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它就是圣约翰。这所由美国圣公会传教士于19世纪中叶创办的学校是上海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高等学校。

圣约翰大学诞生于1879年,初名圣约翰书院。1881年开始完全用英语教学,是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92年起正式开设大学课程,1905年升格为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191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49年春,学校占地300余亩,设有文、理、医、工、神5个学院和附属中学,在校学生1200余人。

圣约翰大学是首个将西方教学风格引入中国的学校,除了极重视英语教学以外,也十分强调礼仪、宗教、体育和课外活动。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都上基础课,二年级分文理科,体育是一、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因英语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许多毕业生都赴欧美名校继续深造。

圣约翰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

1952年,华政在圣约翰大学原址上成立。圣约翰对华政的影响不仅是“馈赠”了校园和建筑,更是理念和文脉的传承、传统和情怀的延续。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这个校园不算大,但别具一格,风格鲜明的西式校舍建筑夹杂着些许中国传统建筑,古朴而典雅,一看就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在当今的中国,保存完好的近代建筑群已经不多了,有些地方虽然还保存了一些,却不是被重新装修的惨不忍睹,就是被很多现代建筑把原有的格局破坏的不成样子了。所幸的是,这个昔日的圣约翰大学旧址,如今依然保存完好,还没有多少新建筑的入侵,真可算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大幸事了。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离校门口最近的是同仁楼。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圣约翰大学4号楼校长室。4号楼和大草坪地区(万航渡路北侧),原为兆丰花园一部分,1911年为圣约翰大学购得。此楼为前业主所建,砖木结构,为中西合璧式建筑。此楼现为院党政领导及所属有关职能部门的办公室。 屋面也有中国江南建筑的上翘飞檐。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位于苏州河畔的华政长宁校区,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地方。它的前身是被誉为“东方哈佛”、“东方剑桥”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始创于1879年,至今已经有138年历史。校园不算大,但别具一格。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解放初期,约大师生为纪念1925年该校的“六三”爱国壮举,将校园内纪念郭斐蔚的“斐蔚堂”改名为“六三楼”。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新图书馆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华谊楼宾馆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小白楼,宁静的白色和错落的高贵红。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顾斐德纪念体育室,落成于1919年。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整个体育室基地面积421平方米,建筑面积有881平方米。体育室图样由约大理科教授华克设计,属于圣约翰大学第二阶段的建筑式样,为简练的立面叠加中式屋顶的中西合璧式折中主义式样。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思颜堂,也叫40号楼。楼面多数开始剥落,没有往里面进,据说孙中山先生曾在进行过演讲。

在圣约翰近百年的办校历程中,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中外著名人物。该校的校友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的无数领域历史。 73年的办学历程中,圣约翰大学享有“东方的哈佛”、“外交人才的养成所”、“现代中国绅士的摇篮”等盛名,更是培育出了卜舫济、颜惠庆、顾维钧、宋子文、陶行知、林语堂、贝聿铭、邹韬奋、荣毅仁、周有光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校友,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怀施堂建成后保存着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特点,当时屋顶四角皆为曲线形。南面中间,原图设计是塔楼,后采纳了约大科学系主任顾斐德教授提议,改为钟楼,大钟由美国马塞诸塞州波士顿E.HOWARD联合公司铸造。在当时,沪上的大自鸣钟并不多见。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百余年的时光雕琢,使这幢建筑拥有了现代建筑永远筑造不了的高贵气质。它的美丽,它的端庄,它的优雅,又岂是言语所能言明。汩汩河水,悠悠钟声,纵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也不会更改。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原来的名字叫怀施堂,是华政早期最大的教学楼。韬奋楼内中式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在众多楼宇中可谓独树一帜。外墙为红砖清水墙,歇山屋顶覆盖中国蝴蝶瓦。楼中部的屋顶上建有方型钟楼,装有大自鸣钟一座。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韬奋楼,原名怀施堂。建于1895年,为纪念约大创始人施勒楚斯基,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

民国十年(1921年)7月,邹韬奋在圣约翰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邹韬奋无疑是中国近代重要的记者和出版家,一生抱着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执著信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得到了政界、学界许多重量级人物的认可。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格致楼,原为约大的科学馆。格致楼,曾称格致室,曾用名科学馆、办公楼,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房屋,建筑面积约1898平方米,计房60间,南墙面为城堡式。其楼址原系1879年购置的别墅住宅,当时供圣约翰书院创始人、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办公和起居使用。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纪念坊是华政的标志之一,这是学院附近居民为了庆祝原圣约翰大学建校50周年而集资兴建的。纪念坊风雨牌坊,1929年,曹家渡众商民为纪念圣约翰大学建校50周年而立该纪念坊。其形状古色古香,颇为别致。该纪念坊于1955年曾被拆除,1992年10月由圣约翰大学校友会在纪念坊原处复建。

校园绿化为校园增添活力气息: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圣约翰大学旧址 最早尝试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校园

风格鲜明的西式校舍建筑夹杂着些许中国传统建筑,古朴而典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目前为华东政法学院,部分建筑在学校开放期间,可免费入内参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