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爱情的婚姻,后来怎么样了

嫁给爱情的婚姻,后来怎么样了

希望每个女孩子最后都能嫁给爱情,这样的文字很美好,也是每个女孩子理想的婚姻状态,能够嫁给爱情,这一生多么完美。

其实在择偶的观念中,大家都认为现在的女孩子都很现实,一切看物质条件,却也有一部份女孩子都会选择爱情,选择自己深爱着的那个人,不管对方的家庭背景,学历,工作,收入与自己有一段距离,仍然不顾父母的反对,义无反顾的嫁了。

前段时间,何洁上了一档综艺节目,谈到感情泪崩,表示自己依然相信爱情,可以爱一辈子,但是不会再结婚了,不会再领那个本子了。

接着失控泪崩:"我不会再结婚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因为爱在一起,你们快乐过幸福过,最后分手时变成你死我活的状态,这很恐怖。

对婚姻是一种怎么样的绝望,让她说出了这一段话,上一段婚姻,带给何洁的伤害真的很深。

对于何洁,我是熟悉的,也是看着她一路走来,2005年何洁参加超级女声的比赛,作为成都唱区前三名进入全国的总决赛,在总决赛5进3的时候止步第四名,全为那一年超级女声全国赛区第四名的好成绩。

那年的夏天,签约了艾回唱片公司,在同年8月份推出专辑,成为一名歌手。

2013年,在最美好的年华,在事业最鼎盛时期和演员赫子铭结婚,在三年的时间里生育了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何洁从怀孕到带娃,再到怀孕又带娃,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婚姻,家庭,孩子。

是那一界超级女声结婚较早的一个,她结婚的时候,两个人一定是彼此相爱的,爱到可以放下一切,不顾一切的结合在一起。

一个女人,特别是作为一名歌手来说,成长的这几年对一个歌手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只要唱功好,有唱片公司签约,再推出专辑,适应市场的需求,事业是很快就能到达最好的时期。

而何洁就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结婚,并在不久生了孩子,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她的心里一定是非常的爱着赫子铭,所以才选择放弃一些重要的时刻,也许当时她认为遇到一个自己爱的人,可以嫁给爱情是最重要的,别的事情可以慢慢再去做。

嫁给爱情的婚姻,后来怎么样了

能够嫁给爱情真的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想着你的余生都是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渡过,做任何事情都觉得非常的有意义。

可事实证明婚姻里仅仅只有爱情是不够的,谈恋爱的时候,只是看看电影,逛逛街,旅游,品尝美食,尽是些惬意的事情。

而婚姻却是要落实到吃饭,睡觉,穿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去,工作,挣钱,家庭开支,孩子的教育,每一件事情连串起来都成了生活的锁碎。

当初的爱情,是否被生活磨光了,要也看不到彼此的优点,尽是些看不顺眼的缺点了。

一段好的婚姻,有爱情是基础,两个人要力均势敌,两个人要生活在一起,都要相互包容理解,减掉自己的棱角,要常常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位置就能深感同受。

在我的印像中,何洁还是那个12年前站在超级女声舞台上唱歌的快乐女生,圆圆的脸,何洁似的笑容,一脸的灿烂。

12年后,却遭遇了女人一生中最困惑的处境,被背叛,离婚,在这段婚姻里,除了两个孩子可以说是失败的。离婚后,她获得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依然要负重前行,一刻也不敢松懈,她要生活,要承担起抚养两个孩子的责任。

赫子铭在事业上没有什么建树,在演绎生涯又没有突破,生活的重任还是落在何洁身上,她依然要努力的接活,努力的唱歌,她带着孩子在录音棚里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

记得有人说过女人在什么时候要孩子是最好的,答案就是女人能像单亲妈妈一样照顾好孩子,能够一个人负担起孩子的生活的时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可现实是偏偏如此。

女人,明明是结婚了,明明有老公,却在婚姻里活得像个单亲妈妈。女人不怕吃苦,也不怕累,就怕是这样跟着你的决心,却被男人辜负。

嫁给爱情的婚姻,后来怎么样了

前段时间热播的《我的前半生》,那个当年嫁给爱情的罗子群,过得怎么样?

白光做什么生意都亏,亏了钱就一次一次的伸手问姐夫要,渐渐的成了名副其实的伸手党。好吃懒做,不求上进,与人打架,喝酒喝到进医院。

白光不工作,靠着罗子群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常常还要伸手要姐姐支助,在没有看到任何希望的生活里,两个人苦苦挣扎。

明明知道白光给不了她幸福,明明知道当初嫁给爱情的这段婚姻千疮百孔,罗子群依然不敢离婚,几年的平淡无奇的婚姻生活,她一直为生活奔波,无瑕有半点照顾自己,那张原本还有点姿色的脸早已熬成了黄脸婆。

她为了生活,在一家超市工作,在职场没有任何上升的可能,也停止了学习,止步停滞不前,她没有信心如果离婚了,哪里会有人看上她。这段婚姻让她卑微到尘土里,连她自己都看不上自己。

嫁给爱情的婚姻本身是美好的,也希望执着这条信念的人不会改变,错的不是爱情的本身,而是生活需要更好的经营。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锋芒和棱角,而婚姻却是两个人一起生活,要学会和对方相处。

离婚也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生活的重新开始,希望何洁能够遇到爱,用力爱,用心再去经营另外一种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