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驚現具茨山類型天書近千處 堪稱河南最大,極爲罕見


在河南省駐馬店泌陽縣境內,考古學者發現具茨山類型天書巖畫群。主要分佈在羊冊鎮的周陳莊、堂裡溝村、徐莊、擂鼓臺村、安寨村、郭崗村等方圓五公里,“天書”約千處之多。這裡的“天書”不僅集中,而且類型紛呈。

巖畫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史詩,是當之無愧的人類文化遺產,其背後隱藏的是人類早期活動的秘密。作為中華文明、華夏曆史的發源地,普查研究和解讀中原凹穴巖畫,對於解開久藏的人類密碼,對於我們認識早期人類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樣式,具有重要意義。

一處長8米、寬3.7米的巨型弧面大石板,上面密密麻麻鑿磨出大小不一的凹穴500餘枚,上面八九個大凹穴直徑13釐米至20釐米之間,深3釐米至7釐米之間,在這些凹穴之間又四面以粗細不同的凹線相互連接,組成了一個極為龐大的遠古示意圖。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隻大石羊揹負著‘河圖洛書’。”石羊的頭頸、後背刻滿了大小不一的凹穴“天書”。這是中原具茨山類型“天書”第一件動物身負天書的實例,極為罕見。

泌陽上古巖畫神秘在何處?泌陽上古巖畫位於泌陽縣城西北32公里處的羊冊鎮擂鼓臺山區。這裡平均海拔312米,擂鼓臺山、安寨山和薛山三山鼎立,山體連綿舒緩,溝深林密,山上岩石裸露,怪石橫生,原始古樸,地貌獨特,是一個隱蔽神秘之地。

“羊冊”的來歷?這裡西漢之前原名為“羊柵”,是一處繁華的集市,後改“羊柵”為“羊冊”。目前,這裡有南衝寺、五龍頂、羅漢寺、聖母廟,徐山岩壁佛雕等古文化遺蹟。泌陽巖畫具體分佈在什麼地方?巖畫主要分佈在羊冊鎮和黃山口鄉交界處,呈西北—東南走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平均海拔200米。這裡的大寨子山、徐山、擂鼓臺山、安寨山是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在泌陽北部的分界處。


有學者認為,羊冊巖畫由於留存於野外,表面裸露,時刻受到風雨和日光侵蝕,隨著時間的推移,巖畫風化程度日益嚴重,有的已經模糊甚至消失了。泌陽縣羊冊鎮的上古巖畫不僅種類豐富,而且保存較好。就如何保護這些極具考古和觀光價值的上古巖畫,中原巖畫研究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宋豫秦說,在巖畫保護方面確實存在很大難度。國外使用玻璃罩保護,在國內特別是中原巖畫保護中卻不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