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徐夤《螢》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大暑,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

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大暑是六月中,天熱到極點。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燻蒸其中為溼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髒,也就稱"齷齪熱"。暑最熱時,大家以各種方式乘涼避暑,“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於星斗滿天之夜作“感涼會”,都是盛夏樂趣。而午後盼風雨欲來,迎大雨滂沱,山晚聽輕雷斷雨,亦別有一種清涼詩意。

大暑三候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一候,腐草為螢

腐草為螢,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皆螢之別名。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毛詩》曰:熠耀宵行。另一種也,形如米蟲,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復原形……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二候,土潤溽暑

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三候,大雨時行

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習俗

鬥蟋蟀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我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貼伏膘

三伏天,人們很注意飲食,北方稱之為“貼伏膘”。這個時候,北方人的習俗是吃麵條、餃子、雞蛋等,北京俗語為“頭伏餑餑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喝蓮子湯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明清以來,伏日最盛行吃蓮子湯。據《帝京歲時記勝》載:“六月盛暑,食飲最喜清新。京師蓮食者二;內河者嫩而鮮,宜承露,食之益壽;外河堅而實,宜幹用。”

中醫學認為,蓮子性味甘平,有補脾澀腸,養心益腎的功用。夏日常飲蓮子湯,能補中強志,養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夏日飲蓮子湯益壽是有科學道理的。

預防中暑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味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溼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疰夏,又稱苦夏,中醫病名,類似於西醫所稱的夏季低熱)。

大暑裡中暑現象極為常見,預防中暑,一定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儘量避免在太陽下暴曬;注意室內外溫度平衡;保持充足睡眠;講究個人衛生。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大暑話養生

多飲暖水益消暑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佔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消暑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白開水。

需要提醒的是,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飲水過多,殊不知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炎熱季節,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多吃“殺菌”蔬菜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夏季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消暑切莫動“肝火”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慾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大暑時節天氣往往悶熱、潮溼,人體感覺熱,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熱,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 “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露天環境中。為了讓體內的溼氣散發出來,應儘量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何以消煩暑,詩中尋清風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銷 夏》

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大暑總是炎熱的時節,而詩人白居易卻能悠然處之。他居住在小院之中,雖然貧窮身無長物,但是臨風窗下,心靜了,暑氣自然消退,室內東西不多很是清爽。此詩讀來也是清爽宜人,為苦夏的人們送來一絲清涼。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

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不是每個人的大暑都如同白居易過的那樣自在無邊。司馬光就與之相反,頗有愁緒。聽著夏蟲的鳴叫,看著螢火蟲在荒蕪的庭院裡飛舞。明明正是苦夏,卻一下子到了秋涼的時節。詩人感受到時光的流逝和年華的老去,不禁為之感慨。寒水,白頭,夜半,謁公侯,無一不體現著詩人對時光易逝的無奈。珍惜當下,珍惜年華。

時光太瘦,指縫太寬,不要讓它在你不知不覺間,悄然流逝。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和晁應之大暑書事》

宋•張耒

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

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

忍待西風一蕭瑟,碧鱸銀鱠意何如。

這是一首贈答詩,詩人似乎極其畏熱,閉門謝客,也不甚出門。由於人跡罕至,青苔長滿庭院惹鳥兒來散步,綠葉也自在垂下,帶著蟲子的痕跡。寒泉從井中流出算什麼呢,白羽的飛鳥已招不來清涼。等到秋節到來,西風蕭蕭,我邀你一起品佳餚美酒,不知意下何如?

————END————

大暑|何以銷煩暑 窗下有清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