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東地區休閒農業發展概況——以上海爲例

華東地區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為主,自然環境條件優越,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海洋資源、地下資源、物產資源、旅遊資源,是全國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經濟區,擁有四通八達的水、陸、空立體綜合運輸網,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此外,華東地區擁有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壯麗的自然奇觀、名山大川、著名人文景觀、名園名景等。華東地區休閒農業始於上世紀80年代,發展迅速,依託充沛的水資源湧現出許多極具地方特色的休閒農業項目如濱海的漁家樂;利用江島特色資源建設的如南京江心洲的農趣館及葡萄採摘園;以茶、竹為主要體驗品的丘陵地區休閒農業如杭州梅家塢的茶區農家樂;以高科技為依託的長江三角地區休閒農業如上海孫橋現代化農業科技園等(潘賢麗,2009)。上海市是中國第一大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圈”的龍頭城市,又被稱為中國經濟首都,在華東休閒農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及重要地位。

從發展資源來看,一是地理資源條件。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特色農牧產品是桃子、葡萄、草莓、棗、獼猴桃、野雞、野鴨、肉鴿、河蟹、甲魚。二是人文區位條件。上海是中國最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國際都會、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三是文化旅遊條件。上海具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蹟,旅遊景點近1500餘處。四是基礎設施條件。作為國際國內貿易、金融中心,上海市擁有全方位的交通運輸網絡。五是宏觀政策條件。上海作為“長三角”的中心城市,從浦東和“長三角”的開發開放、快速發展中受益良多,發展平臺較高,潛力巨大,地域載體功能調整,城建佈局與景觀佈局,黃浦江兩岸將朝金融貿易、國際會展、旅遊、文化、生態居住等服務型功能方向發展。

從發展階段來看,上海屬於國內休閒農業發展較早的地區,從1986年以上海第一個觀光農園中日園藝場運營為標誌,其發展也經歷了三個階段,即第一階段(1980年—1990年)萌芽和興起階段、第二階段(1991年—2000年)初步發展和成長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較快發展和規範經營階段。

從地區分佈來看,休閒農業項目主要分佈在城郊及外環線兩側交通較為便利、農業基礎雄厚地區,空間分佈較為分散,主要集中在浦東、南匯、奉賢、松江、嘉定、崇明等經濟發達地區。在依託資源方面也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依託農業景觀為對象;一類是將農業景觀與已有景觀相融合補充,藉此吸引客源,增加休閒農業項目的吸引力(王向春,2005)。

從發展種類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五類。一是農家樂和休閒農莊型。主要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享農家樂、體驗採摘垂釣等農事活動為主。較為典型的如崇明縣前衛村、嘉定區毛橋村;升級版的休閒農莊如閔行區陶家灣休閒山莊等。二是觀光農園型。主要是利用特色種植、養殖業資源,開展農園觀光。如上海浦東新區鮮花港、奉賢區都市菜園等。三是綜合性農業主題園區型。利用原有市區兩級農業園區,開發觀光、農業科普推廣展示等體驗活動,如浦東新區孫橋農業園區。四是人工生態型公園。利用水源涵養林、人工片林、環線綠地等林地資源開發的生態休閒場所,如崇明縣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五是農業旅遊節慶型。以節興農已成為發展農業旅遊的重要推動方式,已實現“季季有活動、月月有節慶、天天有遊客”的農村與城市互動,較為成功的如奉賢區的上海菜花節和新米品嚐節。

從發展成效來看,從1986年的中日園藝觀光農業園到1994年崇明前衛村的第一個上海農家樂項目,再到2011年,上海已建成農業旅遊景點200多個,其中年接待規模萬人以上的農業旅遊景點90個,年接待遊客達到1640萬人次。2012年,上海全市已擁有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示範創建企業(園區)10家,分別是五星級兩家、四星級兩家、三星級六家。上海市休閒農業的優勢及特色主要表現為類型多樣,規模較大的觀光農業園區建設方面,主要以閔行、孫橋等十三大園區為代表。上海市休閒農業的經營模式主要有個體經營、政府主導經營、企業集團經營三種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