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区红会:推动“博爱家园”建设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南京秦淮区红会:推动“博爱家园”建设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两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红十字会以区委区政府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为契机,乘势而为,科学谋划,按照南京市红会提出的“3+X”模式,探索了一条适合秦淮区“博爱家园”建设新路,红十字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倍增,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社区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传播人道理念

建设秣陵路社区“博爱家园”之初,秦淮区红十字会计划用文化滴灌的方式,从人文历史中挖掘特色文化基因,以社区公共空间和办公服务用房为载体,以红十字运动知识、辖区本土博爱典故、“家”文化为内容,将红十字文化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区文化建设相融合、基层红会建设与现代社区治理相融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红十字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出来,让居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红十字、认可红十字。

同时,配建一个精致的“博爱书屋”,打造全国首个以红十字为主题的社区微型博物馆——博爱101馆,实现红十字文化传播、培训教育、物资集散、组织孵化、活动举办和基础服务六大功能向基层一线延伸。微博馆建成后,先后接待了“中亚地区灾后社区恢复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修班”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三个国家的24个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会员,贝宁国家红十字会会长马蒂斯·阿格里干一行,台湾红十字组织,以及全国10多批次省、市红十字会的参观调研。

参与社区精准扶贫,弘扬博爱精神

主动邀请更多的辖区单位参与到“博爱家园”人道救助工作中,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拓展渠道,筹集资金,以博爱精神感染辖区内的机关、企业干部职工和社区爱心人士参与社区精准扶贫,以“项目化、多元化”等筹资方式,实现“一对一”“一对多”救助认领形式,爱心款物管理透明,协助社区实现重病、残疾、贫困户、下岗职工的生活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助。

2017年,秣陵路社区“博爱家园”募集救助款8万余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00多人次,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助学帮助,为没医保的外来务工人员、突发重大疾病的居民提供助医服务,为残疾人士提供助残服务。在辖区内开展“光明行”项目,普查了87人白内障患者,为6名需要手术的贫困患者给予救助。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倡导奉献意识

秣陵路社区“博爱家园”将养老照护志愿服务作为建设重点,吸纳驻地企业、社会组织、大学生、社区红十字志愿者共同参与,实行“爱心积分制”,志愿者可凭积分在社区“博爱超市”兑换相关日用品,给志愿者爱心回馈。通过制度化管理,志愿服务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得到大幅提升,志愿者服务热情高涨。

经常组织志愿者们定期上门看望社区的独居、孤寡、失能老人,跟老人交谈聊天、读书读报,给予他们心灵慰藉;对腿脚不便的老人,社区会提供便民服务,通过“一卡通”爱心电话,给老人上门提供助餐、助购、助浴服务;对需要24小时候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老人的家庭提供喘息服务,志愿者上门替代家庭照料员,让他们有时间去完成各种生活所需活动;定期为老人上门测血压、量血糖,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组织老人在社区“老人手工坊”开展各种手工编制、书画棋牌活动等活动。全年共为辖区50个独居、孤寡、失能老人提供各种志愿服务达200次以上。

参与社区生命关爱,培育文明新风

以“博爱家园”为阵地,秦淮区红十字会搭建了“救护知识教学培训大本营”和“三献工作志友活动大本营”,积极开展社区关爱生命、保护健康活动。利用“博爱家园”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年向社区居民普及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及各种意外伤害等急救知识200余人次,发放急救包100余个;组织专家开展健康保健讲座、义诊服务和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等,不断增强居民的健康知识以及应对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

将“博爱家园”作为捐献遗体器官、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活动平台,邀请省中医院专家来社区举办“三献”知识讲座,制作了百米宣传栏,联合市、区红十字会、市血液中心在朝天宫广场开展 “三献”广场专题活动。“博爱家园”建成之今,先后开展了6次“三献”专题活动、参加人员300余人次。通过两个“大本营”不间断的活动,社区居民关爱生命的意识明显增强,社区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