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汉武帝刘彻一向以雄才大略、英明神武著称于世,然而在他68岁之际,也就是驾崩前的第二年,他却做出了令世人惊奇的一件事,放下九五之尊,主动走下神坛,颁布《轮台罪己诏》,检讨过失,调整决策,重启“黄老”,与民休息。武帝这样做,究竟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汉武帝

事出必有因。汉武帝的举动也不例外。是哪些因素促使他做出这一决断的呢?

就契机看,公元前89年,桑弘羊等人上书汉武帝,建议在轮台戍兵以备匈奴,汉武帝不同意,驳回了桑等人的建议,并下《轮台罪己诏》反思自己,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政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也就是说,当今最重要的任务,是严禁各级官吏对百姓苛刻暴虐,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致力于农业生产,恢复为国家养马者免其徭役赋税的法令,用来补充战马损失的缺额,不使国家军备削弱。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罪己诏

就诱因看,武帝末期,西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均陷入危机。

1、政治上,武帝晚年,大搞顶礼膜拜,多次封禅出游,且靡费巨资,令大批人入海求神,还听信方士之言,造30丈高的铜柱仙人掌,用以搜集甘露,以求长生不老;年近古稀的武帝仍沉迷于女色,后宫妃嫔为争宠,不惜借助巫术,最终酿成“巫蛊之祸”,死者数万人,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动摇了国本。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武帝寻仙

2、经济上,由于连年征战,加之武帝晚年建明堂、垒高坛、树“泰一”尊神、多次封禅出游等肆意挥霍,不仅文景积蓄用尽,而且国库几近亏空。桑弘羊执掌全国财政后,采取盐铁垄断专卖、出卖爵位、允许以钱赎罪等措施,政府财政收入虽大幅增加,但却导致吏治进一步腐败,广大平民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压榨,接连爆发暴乱,且愈演愈烈。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桑弘羊舌战群儒

3、军事上,公元前90年,丞相刘屈氂与贰师将军李广利合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后刘屈氂被腰斩,李广利妻被下狱。此时李广利正在边关乘胜追击匈奴,恐遭祸,欲再胜匈奴,以功抵过。但却兵败,只得投降匈奴。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汉军战匈奴

由此引发武帝对自己晚年穷兵黩武政策的反思,正如他在罪己诏中所言 “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在武帝统治的50余年时间里,曾多次派兵与匈奴做战,虽然开疆拓土、巩固边防,打出了大汉王朝的威名,但在武帝末期却使汉朝陷入国库亏空、民生凋敝的危机。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李广利统兵

4、情感上,在“巫蛊之祸”中,朝堂中几大权力中心博弈不断。先是权倾天下的卫霍集团遭受大清洗;接着李氏外戚集团相继倒台,最最重要的是武帝苦心孤诣、悉心培养多年的接班人蒙冤身死。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影视中卫子夫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武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晚年玩弄权柄,欲使卫霍集团与李氏外戚集团相互制衡;亲信江充奉命查案,却因一己之私构陷太子;丞相刘屈氂奉命武力平乱,却迫使太子自尽,三者的最终结果是太子刘据、爱后子夫先后自杀身亡,说到底自己就是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巫蛊之祸

真相大白后,武帝追悔莫及、痛断肝肠,转手报复刘据之死的参与者,甚至大肆杀戮无辜,并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但斯人已逝,与事无补。武帝不仅饱受晚年丧子之痛的煎熬,而且浓重的悔恨与自责也令他痛苦不堪,最最让他难过的还是数十年的苦心栽培毁于一旦,那种痛楚与沮丧、那种心灰意冷更是无以言表。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汉武帝

后事怎样安排?王朝的希望何在?诸多问题困扰着武帝,使他不得不反思、自省、检讨过失:“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于是武帝决定,调整原有的施政方略,重修黄老无为之术,于民休养生息。且自今日始,所有损害百姓利益、浪费天下钱财的事情全部停止。

汉武帝下罪己诏,是权宜之策,还是真心悔过?

影视中太子刘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