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保護最好的古鎮

昭平黃姚古鎮興建於明萬曆年間,有著450多年的歷史。姚江穿鎮而過,在佔地36公頃的古鎮上,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樹楹聯,石陌柴扉,隨處可見,宛如“世外桃源”。由於鎮上以黃、姚兩姓居多,故取名叫“黃姚”。但隨著時光的流淌,古鎮外來移民不斷增加,姓氏也不停變化。民國時期,當地居民除黃姚二姓外,還有陳、梁、黎、莫、鍾、林、程、廖、龔諸姓。

廣西保護最好的古鎮

昭平黃姚古鎮全景

黃姚,東南西北四個門樓堅守著古鎮,城門的基座用石磚砌成,足足砌到兩米高才換成青磚。每個城門開設防禦的槍眼和瞭望的小窗口。每個門都配有門籠,閘門相當厚實。只要扼守城門,鎮內便可安然無恙。

黃姚古鎮的建築,絕大多數保持著原有古老的格局。古鎮房屋層層疊疊,看似凌亂無章,實則是以九宮八卦陣勢佈局,有著特殊的意義。僅明清時代保存下來的建築就有300多幢,總面積達1.6萬平方米,規模之大,實屬罕見。房屋雖多為兩層磚瓦結構,但建築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樑柱、斗拱、檁椽、牆面、天花,雕樑畫棟。最有韻味的是鎮外的古戲臺,這個古戲臺是桂東地區僅存的幾座古戲臺之一。戲臺的三側用青磚圍砌,後側開有花窗。閣頂雕著二龍戲珠,前臺有一幅雙鳳捧月。

廣西保護最好的古鎮

鎮外的古戲臺

到了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古鎮的經濟空前發達。各個宗族紛紛籌集資金在古鎮選址建造宗祠。從古鎮現存的11座大型宗祠來看,裝飾都豪華考究。其中吳氏宗祠最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宗祠分前座、後座,中間設有天井;牆面上能一眼看到繪製的山水花鳥和人物畫,構圖美觀,栩栩如生。吳氏宗祠是“廣西省藝術館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板路是黃姚的一大特色,鋪砌於清順治年間。在黃姚古鎮,石板街最寬的地方在迎秀街,約有5米。最窄的地方在金德街的羊巷口,還不到2米,若行人相向而行只能擦肩而過。現在黃姚古鎮完整保存著8條石板街,全長10多千米。石板路的鋪砌使得古鎮四通八達、環環相扣、街街相通。許多石板路面經過長年步履的打磨,已變得平滑如鏡,清涼細膩,宛若溫玉。

廣西保護最好的古鎮

黃姚古鎮的石板路

沿著石板路走,但凡有橋的地方就能看到小橋、亭子、匾額。其中有唐代文學家韓愈、光緒進士劉宗標的墨跡。著名的興寧廟匾額“且坐吃茶”已被文化部列為“中華名匾”之一。

廣西保護最好的古鎮

興寧廟匾額“且坐吃茶”

橋,是串聯黃姚古鎮的文化脈絡。黃姚著名的橋有天然橋、石跳橋、帶龍橋等8座。其中,帶龍橋是黃姚古橋中跨度最大的階式石拱橋,建於明萬曆年間,橋身薄而精巧,非常美觀。石跳橋坐落在姚江上,是黃姚人用經過刻鑿的石墩排列而成。行人要過橋只能跳躍著前進,雅趣十足。


廣西保護最好的古鎮

黃姚古鎮的石跳橋

在吃的方面,黃姚人也顯示出自己的特色,早在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當地盛產的黃皮果為原料,經過精心加工而成的黃皮糖就成為土貢。用黑豆為原料加工而成的豆豉,雖說是黑黑、小小的一粒粒,但黃姚人就是有能耐把它推到世人的面前,使之成為席上珍品。而黃姚的黃精為野生野長,經過九曬,味甘、性平、無毒,成為黃精上品。如今古鎮的黃皮糖、豆豉、黃精,已成了昭平的“三寶”,遠銷海外。


2005年,黃姚古鎮被亞太地區旅遊合作組織推介為“中國最具旅遊價值古城鎮”,到黃姚來探古尋幽、追尋夢境的人已越來越多。人們在感受古鎮風貌的同時,更多的是領略從歷史長河中陶冶出來的那份純樸和真實。

參考資料:《廣西之最》,廣西地方誌辦公室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