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对待伤兵态度,第一件事不是医治,影视作品反映的很明显

二战时期日军是如何处理伤兵的呢?其实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战局优势的时候,对待伤兵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士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军队均是尽量地抢救伤兵的,除非重伤员自己已感到无救,那么这些伤员会的弃救治或转移的机会,让战友留下尽量多的弹药抵抗到最后一口气。战死的日军连死人都是要抢回的,火化后把骨灰装在瓦罐中有同乡背着带回后再送回国,其目的主要是安抚士兵,让生者感到战伤战死部队会决不丢弃,如此士兵才能为之拼命。

二战日军对待伤兵态度,第一件事不是医治,影视作品反映的很明显

可是在二战中后期,日军处于战略劣势之后,这个疯狂的国家对待伤兵的态度就来了一个大转弯,有部日本电影好像是叫《野火》,讲的就是鬼子在新几内亚战败,只要是伤员死去立即就会被吃掉,甚至有的还没断气的也被杀死吃掉。

二战日军对待伤兵态度,第一件事不是医治,影视作品反映的很明显

当时日本人那种支持战争的态度,有一个日本女人,为了支持自己的丈夫参军选择自杀,而且得到大量的报道和鼓励学习,当时其国内的情绪高涨到变态的地步,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日本人在战争中的信念!看美国人二战时期拍的《认识你的敌人——日本》。日本兵是大嘴巴加大棍子打出来的,老兵虐待新兵,蹂躏其自尊是一种日本军队内部的传统消遣。这样的兵不会对任何人仁慈。

二战日军对待伤兵态度,第一件事不是医治,影视作品反映的很明显

受伤的士兵不能走路。前边部队为了安全转移或者及时完成任务。会把拖后腿的伤员杀掉。又或者在冲锋杀敌的时候,如果有谁害怕不冲,就会被后面的军官杀掉。这叫杀一儆百。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宁可战死,不能吓死。这几句就是这么来的。

二战日军对待伤兵态度,第一件事不是医治,影视作品反映的很明显

日军在遇到一起行动的队友负伤且确认丧失行动能力时,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慰或者医治,而是会毫不犹豫的给他来一刀以了结其性命,之所以选择用刀而不是用枪,理由居然不浪费子弹。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措,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友将会成为日本军队最大的负担。这其中包括托运伤员运输成本、救治伤员的医药成本、照看伤员的人力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付出(这也是我们在看有关二战的战争影片中,极少看到日本军队有军医和医疗兵的原因)

二战日军对待伤兵态度,第一件事不是医治,影视作品反映的很明显

有的日本军人会选择自杀后,日本人对自杀与中国人对待自杀的看法迥然不同。日本人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过程,只有自杀的那一须臾是能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所以对待自杀并没有恐惧。当然这种思想是日本皇族对待平民的一种洗脑,因为皇族需要平民为他们谋取利益。日军处决受伤战友,与德国法西斯的行为如出一辙,还有日本战败后不仅屠杀占领地人民,而且连本国人民都不放过,用什么“玉碎”的漂亮词残杀同胞,更加张显出法西斯主义分子的凶残本性。

二战日军对待伤兵态度,第一件事不是医治,影视作品反映的很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期日本兵员不足,都是从韩国,朝鲜,菲律宾其中还有咱们自己国家等周边国家得雇佣兵,这样的伤兵估计更容易成为弃卒吧。日本人的想法和做法,从古到今,无论以前战争时代,现在的商业年代,他们透露的只有一个字:绝。无论想什么,干什么他们会去到尽,和我们留一线的思想有很大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