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教育感悟」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陈文教育感悟」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訪談錄

陳 文

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先生,2005年5月21日應邀來到山城瀏陽。22日上午,在新落成的歐陽予倩大劇院,他以《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革命》為題與我市1000多名教師作了交流。筆者有幸參與了邀請、陪同李老師在瀏講學的全過程。現將21日晚與李老師交流的一些話題筆錄下來,以便廣大教師全面瞭解這位當代基礎教育領域裡的思想者與開拓者。

教育其實很簡單

陳(陳文,以下簡稱“陳”):李局長您好!我們都是語文教師,是同行。我對您有所瞭解,非常敬佩,今天有幸把您請到瀏陽,為我們的教師講學,我要代表教師們謝謝您。

李(李希貴,以下簡稱“李”):瀏陽在我的腦海裡是有印象的,瀏陽花炮響天下。一首《瀏陽河》傳遍了全中國。再者,瀏陽人傑地靈,譚嗣同、胡耀邦,都是我敬仰的人物,能夠來瀏陽和老師們交流,是我的榮幸。

陳:您是教育世家嗎?我很想了解您的身世。

李: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我的長輩和親友中沒有人做教師,沒有人懂教育。但他們卻以勤勞、善良、寬厚的品格無聲地薰陶了我,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礎,讓我能夠自由自在地生長。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幼年、小學、中學、大學,為人師,做校長,當局長……似水流年,已經過去了46個春秋。從事教育工作也20多年了,隨著閱歷的增加,反倒越來越多地審問自己,什麼是教育?從我的經驗看,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

陳:一腔真愛,一份寬容,說得真精闢!您覺得一個人的成長除教師的教導、書籍的指引外,還有其他因素嗎?

李:有。青少年時期的朋友群體至關重要。大家相聚在一起,有共同的愛好和追求支撐著,雖然個性不同,但卻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彼此包容,學會了互相欣賞,學會了和諧相處。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重要。每個朋友都是對方的鏡子,每個朋友都是對方的老師,相處的過程就是共同成長的過程。另外,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同齡夥伴相互影響外,一定要有那麼一兩位亦師亦友的長者,用他們的人格,用他們的人生智慧,用他們寬闊的胸襟,用他們那種對後生真誠的欣賞和尊重,來引領年輕人,開始人生之旅。

陳:我經常跟我的孩子說:一個人有多好的習慣就有多大的成就,交什麼樣的朋友就交什麼樣的命運。

李:很對呀。

教改似乎格外難

陳:我幾年前就瞭解到您的語文教改實驗。前年又讀到過您的專著《中學語文教改實驗研究——語文實驗室計劃》,您的教改是怎麼起步的?是什麼讓您對這項教改如此傾心?

李:我的語文教學改革是從我工作的第一所學校——高密四中開始的。說實話,首先也只是小打小鬧。我搞了一個“每天10分鐘”課外閱讀活動。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蒐集可供閱讀的材料,歸類整理,加上閱讀提示,打印後,每天定時發到學生手裡。

陳:這個“每天10分鐘”課外閱讀活動對材料是怎麼取捨的?

李:閱讀材料大致分四類:一是配合新授課,幫助解決教材中重點難點的;二是幫助學生對一些成語、典故加深理解的;三是對學生課外閱讀引路的;四是對課文內容歸納整理的。這項活動進行了好多年,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陳:後來,您搞了“ACT語文教改實驗”,這個名單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

李:我的“ACT語文教改實驗”,意思是讓學生主動、積極、自主地學習。這個名字受到好多人的非議,普遍的理由是說它標新立異。不錯,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標新立異,引起人們注意,就是要告訴實驗老師,不能再用傳統的方法教語文了,學生不能再用過去的方法學習語文了。可實驗起來並不像我想像的那樣順利,原因正是由於教師的觀念。你要他放時間,他講著講著45分鐘就過了;你要他放權利,他感覺本來就沒有什麼權利可放。要搞真正意義上的教改似乎格外難。

陳:您到高密一中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對高中這一塊的改革很多地方,很多人是諱莫如深的,因為要面對高考。您卻義無反顧地穿越“雷區”。穿越“雷區”的過程中您是如何面對的?穿越“雷區”後又有哪些感喟呢?

李:我在高密一中當了三年校長,這是我的重要成長期。在這期間,我開始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並嘗試著把它付之於教育實踐。我一調入高密一中就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在高中這樣一個推行素質教育的“雷區”裡,究竟能不能既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又不降低學生的升學成績。究竟能不能讓學生在高考的重壓下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成長,全面地發展。於是,我在調到一中的第一個開學典禮上提出了新校訓:為四十歲做準備!這個極富個性和生命力的校訓慢慢得到了師生的認同。爾後,我讓教育改革為學生著想,從細節入手。我的目標是“建設民主校園”。我們通過討論,形成了“學生在我心中”的工作主題。各部門都圍繞這一主題開展工作。在學生這方面,我們提供時機,讓學生自我鍛造。我把語文教改實驗取名為“語文實驗室計劃”。這項實驗最大的改變是課程安排:每週只用兩課時完成教材規定的學習任務,而把四課時拿出來,讓學生到自修室去讀書。“語文實驗室計劃”帶來許多學科的教學改革,各個學科都要求建立自修室,我們就建起了自修大樓,有4800平米,可以滿足1600名學生同時自修,內設30多個自修室,這裡成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幾年下來我覺得作為校長,要為學校的發展定好位,要讓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我當時的目標是把學校辦成一所省內外知名的特色學校。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第一位的就是教師的一流。教師的一流不僅僅來自於學校的刻意培養,更來自於一個可以激發生命活力的機制,來自於教師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

管理就是服好務

陳:您由一名語文教師成長為一校之長,後又出任一個縣級市的教委主任,如今已是一個管理十五個縣、市、區的教育局長。在別人眼裡,您是一個成功人士,您自己怎麼看?

李:從教20多年,我自認為,我的成功不在於我從一個普通教師當了校長,做了局長,而在於我從讀教育這本大書的過程中,感悟了人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命形態,找到了一條屬於我自己的道路。

陳:我想了解您在高密教委主任的位置上是如何管理一縣的教育的。

李:我在擔任高密市教委主任三年多的時間裡,圍繞“讓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這一主題,在縣域裡進行了一系列探索。這些探索包括教育內部的改革,如考試的方式方法,改變評價的措施機制等。教育外部的讓重視教育成為黨政領導的“需要”,把領導對教育事業的“覺悟”變成他們的“責任”。這樣內外聯動,教育這臺交響樂才會產生激昂的旋律,催人奮進的效果。

陳:主管一個地級市的教育壓力更大吧,您實行了一種怎樣的管理呢?

李:壓力是可想而知的。我信奉“管理就是服務”,我是揹負“打造教育強市”的夢想去赴任的。“什麼是教育強市?怎樣把濰坊打造成教育強市?”這是我幾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想,打造教育強市的著眼點,就是人,在人的潛能的最大化上。教育強市的建設必須建立在所有的領域都構建起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的機制上,最大限度地解放人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智慧,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而要真正實現這個目標,只有靠改革。這幾年濰坊的教育改革主要有以下幾項:一是取消了所有中小學校的行政級別,實行校長職級制;二是取消了直屬事業單位對學校的行政管理職能,讓學校自由呼吸,自主發展;三是改變了按教師人頭撥付經費的傳統分配製度,目前,生均撥款機制已初露端倪;四是建立起辦學效益評估機制;五是成立“教學評價鑑定中心”,引導教師專業發展。當然,要把這些真正落實到位,還需走一段很長的路。

陳:這些改革措施都是“傷筋動骨”的,要耗費您很多時間和精力。可我經常能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等報刊上讀您的文章。特別是您對課改中的一些課例的分析文章,讓我覺得您這位教育局長真正姓“教”啊。

李:教育局長當然應該姓“教”。我有自己的教學聯繫點,我每月都要下到聯繫點聽課、評課,與教師座談。從教師中來,從教學中來,我的管理就有了根基,我的說話就有了底氣。

陳:我們做教學業務管理的同志都應該好好向您學習。您一生肯定讀了很多書,請問哪幾本書對您的生活、工作影響最大?

李: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現在回想起來,有兩本書對我影響最大。一本是瑪麗·凱的《掌握人性的管理》,這本書中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成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於使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對我印象最為深刻,我把她的“掌握人性”的實踐在班級、學校實驗,果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本是松下幸之助的《經營人生的智慧》,它告訴我怎樣生活、怎樣思考、怎樣經營好人生。

陳:我要好好讀這些書,同時推薦給教育管理幹部和教師好好讀。今晚的交流令我終生難忘。祝您在瀏陽一切順意,祝您明天的講學取得成功,祝您在教育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謝謝您!

李:謝謝!祝瀏陽的教育事業更加輝煌!(原刊於《湖南教育》2005年第1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