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在瞎忙?专注力不足是怎么一回事?精准用脑出错的四大原因

老是在瞎忙?专注力不足是怎么ㄧ回事?──《精准用脑》

2018/07/07 |人体解析好书抢先看活得科学精神心理|标签:前额叶区大脑出错专注力精准用脑脑科学工作出错的四大原因

一般认为工作上会出错,与各式各样的原因有关,但我用脑科学的方式分析很多事项之后发现,正如本书一开头所说的一样,出错的原因仅仅只有4个,就是「专注力不足」、「工作记忆不足」、「大脑疲劳」、「大脑老化」。没有完全与这4大原因无关的出错情况。也就是说,只要针对原因彻底对症下药,让出错的情况完全归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老是在瞎忙?专注力不足是怎么一回事?精准用脑出错的四大原因

只要根据脑科学的知识,就能防止注意力涣散出错的原因之一──「注意力、专注力不集中」。

专注力不足是怎么ㄧ回事?

出错必定与不注意有关。

首先,「出错」到底是什么呢?试着查了一下辞典,上面写的是:因为不注意而产生的错误行动、过失。整整花了一个小时才找出的结论,就算以结果来说是「弄错了」,一般也不会说那是「出错」。出错指的是—状态极佳的自己,绝不会犯下的过失或败笔。另外,正如「不小心出错」、「不注意出错」、「大意出错」这些说法一样,出错与不注意可说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老是在瞎忙?专注力不足是怎么一回事?精准用脑出错的四大原因

「唉?我刚刚要做什么来着?」上一秒被交办任务,下一秒却马上忘记任务内容,你曾经发生这样的冏事吗?

所谓注意力涣散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专注力不够的状态。因此,出错的主要原因可说是「注意力、专注力不集中」。市面上有很多「让人不再出错的书」,那些书几乎都是把焦点放在如何解决「注意、专注力不集中」的问题,介绍的解决方式,几乎都是「确认」、「检查」、「整理」、「收拾」这类的内容。

本书是用脑科学的方式切入。然后,针对「注意力、专注力不集中」说明根本解决的方法,像是根据大脑的机制,防止注意力、专注力不集中;提高注意力与专注力;察觉自己注意力、专注力不集中的方法;为了能在注意力、专注力集中的状态下工作的具体办法等等。

那么,为什么会不集中呢?让我们使用各种观点,包括脑科学的观点来试着分析。

(1)一天的节奏

所谓的注意力,有早上最高,随着时间经过,到了下午、晚上就越来越低的倾向。另外,越是繁忙的工作,越使用大脑,注意力越不集中,那可以说是「疲劳」吧!而因为疲劳所造成的专注力不足,可以藉由「休息、休憩」,某种程度地恢复。注意力有节奏或波段起伏,不要违背这节奏或波段起伏,只要顺应节奏,随着波段起伏,就能避免出错,有效率地工作。正因为如此,所以「容易出错的工作」要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执行。光是这样,就能大幅减少出错的机率。

(2)慢性疲劳、压力

如果你这几个礼拜都一直忙着工作,每天不到晚上11点就没办法回家,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时,就会累积慢性疲劳,陷入注意力一直无法集中的状态。特别是大脑陷入慢性疲劳的状态,称为「大脑疲劳」。这种状态大多是因为精神上的压力,位于肾脏正上方的肾上腺皮质,其所分泌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也许已经增加了。一旦皮质醇增加,就会使得注意力不足的情况更严重。

为了防止慢性疲劳或压力,重要的是让自己更敏锐一点,趁还没有太过严重之前就先发现「自己累了」这件事,处理造成压力的原因。必须尽早研究对策,确实整顿压力。

(3)额叶、去甲肾上腺素

据说注意力、专注力与额叶、脑干等大脑的数个部位有关联,但其中额叶的「前额叶区」是负责管控注意力、专注力。若是额叶的血流不足,注意力、专注力就会涣散。例如,若是因为车祸等意外,使得额叶受到损伤,就会引发「注意障碍」,变得无法维持注意力。另外,脑内物质是从大脑向身体各处传达指令的分子语言,如果从这脑内物质的观点来看,「去甲肾上腺素」与注意力、专注力有很深的关系。去甲肾上腺素低落,注意力、专注力也会跟着下降。慢性压力或大脑疲劳会使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而罹患「忧郁症」的大脑内部,这种去甲肾上腺素则是陷入枯竭的状态。从忧郁症的初期开始,去甲肾上腺素不足的情况就逐渐变严重,出现「不小心出错」的情况增加的症状。

为了防止这些情况发生,必须在快要生病,也就是大脑疲劳的阶段就加以应对。重要的是,要尽早消除造成压力的原因。

老是在瞎忙?专注力不足是怎么一回事?精准用脑出错的四大原因

布罗德曼大脑分区系统图。其中8、9、10、11、12、45、46、47都属于前额叶区。

(4)工作记忆不足

工作记忆(作业记忆)可说是大脑的作业区域。工作记忆不足,大脑的作业区就会减少,因此也会经常出错或是发生一时想不起来的情况。同时注意力、专注力也会低落。

(5)大脑老化

随着年纪增加,「猛然想不起来」的情况也越多,像是忘记要做什么事,或是想不起别人的名字等等,有些人甚至会觉得「自己好像快要失智了」。

年纪越大,注意力、专注力也会越来越低。应该有很多人都认为,无法阻止因为老化而出现的改变,但是透过适当的训练锻炼大脑,就算是过了60、70岁,大脑也可以维持生龙活虎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