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正高的教师应把“支教”做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中央出台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

评正高的教师应把“支教”做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

从中能够看出国家对乡村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各省市也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支教”成为了晋升职称的必要门槛,但是不少晋升高级甚至特级职称的教师,却把原本神圣的支教活动,仅仅当成了自己的一个跳板,支教活动也越来越有功利化的味道。

评正高的教师应把“支教”做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

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的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是想让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到农村薄弱校,帮助提升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但事实上,不少教师是不愿到农村支教的,可是为了“职称”,老师们便开始了“身在农村心在城”的支教活动。到了支教的学校,数着日子过,总盼着能早些结束支教。至于教育质量似乎更是无从说起,那股子在原单位干劲也隐身了,并没有把支教单位真正当成是自己的单位。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也搞一些“花拳绣腿”的示范课,形成文字和图片资料就完成了支教任务。更有甚者,索性直接到支教单位盖了个公章就回来了,支教活动流于形式。

有鉴于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营造出踏实支教的氛围,制定更为周全的评价制度,对于走过场的支教施行一票否决,让支教的效益得到最大化,使农村薄弱学校可以从支教活到中真正的获得教育质量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