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国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冲锋枪:解放战争与朝鲜战争的主力!

说起二战都会让人想起形形色色的机械化武器,眼花缭乱的空军装备以及宏伟壮观的海战装备,但是还有轻武器这样一个家族暗暗发光,战时的轻武器有很多都被冠以艺术品的美称,如希特勒的锯子“98K毛瑟步枪”以及“八大粒”半自动加兰德步枪,它们不仅仅以强悍战斗力赢得了士兵们的钟爱,还因为优美的外形让人爱不释手,至今都作为杀人利器活跃在世界各地。其中和中国的感情最深的要数“波波沙”冲锋枪。

曾经中国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冲锋枪:解放战争与朝鲜战争的主力!

一战之后开发冲锋枪成了一种主流,苏联也不例外,但是苏联没有英法德美那样稳定的环境,长期的内战一直到1926年才停止,随之而来的又是帝国主义的封堵围剿,苏联真正开始研发冲锋枪是在1930年前后,此时的苏联工业基础薄弱,仅有的产能被投入到技术兵器的研发制造当中,几乎没有资源投入到冲锋枪这个新概念中去。

曾经中国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冲锋枪:解放战争与朝鲜战争的主力!

仅有的从事冲锋枪开发的是轻武器大师托卡列夫和捷格加廖夫两人,由于新技术的局限性和国内形势的紧张性,他们的作品质量很一般,而且无法跳出传统“冲锋手枪”的思想束缚,在早期诞生的冲锋枪如“PPD1934冲锋枪”性能十分勉强,尤其是造价高昂不适合苏联这样的规模巨大的部队装备,直到1939年开战时仅仅装备100支,起的作用十分有限,装备不足的问题直到“苏芬战争”才显现出来。此战苏联的惨胜不仅败坏了苏联红军战无不胜的名声,还让希特勒彻底打消了对苏联人的顾忌放手发动战争,芬兰人的苏米冲锋枪让苏联人吃尽苦头,也让苏联加紧冲锋枪的研制。

曾经中国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冲锋枪:解放战争与朝鲜战争的主力!

在另一位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针的带领下,新式冲锋枪的研制上马,经过对PPD冲锋枪的弱点和优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参考苏芬战争中苏米冲锋枪的特点,还考虑目前苏联工业的特点之后,波波沙41 冲锋枪正式诞生,终于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列装部队。

曾经中国士兵感情最深的一款冲锋枪:解放战争与朝鲜战争的主力!

作为苏联武器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结构简单,主要零件如机匣,枪管护管 都是冲压件,制造速度非常的快。之后工人们只需要把这些冲压好的部件做一些很简要的粗糙加工,比如焊接,铆接,穿销连接和进行组装,最后安装在一个木枪托上就完成了,几乎不需要技术工人,苏联工厂里的老人小孩都可以从事生产;第二火力凶猛,波波沙的理论射速高达900发/分,远远高于它的对手MP40的500发/分。实战中波波沙的射速可以高出将MP40近一倍。就连德国人也对其钟爱有加,苏德战场老照片经常看到手持波波沙的纳粹士兵,甚至包括党卫军;最后是精度可靠,波波沙优美的外形得益于力学设计特点,它的中心分布合理,线条整洁,这正式保持精度的设计结果,波波沙为了提高射击精度仍然使用木制枪托,木制枪托虽然是整枪制造中最为费时的工艺,但是它使得整枪射击时重心在枪的后部,防止射击中的枪身不平衡,增加了射击稳定。波波沙枪管外面有一个散热筒,加大了枪头的重量,防止枪支设计师剧烈跳动,一个很简单的设计极为有效的提高了射击精度。同时它还可以减少枪口的火焰并在起到防止枪管过热。

波波沙作为援助给中共的武器进入中国战场,凭借其简单的制造工艺成为我当早起简陋兵工厂中的第一批国产武器,仅仅投产一年我国就产出4万多支,可见它的简单性,在解放战争和支援朝鲜的战争中都是我军的主力装备,为新中国的成长筑起一道城墙,是一款和中国感情深厚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