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怎么来的?

昆仑之南


是不是赵光义谋害了哥哥宋太祖赵匡胤?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多年,这些年来,笔者对宋代以来的历史进行了梳理,经过比较,结合自己政务工作经验,得出结论是宋太宗的即位手续虽然不完备,但却是宋太祖心中的皇位继承人。细说一下:

公元976年底,宋太祖赵匡胤驾崩,时年49岁。二弟赵光义继承皇位,是为宋太宗。赵匡胤驾崩时,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按照后世的眼光来看,完全可以继承皇位,明朝不少皇帝都是20岁以下继承皇位,皇位稳稳的,没什么事。其实非也,形势不一样,加上建文帝也是出了问题的。长子赵德昭没有继承皇位,由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这看似不合常理的做法,引起了史学界千百年的争议。争议最多的就是“金匮之盟”和“斧声烛影”,很多人相信是弟弟赵光义杀害了哥哥赵匡胤,夺取了皇位。北大已故教授、中国宋史学会原会长邓广铭分析认为,就是赵光义谋杀了赵匡胤。对这个结论,笔者显然不同意。要认清这个问题,就要结合当时形势和赵家的情况来分析。

赵光义继位的时候不是明确的皇太弟,也没有继位诏书,因为赵匡胤死的突然,所以更没有大臣在现场见证。而历史上对此事记载又多有矛盾之处,已经不值得过度去分析推敲。“斧声烛影”之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赵匡胤原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得力部下,柴荣在公元959年去世后,儿子柴宗训当时只有6岁,登基第二年正月,就被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代。从907年到960年,这段时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梁、唐、晋、汉、周5个朝代,先后有13个皇帝登上舞台。当时的形势纷纷扰扰,有枪有人有威望就可称帝。陈桥兵变已不是第一次上演,后周的建立者郭威,就是被手下弟兄们黄袍加身的,郭威的儿子被后汉的皇帝杀光了,死后把皇位传给了盖世神功的外侄子兼养子柴荣,柴荣是文武兼备的一代明君。但是,柴荣也有私心,后周太祖是郭威,柴荣是郭威的养子,已经改姓郭,叫郭荣。郭威死后,顺利当上了后周皇帝的柴荣就把姓改了回来,又改回姓柴,这是很不地道的做法,所以柴荣39岁英年早逝,儿子的皇位被赵匡胤抢了,算是报应。

有鉴于历史教训,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一方面不断削弱将领的兵权,一方面考虑如何才能一统华夏,实现长治久安。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赵匡胤也是十分小心,赵匡胤当上皇帝时,长子赵德昭才10岁,万一自己突然去世,10岁的孩子这么能在这个乱世坐稳皇帝?柴荣的故事足为前车之鉴。毕竟,当时豪强林立,北宋的疆土仅限于中原一带,加上赵匡胤的手下都是虎狼之辈,形势可谓极其严峻。(夜灯唯许月华侵)

赵匡胤一登上皇位,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据说,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当时要求赵匡胤“万岁”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匡胤,免得赵宋王朝走后周世宗柴荣的老路,皇位到时被别人抢了就后悔莫及,此约定就是传说的“金匮之盟”。笔者相信,这个约定合情合理:

杜太后在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961年)去世,杜太后一生经历梁、唐、晋、汉、周五代全过程,纷纷扰扰见多了,赵匡胤若是早逝,皇位传给年幼的儿子,陈桥兵变将难以避免。我断定,杜太后肯定说过要求赵匡胤“万岁”后传位给弟弟的话,是个常人在当时形势和历史背景下都会说这样的话。但这个应该是口头说的,不应该有书面的“金匮之盟”存在,若是写成书面的,反而不伦不类,毕竟杜太后不是皇帝,无权决定皇位的继承人,不宜书面体现,杜太后的要求应该只是个建议。

因为杜太后在赵匡胤登基之初说了兄终弟及的话,加上弟弟赵光义确实是个人才,以至于赵匡胤一开始就没有对儿子进行培养。杜太后死时,赵匡胤的大儿子才10岁,到赵匡胤驾崩时,大儿子已经25岁了,但是没有爵位,连郡王都不是;二儿子赵德芳17岁,挂了个贵州防御使虚衔,也没有爵位。

而赵光义呢?37岁,此时是晋王、开封府尹,已担任开封府尹15年,这个身份,在五代时期被默认为皇位继承人。无论正史、野史,对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治理开封的成绩,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关键还有一点,赵光义很早就在哥哥赵匡胤的手下工作,参与过陈桥兵变,和赵匡胤那些彪悍的手下石守信、王申琦等人的关系也不错,镇得住他们。

前有对杜太后传位于弟弟赵光义的许诺,后有弟弟精明能干的实际,加上国家形势并未根本好转,儿子赵德昭又是个性格内向、柔弱的人,所以赵匡胤即便后来有改变主意传位给儿子的想法,但也始终没有付诸行动,培养皇位继承人并非一日之功。赵德昭后来被叔叔赵光义批评几句就自杀身亡,实践证明,此子难堪大任,只好将错就错。赵匡胤如果真要改变主义传位给儿子,在儿子成年后就要着手重点培养、造势,封王。皇子封亲王,没问题,但赵匡胤没有做任何举动。是不是赵匡胤在去世前这一年开始改变了主意,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被赵光义察觉后,赵光义先发制人把赵匡胤杀了提前抢皇位?应该不是。赵匡胤去世前,并未有其他异常动作。

赵匡胤本是一员武将,年轻时身经百战,身体肯定不错。但黄袍加身太快,从一员大将篡位变成皇帝,角色转变有点快。赵匡胤上台之后,面对内忧外患,加上得位不正,长期压力过大。赵匡胤在许多方面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十分勤劳,一天也不舍得休息,要重建中央权威,收拾人心;要平定南方,又要收复北方故土;要防止手下重演陈桥兵变;等等。这些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在修身养性方面,赵匡胤都不如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从乞丐变成皇帝的伟大事业中,是比较心安理得的,过程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朱元璋生了26个儿子、13个女儿,身材一直保持的很好,身体也养得好,活了70岁。而赵匡胤在这方面就差很多了,严重的肥胖症,加上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山大,发生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猝死完全有可能,47岁的明仁宗朱高炽过于肥胖,也是猝死。

赵光义是宋太祖朝唯一的亲王,直到赵匡胤去世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没经过重要岗位锻炼,也没有爵位,更别说皇太子身份了,这样一分析,皇位继承人已十分明了。赵匡胤有比自己小12岁的弟弟作为皇储,而且这个弟弟久经锻炼,也比较能干,应该是十分合适的。久久为功,方可不断夯实大宋的根基,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史学界有人说,赵光义迫害了赵匡胤的仅有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赵德昭是自杀,被赵光义简单批评几句即自杀,属于意外事件,主要责任在赵德昭自己。赵德芳是病死,这个无可置疑。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高,一场感冒发烧、拉肚子都经常要人命。赵光义自己的儿子里面,两个准太子,长子赵元佐发疯、次子赵元僖病死。赵匡胤从柴宗训孤儿寡母手中夺取江山,遭点报应很正常。而且赵德芳、赵德昭都有儿孙传世,后世子孙分别有人做了南宋的皇帝。赵光义如果杀了赵匡胤和两个侄子,那就要像朱棣家对待建文帝,斩草除根。

史学界有人说,赵光义继位后,还有8天就过年了,等不到过完年,就将年号改为“太平兴国”,毛主席看到这个问题,也说赵光义“心太急”,说这也是赵光义弑兄的证据。其实这是个误会,在宋代以前,皇帝年号这个东西还很不规范,有的皇帝登基第二年改年号,有的登基当年就改年号,比如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即756年,这一年也是新皇帝唐肃宗李亨的至德元年;有的皇帝很多年号,比如唐高宗时期就有十几个年号,宋太祖也有好几个年号。皇帝年号从明朝才正式开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的次年改元。所以,赵光义登基即改元,是正常之举。

赵光义的努力,基本奠定了北宋国家治理格局,彻底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的军阀割据状况,开启了影响至今的文官治国模式。从此,中国走上了“笔指挥枪”的道路,而不再是“枪指挥笔”,我党确立“党指挥枪”原则应该还是受此影响。宋太宗之后,除了元朝,一直到清末袁世凯,800余年间,没有再出现大军阀。我们后世的明朝,明英宗朱祁镇、明神宗朱翊钧都是八、九岁登基,皇帝当得好好的,没有人抢皇位。不错,之所以能做到这个水平,就是宋太祖和宋太宗奠定的政治基础,以文字治国,权力制约,贬低武将。此种做法又被明太祖朱元璋等明朝皇帝继承,文官话语权越来越大,皇权也就越来越远离武将的威胁。

赵光义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哥哥赵匡胤的后人?经过赵光义励精图治,赵光义当皇帝的后期,宋朝国内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当年的骄兵悍将已大多故去,文官治国的架构已经基本形成,国家政治生活开始正常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皇位交给赵德昭的儿子。赵光义驾崩前,赵德昭的几个儿子都已成年。但赵光义自私地选择了父死子继,将皇位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宋真宗赵元侃。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开封城破,赵光义的后人几乎被金朝一锅端了,金朝人把赵光义的后人徽钦二帝及宗室安置在哈尔滨附近,男奴女娼,备受羞辱。不是笔者相信封建迷信,但这的确是个报应。

父有天下,固当传于子。但是,历史的形势让赵光义占了先机,于国于家,也确实需要赵光义这样成熟的政治家镇住局面。赵匡胤的猝死,让赵光义登基缺乏必要的手续,也给后世留下千古迷案。倘若赵匡胤是久病卧床而死,那必然有时间安排皇位继承的后事,让继承人有个合法的依据。赵光义即位是赵匡胤认可的,但是问题在于猝死的赵匡胤没能给弟弟一个书面的即位遗诏或有大臣见证的口头遗嘱。一切争论缘起于此。








坐看东南了


公元976年10月19日晚上,宋太祖赵匡胤招呼弟弟赵光义入宫饮酒,次日清晨,宋太祖赵匡胤驾崩。

宋太祖赵匡胤的突然死亡,在历史上是一桩悬案。这个悬案里有两个事件,一是烛影斧声,二是金匮之盟。

烛影斧声:

公元976年10月19日晚,宋太祖赵匡胤身体不舒服,招呼弟弟赵光义入宫议事并饮酒,左右侍从人员不得靠近。只是有人在太祖、晋王的喝酒处远远看见,烛光下赵光义一会儿离开,一会儿落座,有躲避什么东西的状态,又听见太祖绕着柱子用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当夜,太祖驾崩,宋皇后让人去找赵德芳,人还没走晋王赵光义就来了。后世人们对此事说法不一,一说是宋太祖赵匡胤感觉身体不适,诏弟弟赵光义入宫就是安排后事的,就按金匮之盟的意思来执行。还有的说赵光义买通宫内太监,及时得到赵匡胤驾崩信息。太监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直接通知了赵光义,赵光义随后就到,直接控制了局面。

金匮之盟:

赵匡胤母亲杜太后去世前和宋太祖赵匡胤以及丞相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弟弟赵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赵匡胤对弟弟赵光义安顿后事,不存在篡位一事。

如果真有烛影斧声,那金匮之盟就失去了意义。按照赵匡胤生前的安排应该是让弟弟赵光义接位的,因为按照五代时的惯例,亲王加府尹就是王储。而当时赵光义是晋王又是开封府尹。

赵匡胤的死上一桩迷案,让后人大开脑洞的去想象吧。



霜晨月7805


我觉得赵光义是阴谋夺取的。首先看赵光义的为人,他做皇帝后,害死了赵德昭,有人说只是赵光义批评了他几句,他心理素质太差就自杀了,是你你会吗?这种说法太滑稽了。再看看他是怎么对待被俘的李后主,把人家曾经的一国之主,抓来关起来也就算了,还强行睡人家的老婆,最后还是把一个如此凄惨的亡国之君给毒死了。做事真是太绝,以普通人的眼光看来可说是歹毒之极,无道德底线。他还睡了蜀国的亡国之君的老婆花蕊夫人,总之他喜欢给人家戴绿帽子。在演义小说中也是个宠信后宫、听信谗言的昏君。他做了皇帝后,急于建立军功,树立威信,亲帅赵匡胤留下的常胜之军北伐辽国,结果却由于自己的无能而大败,割地赔款,年年进贡,创下中原王朝向少数民族王朝进贡的奇事。至于野史中赵匡胤说他是龙镶虎步实不可信,又说太后要传位给赵光义,传位何等大事,岂能由他母亲一个妇人一言而定,李世民听他老子的了吗?赵德昭即使柔软,但江山已定,权臣已除,他二十几岁的儿子还做不得皇帝?他的儿子这样无能,偏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才放心?江山之争何其残酷,李世民为了江山能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么,像赵光义这样一个无道德底线的人杀赵匡胤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过路人83504


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主要的就是烛光斧影这个故事,也就是赵光义的皇位是谋杀他的哥哥赵匡胤所得,按历史时间的发现,因为赵匡胤是有儿子的,且赵匡胤也没有明确表示会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使说过,也是因为安抚其弟弟,就像历史上汉武帝的父亲汉文帝一样,因为窦太后想把皇位传给梁王,为了安抚弟弟跟母亲,汉文帝也说过相似的话,到最后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刘彻,我认为,赵光义的皇位应当是谋逆所得,要不然赵匡胤身体很健康,为什么会突然间暴毙,而且赵光义上位以后,马上就相当于软禁了宋太祖的后裔,所以,我认为是谋杀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