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夜读|小象爱莎的回家路

博爱夜读|小象爱莎的回家路

博爱夜读

人间有情,唯爱永恒

博爱夜读|小象爱莎的回家路

遭遇不幸的“爱莎”

几年前,哈拉雷的津巴布韦野生动物救助基地迎来了一位新成员:一头看起来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小象。它双目紧闭,腿上,盗猎者常用的钢索圈套深深地嵌入皮肤,伤口向外渗着血水一动不动地躺在象舍中,浑身上下被鲜血染得通红。

护理员安娜闻讯赶来,看到昏睡不醒的小象,心情异常沉重。这又是一只不幸的盗猎遗孤吧?救援人员的话语证实了安娜的猜想,受伤小象是在万基国家公园附近被发现的,当时它精神似已失常,围着一具已被盗走象牙的鲜血淋漓的母象尸体绕圈狂奔,直到筋疲力竭、无力支撑才轰然倒下。

救援人员在运送小象时为安全起见,给它注射了麻醉剂。趁着药劲未过,安娜麻利地取出设备,小心翼翼地钳断钢索圈,清理好伤口,打了长效抗生素,再涂上紫色的杀菌药水。一切安顿就绪,安娜坐在小象的身边,静待它的醒来。

从小,安娜就特别喜欢大象这种温顺可爱的厚皮动物。自从来到野生动物救助基地后,对大象的生存现状愈发有了清醒的认识。近几十年来,偷猎者在暴利的诱惑下,千方百计地捕杀大象。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数据,非洲象的数量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20万头锐减至如今的50万头,若再无有效措施,则可能在20年内消失殆尽。

更让人忧心地是,那些因盗猎而成为孤儿的小象们缺少了母亲的庇护与照顾,很难生存下去。野生动物救助基地每年都要接收十多头陷入困境的小象,尽最大努力将它们抚养长大。面前这只受伤的小雌象便是其中一员。安娜为它取名“爱莎”,伸出手轻轻摩挲着它的身体,阵阵怜惜掠过心头。

爱莎终于醒来。它似乎对眼前这陌生的环境与气味很不习惯,猛地站起,怒吼着夺门而出,但狭小的舍门堵住了它的去路。其它工作人员听到声响也冲了进来,迅速将事先准备好的棉垫挡在墙上,防止爱莎因乱撞而受伤。牛奶是最好的安慰剂,一位护理员将灌满牛奶的奶瓶塞进爱莎的嘴里,果然,饥渴了十几个小时的爱莎不顾一切地一口气喝光牛奶。

或许感受到了大家的善意,爱莎不再反抗。它再一次躺到地上,伤腿无力地耷拉着,目光中写满了忧郁和悲伤。安娜知道,爱莎一定在想念自己的母亲。大象的记忆力超强。它能记住过往的生活环境与经历,还能分辨出多位亲人与朋友,尤其眷恋自己的母亲。因此,妈妈遭遇不幸的场面会在小象的脑海中留下挥之不去的梦魇。

望着痛苦不堪的爱莎,安娜暗下决心,一定要付出所有的爱与温暖,帮助它走出阴霾,治愈心灵的创伤,成长为一只快乐的小象。

无微不至的呵护

爱莎来到救助基地的第一个晚上,安娜彻夜未眠。她睡在象舍的上铺,时刻关注着爱莎的每个细微变化,呼吸是否均匀,体温是否正常。担心爱莎受凉,安娜为它盖上厚厚的毯子。每隔十几分钟还要喂它喝少量奶,补充流失的水分。这或许是爱莎失去妈妈以来睡得最香的一觉吧,居然还打着呼噜!

第二天早上,爱莎在晨光中睁开眼睛,它狐疑地打量着整晚照顾自己的安娜。安娜握着它的小象鼻,往里吹了口气,笑着说,“爱莎你好,我叫安娜,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好朋友啦!”

爱莎仿佛听懂了她的话,扬了扬鼻子,但看起来还是有些紧张。

一连几天,安娜24小时陪伴着爱莎,形影不离。尤其在漆黑的夜晚,安娜按时给爱莎喂奶、喝水、翻身、擦洗,还按摩它的小象鼻,并轻轻地对它说话。无微不至的呵护慰藉着小爱莎孤独的心灵。很快,它依恋上了笑容亲切的安娜,目光无时无刻不在追随着她的身影。

爱莎的腿伤渐渐痊愈,它和基地里的小象们相处得也很融洽。白天,小象们在护理员的带领下到树林里玩耍,学习用鼻子探索植物、花芽和树根。炎热的中午,在水潭吸水嬉戏后又去附近泥浆中洗一场天然的泥浆浴,这也是爱莎最开心的时刻。它不停地翻滚,和其它小象挤成一团,快乐得无以复加。

但爱莎最依恋的还是安娜。一有空它就亲热地依偎在安娜身旁,长长的象鼻在她脸上摸个没完,有时还调皮地将安娜高高卷起,忽上忽下地荡着秋千,任欢快的笑声回荡在丛林中。安娜为爱莎的改变欣喜不已,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所有人深感意外。

2013年1月,安娜赴南方参加一个世界性的关于大象保护与研究的学术会议,为期一周。临行前,她叮嘱暂时接替她的护理员,每天都要告知爱莎的状况。

谁知才走了三天,安娜接到的信息一次比一次揪心。原来,在安娜离开的当晚,爱莎就整夜失眠。第二天、第三天,爱莎在基地中不停地寻找安娜,眼泪汪汪的,一口奶也不喝,消瘦了许多。安娜心急如焚,立即请假赶了回来。重新见到她的爱莎兴奋得不得了,用鼻子紧紧地挽着她,一刻也不肯放松。

大象颇通人性,受过伤害的它们会将照顾自己的人视作“妈妈”,难以承受再次分离的痛苦。这件事后,安娜意识到过分的依恋对爱莎来说并无益处,毕竟,让爱莎最终重返自然、独立生活才是她最大的心愿。于是,安娜狠着心将固定守护变更为轮流陪护。爱莎可怜巴巴地望着安娜毅然离去的背影,在一次又一次的辗转难眠后,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转眼又一年过去了。在安娜的悉心照料下,爱莎体格健壮,性情沉稳而有责任心。每次来了新伙伴,它都会主动问好;小象遇到困难,它第一个挺身而出,俨然是基地象群中的小首领了。看到爱莎终于走出不幸的阴影,日渐成熟,安娜的心里倍感欣慰。

漫长的回归之路

2014年3月,几辆载着小象们的卡车向万基国家公园疾驰而去。原来,被救助的小象到了两岁左右,便要离开基地,进行半野化的生存适应训练,为重返大自然做最后的准备。

站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爱莎和它的小伙伴们有些茫然失措。“别紧张,亲爱的,这个新家看起来棒极了,让我们来一场足球赛吧!”安娜笑着摸摸爱莎的鼻子,变戏法似的取出一只足球。小象们立马加入到争抢的行列中,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全然忘却了刚才的紧张和焦虑。

从这天开始,安娜陪伴着爱莎和小象们开始了漫长的适应阶段。野外的世界广阔而危险。小象们不但要学习生存技能,还要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安娜每天尾随在后,根据它们的表现随时调整训练方案和重点。尤其是爱莎,彼此间的默契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渐渐地,爱莎似乎习惯了野外生活。它带领着小象们用鼻子逐一挑选可口的嫩叶,寻找可以饮用及泡澡的水塘。每到一处陌生的草场,它也总是一马当先,孤身探路,还安慰落后的小象,为它们加油打气。

与此同时,野生大象行为研究爱好者乔纳森来到万基国家公园公园。他选择爱莎作为观察对象,研究大象们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实现回归自然的目标。这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整整两年,乔纳森记录了爱莎艰难地迈向独立、自由生活的每一步,还拍摄了大量安娜与爱莎亲密相处的有爱照片。

之后,乔纳森将整理好的视频与照片上传到各大网站,并配以简短的语言,介绍了安娜与爱莎的故事。众多网友点击观看后,感动不已。“没想到大象是如此重情重义的动物,和它相比,那些残忍的盗猎者才是冷血无情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反对象牙贸易,从根源上杜绝这种无耻的行为。”

电影公司导演米凯拉也看到了这个温暖的故事,感动之余,以此为素材,拍摄了纪录片《大象的足迹》。纪录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人们纷纷来到野生动物救助基地参观,还有人特意办理了领养手续,定期给予小象物质上的支持。

如今,爱莎已经彻底适应野外生活,成为一只真正的野象了。安娜也接到了新的救助任务,开始了又一轮的救助历程。闲暇时,安娜经常会忆起爱莎,那些美好的过往在脑海中一幕幕回放。尽管思念,但她明白,大自然才是爱莎的家,那里是所有野象们的美丽天堂。

节目著作信息:

作 者: 李纪昕

主 播:黄 鹤

出 品 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 编 辑:吕进福

总 监 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 陈行

稿件统筹:刘馨芫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

精彩回顾:

制作:张立光

博爱夜读|小象爱莎的回家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