻能“不出差錯”了呢?

是“愛”讓我們失去了理智?還是“圖省心”矇蔽了我們的心智?這需要我們思考。如果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那她永遠是個“巨嬰”。孩子只有在不斷鍛鍊、失敗中才能走上正軌。

正如《真正的富養,是捨得孩子吃苦》一文所說:“富養從來不是溺愛和妥協,因為沒有一種能力是在輕鬆、舒適和愉悅中產生的;幸福和圓滿,從來都是誕生字痛苦裡......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一個‘不知愁滋味’的孩子,會在遇到困難時輕易化解,一下子做到百折不饒,勇往直前。”

就像康同學掉了參賽證,引起了其他學生的高度重視,因為這關乎到大家的利益。在我補籤參賽證後,聽到學生都在互相提醒:千萬不要掉參賽證。也因為這件“意外事故”讓所有的學生都在以後的兩天裡格外遵守規則。很多時候失敗、挫折是催化劑,是黎明前的黑暗,是成功之母。

願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把鍛鍊的機會還給孩子,雷諾茲說“如果你頗有天賦,勤勉會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會補之不足。”

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來自久經鍛鍊——由學生丟失參賽證引發的思考

富曉紅,少兒心理諮詢師、《校長傳媒》專欄撰稿人、國家級形體教練、瑜伽教練、高級形體禮儀指導師,從事教學23年來積累了大量教學經驗,每一次的教學都是一次實踐,如何和學生溝通,如何說話,選擇什麼時機說話,都成了不斷研究的課題。終極目標就是幫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長和學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