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有人获过诺贝尔奖吗?为什么?

黄无牙公子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是国内顶尖的双一流大学,清华大学跻身世界大学排行榜前20名,这两所大学的实力都不容小觑。

清华北大的一流办学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的人才。但世界一流大学中,哈佛大学的实力最强,所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最多。


我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员中,杨振宁与屠呦呦同清华北大还有一定的关联。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此之前取得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曾在北京医学院就读,毕业后北京医学院回归北京大学。诺贝尔奖的获奖数量不是衡量大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也是重要的指标。清华北大不能说完全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根据所研究出的成就作为评选标准,成就所属领域可以是物理、化学、文学等6个领域。美国哈佛大学获得最多的诺贝尔奖,对比获得诺贝尔奖的国家,大多数是西方发达国家。虽说诺贝尔奖的评选不受其他因素限制,比如国籍、宗教信仰等,评选委员可能受来自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不能保证评选结果的公平性。


清华北大的教育体制与国外大学不同,学生在专业研究领域容易受到约束。清华北大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培养的人才也具备较强的能力与专注力,但个人研究的过程中难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坚持科学研究,便能取得较大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总会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决胜网


据我所知,清北没有获得诺奖的人,国内目前获得该奖的就只有屠呦呦和莫言。

就单从这两个人的姓氏而言,可见都很特别。屠呦呦是医学领域的成就,莫言则是文学领域,都是在2010年之后的事情了。很多时候我在想,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个可以摘得诺奖的人才嘛?当然不是喽,我的发问是在屠、莫之前,民国成立后的一百余年里,想想民国那个文化璀璨、名人辈出的时代,没有人获奖真不应该。如果单纯的从诺奖的那几个评奖领域和颁奖标准来看,中国可以影响世界的物理、生物、化学、医学、文学领域的人才是不多的,这里我只说中国大陆,不说华裔,因为严格来说他们算不上中国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在诸多领域的优秀的人才,否则中国从落后的双半社会走向今天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又作何解释?

诺奖的评选是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的,大家可以看看主要获得诺奖的国家可基本都发达国家,他们对于世界的影响力不言自明。具体来说,诺奖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些因素影响的,除此之外还要看评选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是否可以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

先说民国,从1912年到1949年,中国诞生了很多卓越的人才,尤其是文学、科学领域,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的时代,如果公平公正的来做一次评选,我相信绝对会有人获奖。只是身处一个积贫积弱的旧时代,国将不国,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落后只能被挨打、被歧视,所以我们在西方人眼中是被严重歧视的,即使我们取得成就,也会被他们否定。弱国无外交,所以我们的成就也会被西方评选人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分析,获奖的可能性更小了。毕竟评选的委员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思想、有价值观、有宗教信仰、政治情怀,评选的客观性如果说不会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我是打死也不会信的。

再说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开启了多方面的对抗,尤其是政治、军事领域,所以诺贝尔奖的评选也多少会受到波及,你会发现同时期的苏联几乎也没有什么得过诺奖的人,政治对抗已经严重蔓延到了科学领域,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研究科学的人是有国家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这也难怪如此漫长的半个世纪里,我们没有一个获得诺奖的人。

进入20世纪之后,中国历经改革开放的积累后近四十年的韬光养晦之后,中国的强大逐步让世界认可,中国在各领域的成就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上,合作大于对抗,所以利益交集也越来越大,西方希望可以从和中国的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必然对中国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开始尊重,逐步回暖,他们必须摘掉有色眼镜,客观公正的去评价中国、评价中国在各个领域杰出的人才。所以只要成就突出,被诺奖提名甚至看重的几率就很大了。

我从民国讲到现在,也只想说明这两点,一个是诺奖评选并不是绝对的公平公正的,它是会受到外界的无法隔离的诸多因素影响的;第二点就是诺奖的评选是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弱有关的。

其次,至于清北没有获得诺奖的人,我把原因大致归于以下几点:一,高校的体制化、行政化色彩过浓,自由受到束缚,框架约束太强,高校的顶尖学者、专业人才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搞科研;二,当前功利化气息浓厚的社会氛围是不利于人才专心研究,研究目的发生了偏差,为名为利的多余踏踏实实不受外界干扰的研究性人才;三,优秀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社会风气不正,影响了孩子们的求学观念,状元进入清北者,为国为民者少,为己为利者多,也就是这个社会状态造就了更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第四 ,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多少是有问题,没有做好引导,顶尖学着、人才脱离了基层,只看上,不看下。屠呦呦、莫言不会受到如此多的条条框框的影响,也不太会受到功利化思想的腐蚀、诱导,一直都是低调做学问和做研究。

第三点,我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要把是否获得诺奖当作一个人成就高低的标准,说通俗点,就是不要“唯诺奖论”。没有获奖不代表我们没有进步,更不代表我们的那些少数、真正的人才没有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做出贡献,我们的成就举世瞩目。诺奖终归是由人颁发的,所以它难免会有失公允,更何况,现在的诺奖评选标准的含金量多少还是有点折扣的,特别是对某些人的提名和评奖也是受到质疑的,它不是真理,只是相对比较客观的标准而已。

获得诺奖认可是好事,但没有获得认可也不必过分的妄自菲薄,我相信诺奖的初衷是为了鼓励人才去造福全人类,所以我们所做的只要能够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就够了。

所以没有必要为此而否定质疑一切,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国情,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尽全民之力,实现国家复兴,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以上,请多指教。


王子不忧伤


国人具有非常深厚的诺贝尔奖情结,学界中人固然梦寐求之,普通人也能抖个机灵,说点段子解解馋。



譬如就有这样一组段子,大概说的是:

2012年,某硕士熬夜加班,总算把毕业论文给整完了,回车键轻轻一敲,的啦,论文顺利提交,题目为“论中国现有体制之下为何出不了诺奖得主”~当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该生硕士毕业延期。

又过了三年,也就是2015年,该生不仅毕业了,还顺利考上了博士,这不又到了博士毕业阶段,毕业论文怎么选题呢?



该生对诺贝尔奖情有独钟,又折腾起诺奖的题目,吸取上次的教训,该严谨一些,莫言得的是文学奖,主观性太强,这次咱讨论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思量一定,胸有丘壑,该生熬夜加班,花了大半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回车键轻轻一敲,的啦,论文顺利提交,题为“中国现有科研体制之下为何出不了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多么严谨的选题…当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奖,该生博士毕业延期。

屠呦呦没有留学经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其母校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后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于2000年合并到北京大学,所以屠呦呦是北京大学的校友。



也就是说,清华北大的诺奖校友之争,北京大学率先拔得头筹。北京大学也因屠呦呦的获奖成为解放后国内唯一培养出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得主的大学!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杨先生是西南联大时期清华的学子,所以说清华北大没出过诺贝尔奖是不恰当的。

让我们感到失望的是,我们的教育、科研系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庞大,而我们科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却大多数是在20、30、40年代念大学的一批人。

我们责怪现在的价值观出了问题,责怪科研人员的不作为,认为利己主义太严重了,缺乏社会责任感之类的。大笨new却不这么认为:

第一:而我初中政治课里还在谴责西方意识形态的形而上和利己主义!为什么我们谴责的这种思想形态下却大批出现诺贝尔奖?

个人认为,恰恰相反,很多时候给我们灌输了太多了大公无私,为国为民,利他思想…这其实很危险,我努力奋斗是为他人?那么问题来了,谁为我呢?

我的一日三餐在哪里?我睡在哪里?这种思想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这样大的理想抱负压垮了太多的天才。

威斯敏斯特教堂一段墓志铭或许可以很好的解释。“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大意是: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雄心勃勃,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可是当我历经了世事的沧桑后,我发现我根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放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可是当我进入晚年后, 我发现我根本不能改变我的国家,于是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和我最亲近的人。但遗憾的是,他们根本不接受我的改变;等我到了风烛残年、即将奔赴黄泉之时,我才幡然醒悟,如果当初我先改变自己,也许在我的影响之下,我就能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说不定我就能改变我的国家。然后,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改变了。”

第二:既然教育我们为国为民,那么我们自然要去做为国为民的事情,建国后我们要干的是什么?是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那么过程自然成为国家所需,在工程领域获得诺奖有多难?再看看我们的清华大学,为了国家需要,院校学科调整,把多少系调整到其他学校去了!

第三:我们再来看看科研是什么,科研是国家出钱满足部分人的研究兴趣!国家需要的是建设,多少人为了国家需要放下兴趣!真正科研或许较长时间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这种情况下又有人会说科研经费浪费,又有人说套取科研经费!

就跟有人质疑e,pi的计算位数一样,计算出十万位?二十万位…有人说这有什么用,我们就用两三位就够了。

其实者不仅仅是数学家的兴趣,这代表算法的改进,代表着基础理论发展,这关系到运算、芯片技术等等。

第四: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他们都科研人员是什么环境下做的,我们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所有人恨不得科研人员拿到钱就要做出举世瞩目成果。

一边在谴责戏子当道,演员挣得多的,科学家工资低,一边又指责搞科研的骗经费!这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等价值观的问题,这是民众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出了问题。

在舆论压力下,让科研从申请开始就到了结束,因为在开始的时候已经把技术路线,预期成果…都写好了,这样的科研还做什么?

另外基础研究是很花钱的,大笨new博士期间设计和自制过一套小仪器,老师给了15万科研经费,自己出了5万,很多部件都不舍得去买,都要自己买点电容、电阻来焊接,当然也是比较粗糙的,要做精致了需要时间和经费。

所以给科研人员一个宽松的环境,科研人员也会给科研一份从容。


大笨new易数学


说北大清华无一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比如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她1951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学习。待屠呦呦毕业的时候,北京大学医学院已经从北京大学独立出来,成为了北京医学院,所以在一些介绍中会看到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在2000年,这个独立出去的北京医科大学又重新回归北大,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除了屠呦呦,杨振宁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共同组建而成。在1944年,杨振宁还获得了硕士学位,是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杨振宁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值得一提的是那时他还是中国国籍。

李政道是1944年进入西南联大学习,1946年经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李政道1957年和杨振宁一起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那时他也是中国国籍。

现在看,从做出诺贝尔奖的成果到登上领奖台,一般要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北大清华仍然是中国的顶尖大学,而且现在有一些成就达到了诺贝尔奖的级别。相信再出现从北大清华走出去的诺贝尔奖得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刁博


首先,我要说的是得诺奖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共同特征是什么?

聪明?废话上大学的脑子都不差,脑子好的多了去了。北大,清华什么都缺,就不缺少脑子好的人。

那么是勤奋?中华民族历来的勤奋刻苦,考到清华北大的都不缺这个。

坚毅?不坚毅的人能够轻松考上省状元,在满天的高考试卷中熬过来的能缺这个。我不信。

我不兜圈子了。表达一下自己比较奇特的观点。是灵感。灵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一秒钟的灵感给了爱因斯坦然后才有了相对论。那颗苹果曾经咋在无数人的苹果,只有砸在了牛顿的脑袋上 ,才有了引力的发现。诺奖就是奖给这些人的。

虽然我不是很信星座。但是事实上得诺奖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很大一部分是出生在1~3月。也就是说是天秤座和双鱼座的。

我没有做过统计不知道清华北大的1~3月出生的人有多少。因为这个时间出生的人是冬天。出生人口是<其它月份的。而靠灵感可能考北大清华的人有点费劲。又要学理工科。还要有个好导师。是顶尖的那种。家里还不是特别需要钱,支持孩子研发。而他本人又不放弃。统计下来,北大清华不会有太多这样的人的。应该说相对于庞大的生员,这样的人不多。而这不多的人又要拿诺奖。所以概率很小的。

我想说的是,当学习各类积累到了一定高的层次,带领你突破的就是那一秒钟的灵感。而这一秒钟甚至是一刹那上帝给了天秤座和双鱼座一点偏爱。


小桥流水人家


清华北大肯定没人获过诺贝尔奖,也不可能获奖。诺贝尔奖可不是国内拿课题,有关系就十拿九稳的。

至于为什么?我可能回答不了,最好去问施一公,陈(那个辞职去美国的美女教授),还有胡鞍钢也得问问。他们会告诉你答案的。


九十度的水215257285


有,但是很少,包括当时两弹一星参与者,好多都是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的华裔科学家。现在,有所成就的就是屠呦呦。主要原因,是填鸭式教育问题,如同选择填空,答案只有一个,其他都错,思想无法放的开,好像装在套子里,不但难有成果,更难有所创新。

还有,从小到大,再到高考大学,都好像在预先设定好的轨道上被动学习,全部的精力就是数理化语政英,某一领域的天才,为了高考那一点被扼杀,平时根本没有精力去延展兴趣和爱好,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

高等院校的行政化管理,也是个问题,涉及的问题很多,也不能再说了


孤峰雪影922


为啥非要纠结于诺奖!诚然,诺奖是代表了一定的高度,但那毕竟是属于西方社会的奖项,而中国历来都是受排斥的。中国大陆,即使没有人获得过诺奖,但并不表示我们没有一流的科学家,当然,相对于西方社会确实是少了点儿,但这样的现象,其本质在于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而绝不是中国人不行!所以,愚意认为,与其纠结于诺奖,倒不如改善一下我们的教育,不要肓目崇洋媚外,这样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民族骨气的强壮!


游离阴阳1


不要太在乎那诺贝尔奖,我们在自然科学方面虽然没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国科学家也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远的不说,袁隆平、南仁东等等的中国专家够不够诺奖?现在的诺奖已经太政治化了,像写《红高粱》的这种诺奖我们得了又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