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登阁:北京大运河沿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刘登阁:北京大运河沿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情况

从全国比较看,2016年北京市的文化产业指数排名第一、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排名第一[1],知识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2]。在全国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估中[3],北京综合指数得分排名第一。除了总体排名,从文化禀赋要素、文化经济要素、文化管理要素、文化潜力要素、文化交流要素五个方面对城市文化竞争力进行的评估中,北京均位列第一名。

从产业规模看,201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3%,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20.3%,比重仅次于金融业,成为支撑首都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市有6516家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20万人,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和设计服务等四个领域收入合计占比超6成(64.3%),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速贡献率达到9成。

从细分产业看,文化艺术业有着全国水平和规格最高的演出团体和演出场所,从2008年到2016年总收入从124.7亿元增长到502.8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344.5元,从业人员10.3万人;

新闻出版业在全国最为集中,总收入从543.7亿元增长到923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493.7亿元,从业人员11.1万人;广播、电影、电视业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和人才优势,总收入从404.3亿元增长到1022.8亿元,资产总额达到3698.2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在全国居引领地位,总收入从2059亿元增长到7010.7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6801.8亿元,从业人员98.3万人;广告会展业发挥着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作用,收入从738.8亿元增长到2548.3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729.4亿元,从业人员17.3万人;艺术品交易业约占全国内地交易额的七成,总收入从126.5亿元增长到1329.6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181.8亿元,从业人员达3.2万人;设计服务业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总收入从244.8亿元增长到757.6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562.2亿元,从业人员14.6万人;旅游、休闲娱乐业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总收入从417.5亿元增长到1253.8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836.1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3.6万人;
其他辅助服务业贯穿文化生产的全部环节,总收入从780.3亿元增长到2557.2亿元,资产总额达到6273.5亿元,从业人员21.6万人。

二、大运河沿线各区产业整体情况和文创产业发展思路

(一)海淀区

海淀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03:11.13:88.83。海淀区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目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步伐,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区域创新资源战略合作,抢占发展制高点,创新驱动作用更加凸显。

海淀区深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不断开展政策创新,率先落实中关村“1+6”[4]、“新四条”[5]等先行先试政策,修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海淀区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支持办法》《海淀区激发科技创业活力支持办法》《海淀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办法》《海淀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办法》《海淀区技术创新项目市场化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等推动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政策。

二是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2017年上半年,海淀区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收入4581.7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信息、科技、文化创意三大产业快速发展,分别增长11.8%、16.8%和12.8%。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海淀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海淀区积极疏解非首都功能,逐渐清退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商户,引导传统批发市场向电商业态产业转型升级,从现货、现金、现场交易的“三现”交易,向期货、网络支付和配送交易的电商模式转型。

海淀区围绕大运河建议下一步重点发展如下文化创意产业:一是提升昆明湖、昆玉河等旅游景观水平,打造高端旅游业,扩大“运河游”品牌影响力;二是继续推动老旧设施的产业化再利用,将中关村大街沿线地区按创新源创区、核心功能区、专业服务区、科技金融区、特色创新区五个特色职能区段进行差异化改造,对部分大院、低效用地进行改造,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集聚区;三是依托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海淀园着力发展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四是依托中关村创业大街,推动高校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吸引小微创新创业入驻,实现文化与科技创业企业“双孵化”,培育形成中小文化科技融合企业群。

(二)西城区

西城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3.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8.6:91.4。2017年上半年,西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8亿元,其中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62.7%。西城区聚焦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积极培育创新、创业等新兴业态和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核三区多点”[6]经济发展布局和“高精尖”产业结构特征。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融合发展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规划、政策引领作用,在全市率先制定了《西城区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并编制了《西城区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西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基本业态建设规范》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二是加快腾退空间产业化再利用,利用“动批”疏解空间引入宝蓝金融创新中心,利用“天意”市场先期腾退空间,建成中关村西城园创新创意成果展示中心。三是依托重点园区发展重点产业,“十二五”期间,中关村西城园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由369亿元增长到2687亿元,实缴税费总额由22亿元增长到108亿元,成为西城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成为面向全国设计产业的专业服务平台。三

在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方面,西城区结合疏解提升、城市治理、转型发展,实现了首都核心区城市功能与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品质双提升。每个社区拥有一个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的便民蔬菜网店。创新社区商业模式,引导实体商业转型,支持大型商业向社区型购物中心转型发展,精准定位社区服务,满足社区消费升级新需求。

西城区围绕大运河建议下一步重点发展如下文化创意产业:一是提升什刹海区域旅游景观水平,升级改造郭守敬纪念馆,充分挖掘提升运河古码头文化,发展高端旅游业。二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如“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中心通过对原址及中心建筑资源特色的挖掘、分析与利用,以文化金融产业融合为核心,依托平台的服务和要素集聚能力,逐步形成文化金融产业集聚区。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位于北京第二热电厂原址,力图打造成为一个有行业创新和前瞻特点的文化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园区。三是依托中关村德胜园、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大力发展设计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化新业态,开发文化科技融合衍生新产品和新服务,推动设计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三)东城区

东城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3.9:96.1。东城区已经初步形成“二三一”产业发展体系,即文化创意产业和商业服务业两大优势产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和健康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

近年来,东城区重点发展符合首都核心功能,聚集人员少、占用资源少、能耗低、附加值高、资本和知识密集的业态:一是全区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及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3.9%,基本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二是严格执行禁限目录,2017年上半年,未通过审批的属于禁限目录的市场主体144家。完成2家工业企业生产环节退出,实现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整体闭市,积极改造升级了南锣鼓巷地区四条胡同、广德普惠菜市场、簋街、王府井等街区。三是充分发挥重点园区带动作用,2017年上半年中关村东城园实现增加值380.5亿元,同比增长7.9%;园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964.5亿元,同比增长29.2%,园区地均产出率、劳均产出率均快于预期进度目标要求。

东城区围绕大运河建议下一步重点发展如下文化创意产业:一是加快南锣鼓巷周边环境的整治和升级改造,发展高端旅游业。二是继续推动存量资源的升级再利用。如77文创品牌将北京胶印厂老厂区改造为戏剧影视为主题的77文创【美术馆】,把原北京童装厂改造为文化科技融合的77文创【雍和宫】,在国子监大街40号院打造成为了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的传播体验平台77文创【国子监】。三是依托中关村东城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提高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科技发展的文化内涵,开发文化科技融合衍生新产品和新服务,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四)朝阳区

朝阳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02:6.83:93.15。朝阳区是北京经济大区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坚持瞄准高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国际化为特征,以商务服务、金融、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一是朝阳区现代商务氛围浓厚,拥有银行、信托、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1547家,占全市的1/4。汇聚了波士顿、普华永道等6家世界十大咨询公司,2016年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47.6%。

二是重点功能区支撑作用显著,2016年,CBD功能区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单位实现收入8683.4亿元,占全区现代服务业收入的74.1%。其中,商务服务业收入占全区商务服务业收入的83.4%,金融业收入占全区金融业收入的95.6%。电子城功能区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单位实现收入234.7亿元,占全区高技术产业收入的48.4%。奥运功能区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单位实现收入1635.8亿元,占全区现代服务业收入的14.0%。三是深度挖掘工业遗存富矿,推动工业遗存转型升级与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融合发展。朝阳区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例如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以中国轻工工艺精品的展览展示、创意研发、品牌销售为功能定位,以特色出口商品和国外品牌进口商品为商品定位,打造成为了规模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绿化环保、专业经营的集中国轻工工艺精品展览展示、品牌销售、创意研发“三位一体”的发展平台。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园区原为北京正东电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原751长)下属煤气厂,2003年,煤气生产线退出运行,并进行厂区空间和产业发展整体规划,改造转型升级发展文创产业,以时尚设计业态为主,立足高端,引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战略合作,形成了以设计为主题的国际时尚文化交流平台。

朝阳区围绕大运河建议下一步重点发展如下文化创意产业:一是提升通惠河沿岸旅游景观水平,发展高端旅游业。二是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着力建设现代文化传播平台,推动形成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加快建设融媒体中心,推动建设以移动互联网为主渠道的国家级文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已成为中国传媒类企业最为聚集的区域,集聚了200家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传媒巨头和新闻传播机构、北京80%以上的国际传媒机构。三是开发文化科技融合衍生新产品和新服务,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五)通州区

通州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5:45.7:51.8。“十二五”期间,通州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高端化趋势增强,高端商务企业、总部型企业、科技密集型企业加快聚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2%。一是以高于全市的标准,制定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在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散乱污”企业治理等方面成绩突出。二是运河商务区立足金融创新、金融增值服务以及民生金融服务,重点引进了华夏保险、天安财产保险等金融机构,并与农行、工行、建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正在积极洽谈中。三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培育以科技农业为引领的绿色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国际种业园区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张家湾葡萄、西集樱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是通州文化旅游区围绕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建设,积极开展了针对环球项目全产业链规划方案研究工作,探索发展高端商业金融、科技影视体验、生态文化休闲、科技文创等产业,从而促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通州区围绕大运河建议下一步重点发展如下文化创意产业:一是塑造运河文化景观,构建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廊道和健康休闲廊道,打造“运河游”品牌;二是建设好台湖演艺小镇,积极培育台湖演艺产业孵化及文化旅游娱乐功能,将台湖打造成文化艺术集聚区,形成艺术体验与绿色环保相结合的文化生态小镇;三是抓住通州区台湖镇建设“北京设计产业集聚区——设计硅谷”的契机,将时尚元素融入“设计之都”建设,填充中华文化元素,以建筑工程设计为核心产业,拓展台湖设计产业集聚区内涵,推动以服装服饰设计为引领,涵盖汽车设计、视觉广告设计等多门类跨界设计领域的时尚设计产业发展,打造一个融合时尚创意中心、时尚发布中心、时尚消费中心的综合性时尚产业集聚功能区,同时为台湖“演艺小镇”、环球主题公园等提供特色服务支撑,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六)昌平区

昌平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37.4:61.5。昌平区坚持”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中关村昌平园为龙头,以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着力打造科技商务、能源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旅游休闲等六大高新产业集群,高端要素不断聚焦,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近年来,昌平区全面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特别是推动经济“高精尖”发展的优势正在加快积累:一是将生命科学园纳入中关村科学城范围,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5个、工程技术中心102个,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10名。二是引导创新型大中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先后引入36家央企的186个二级总部,中关村昌平园入园企业突破4000家,在回龙观、天通苑打造了全国首个双创社区,并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三是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2017年上半年,园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8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22.9%;现代服务业完成收入562.2亿元,占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比重的30.7%。

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昌平区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2017年上半年,昌平区观光休闲农业总收入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182家,实现收入合计61.1亿元。

昌平区围绕大运河建议下一步重点发展如下文化创意产业:一是以白浮泉遗址为主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擦亮“运河源头”名片;二是依托未来科学城、中关村昌平园、回龙观双创社区大力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型产业。

(七)顺义区

目前,顺义区已培育形成了以汽车、航空、金融三大产业为支柱,以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为基础,以临空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科技创新、战略性高技术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2016年,全区3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112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发挥临空枢纽优势,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大力引进航空总部类项目和高端产业项目,完善构建航空航天产业体系。已启动了10平方公里的北京智能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形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现有3个纳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的市级功能区,分别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新国展产业园、雅昌印刷标准化研究示范基地。

顺义区围绕大运河建议下一步重点发展如下文化创意产业:一是以潮白河沿岸及滨河公园景观提升为主线,发展旅游产业;二是依托临空经济核心区、中关村顺义园、北京国际会展产业园、中央美院和北京城市学院,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数字多媒体、文化科技产品、文化类信息增值服务等新兴业态;三是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建设国家对外贸易基地,吸引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试点开展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文化资产的融资租赁业务,打造文化贸易先行区。

三、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大力疏解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提高存量产业用地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聚焦价值链高端环节,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程度,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

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农业、金融、互联网产业等的融合发展,使“北京服务”、“北京创意”、“北京创造”成为首都经济的鲜明标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强化高端产业功能区对各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支撑作用,引导中关村、金融街、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通州商务区等内涵式发展,严格资源、环保、人口等准入标准,着力优化提升金融管理、高端商务、文化交流、国际交往等功能,提高园区产出效益,提高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四是加强各区产业对接,引导产业特色化发展。立足各区特色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要素资源在各区间合理重组、高效流动。昌平、通州等区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提升首都功能承载力。同时加强本市运河沿线各区和京外运河沿线地区的产业交流合作,促进沿线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四、有关建议

一是建议成立大运河文化带资金池,既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园林绿化、体育建设、文旅休闲、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又涉及文化设施建设与征地拆迁、产业疏解与培育等领域。

二是建议统筹开展大运河文化带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既要促进要素资源流动,加强各区域产业合作,也要要注重不同区段特色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布局,注重不同区段文化景观特色打造和创意项目的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

三是建议出台大运河文化带产业准入政策和禁限目录,逐步淘汰运河沿线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符合产业定位的新兴业态。


[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消费发展指数(2016)

[2]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

[3]数据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2016)》

[4].“1+6”:“1”是指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指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税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等方面实施6项新政策。

[5].“新四条”: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试点的通知》(国科发高〔2013〕59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71号)、《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72号)、《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73号)。

[6].“一核三区多点”:“一核”指以金融街为核心,不断巩固金融业发展优势;“三区”是指以德胜、北展、广安三个地区为重点,发挥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多点”是指以出版创意产业园、新华1949、天宁壹号、马连道茶文化创意产业街区、天桥演艺区、大栅栏、西单等为支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