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发展休闲农业经验对中国发展休闲农业的启示

一、政府引导、推动与扶持

(一)政策的支持

休闲农业是一种具有较强外部性的农业经营模式,很多国家都把休闲农业项目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欧美国家把休闲农业开发和农村区域的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将农业资源的利用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颁布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区域的科学规划和休闲农业的合理开发。在制定地区发展规划时,美国政府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同时通过优惠措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于1999年颁布的《农业住宿法案》中明文规定:农家旅馆可以低于商业旅馆的最低规模和要求,对申请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或个人在手续上给予简化等[1]。英国于2001年成立了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出台了一系列有竞争性、灵活性和对环境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有机耕作计划和农村经济多样化改革,推动和促进英国农村保持田园风光,保护野生动植物,帮助改善生活环境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意大利政府要求农业旅游部门加强各地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修缮老旧房屋、更新改造现有经营场所等,以解决游客游玩、留宿的问题,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并要求在休闲农业产品的提供过程中积极完善商业服务活动,尤其是餐厅、文体设施及聚会场所等,同时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法律的规范

欧洲各国尤其是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的国家,离不开本国严格的法律规范。德国是世界上首个建立市民农园的国家,并且从法律上规定即德国所有的都市都有义务将市民农园提供给市民。美国1999年通过的《农业住宿法案》对开展休闲农业的条件进行了限制和相关要求。意大利则是明确地提出对开办休闲农业的条件具有严格地限定。可以说,各国法律法规的出台,在规范与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限制作用,促进了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得广大游客对休闲农业场所提供的服务多了一份肯定与信赖。

(三)资金的支持

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受到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约束,也具有农业所特有的基础性、弱质性、高风险性特点。因此,各国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都会在加强立法保障的同时,通过金融、财政信贷、保险等多种手段,设立专项资金用以改善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3]。如日本、英国在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给予资金优惠政策,美国农业部设有多个专项基金专门鼓励休闲农业的发展。法国政府利用放松放宽银行贷款、公共财政资金的补贴及增设休闲农业发展的专款专项资金等多种方式,将休闲农业作为一段时期政府优先发展的项目来规划和落实,但对贷款主体资格审核、评估严格把关,从而去糙留精,保证休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法国农业部、旅馆信贷银行和农业信贷银行对从事农业旅游10年以上的家庭农舍,平均每个农舍的乡村建筑整修翻新补贴约5万欧元[4]。英国政府则为农业旅游设立专项促销经费,从1998年的54万英镑提高到2003年的500万英榜[5]。日本政府则颁布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在休闲农业建设的硬件配套设施方面给予较多优惠政策,有利于农民解决发展休闲农业需要的资金。韩国政府则在休闲农业项目上给予较大的贷款支持以及宽松的还贷政策,但对贷款主体资格审核、评估严格把关,在申请旅游农园管理、农园的发展规模及可行性评估方面较为严格,从而去糙留精,保证休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英国政府在《共同农业政策》中规定,政府承诺每年投入约5亿英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其中2007年拨付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6]。意大利政府则实行农业低息优惠和税收减免政策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意大利政府每年将大约1亿欧元用于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每年的保险标额在30亿欧元以上[7]。在政府公布的投保地区、投保作物以外,农业企业在灾后受损失时主要依靠政府救济。此外,意大利的农工业信贷银行是提供优惠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它的贷款可以直接面向农民,尤其是更新贷款主要用于农业企业的设备更新、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及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等[8]。休闲农业产品的公共性、基础性特征决定了政府扶持的必要性,发达国家休闲农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各国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

二、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组织、管理与推动

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农户、市场与农户的桥梁,有利于休闲农业主管部门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横向交流,在促进休闲农业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连接、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休闲农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因此,需要以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式整体推动,尤其是在对外宣传、塑造地区形象方面,更是需要以集体行动的方式来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规模效益。政府成立的行业服务组织,能有效的保障人力、技术、营销等各种行业发展需求,优化资源配备,指导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环节掌控、整体推进、事后评价,能够以行业服务机构的身份联合社会其它力量,拓展设计领域,扩大宣传及融资范围,为休闲农业发展提升知名度、缓解压力、提供多方面信息、合作、开发奠定基础[9]。可以看出,行业协会在休闲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欧美发达国家中成熟的行业协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度并不亚于政府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度[10]。行业协会在欧美等国的休闲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行业协会是以自律、协调、发展为宗旨的民间组织,通过对影响行业发展因素的监控和相应的战略调整促进行业内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对行业协会成员间的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行业内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方案来防备各种突发事件,使突发事件对行业内的影响减轻到最小,保护行业的发展环境不被破坏,为协会内的会员提供相应的人才培训,制定行业内服务标准,提高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制定行业内产品质量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对行业内实施质量检查监督,以协会的方式联合会员共同为产品制定营销方案,资源互补使产业发展更均衡,扩大融资渠道等[11]。例如美国的非赢利组织——国家乡村旅游基金(NRTF)、爱尔兰的度假协会(APCA)、加拿大的乡村度假农庄协会(CVA)和土著旅游协会(CNATA)、西班牙的农村旅游协会(ASETUR)、墨西哥庄园计划协会等,行业协会促进了休闲农业的规范化发展,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地区恶性竞争的发生,同时有利于地区休闲农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扩大整体收益。

三、差异化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是休闲旅游市场中以农业生产要素作为特定产品的一种特色型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此,当一个特定区域内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较为迅猛、产品项目较多时,地方特色、独特性和个性化就成为了休闲农业产品“不可替代”的竞争要素。每个发展区域都有不同的环境和资源,而这些不同的环境资源就是个性差异,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前提下,突出并强化地理环境和资源不同的差异性,整合基础设施和个体差异后的休闲农业产品才能在市场中对游客具有长期的吸引力,这样才能给产业带来长期的利益[12]。欧盟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政治、经济、文化在一体化进程中得到了广泛交流,使得欧盟各个国家在长期的交流中影响到各国本来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各个国家或多或少的都在农村景观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了相似性,极易出现休闲农业产品的相似和雷同,相对旅客来说就会失去对休闲农业产品的兴趣,使得部分休闲农业产品失去了竞争力、难以维持。因此,为了避免休闲农业产品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欧盟各国在发展各国的休闲农业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性差异的体现,多突出国家特有的风土人情,重点开发具有国家特色的产品和相对于其它国家有较明显优势的产品,使各国的休闲农业各具特色,在市场中有更好的竞争力,对游客才有长期的吸引力[13]。

西方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在经历了几十年发展之后,依然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能够紧密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文化传统,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换推陈出新,不断开发挖掘出特色产品和体验项目,不断推行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策略,实现错位发展,突出不同地区休闲农业产品的差异性。目前,各国休闲农业项目不但包括品尝农家美食,而且包括骑马、狩猎、探险、垂钓、观光、运动、科教、娱乐等主题活动。此外,法国乡村的葡萄酒园和酿酒作坊也是闻名遐迩,游客不仅可以参观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还可以亲自入园采摘葡萄、参与酿造葡萄酒的活动[14]。而匈牙利人则经常举行乡间的露天舞会,舞会中尽显别具风情的舞蹈与民间音乐,受到各国游客的广泛欢迎[15]。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开始大力发展以观光农业为主题的旅游项目,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打造功能齐全的旅游社区,拓展观光农业服务的外延,为游客提供徒步、骑马、登山和漂流等多种休闲旅游活动[16]。

可见,在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综合利用当地资源,合理规划,结合当地文史资源、特色资源进一步丰富休闲农业项目的内涵,是实现休闲农业发展经久不衰的必然途径。

四、成功的休闲农业营销推广

仔细研究许多成功的案例不难发现:一个具有时代意义产品的问世、被世人接受往往都是建立在对产品成功的营销推广,从而被世人知晓、接纳、喜爱,最后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产品。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想获得成功,所需成功的营销推广是必不可少的[17]。成功的营销推广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旅游场所的知名度,民众可以了解休闲农业所带来的好处,还可以使民众对休闲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消费欲望[18]。21世纪是一个信息迅速膨胀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手段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信息日趋爆炸的当今社会,产品的营销推广显得更为重要,休闲产品作为大众休闲的选择,要想异军突起、占有旅游业的一席之地,成功的营销推广是必不可少的。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旅游者旅行经验也更加丰富,自主决策意识大大增强,在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吸引游客参与休闲农业是各国或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事实上,休闲农业之所以能较快地由上层社会普及扩展到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洲各国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如1865年意大利设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倡导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生活。1988年法国成立了农会常设委员会(ACPC),增设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设计研发“欢迎莅临农场”组织网络,连接法国各个农场,成为了法国农场强有力的促销策略[19]。西班牙的Paralelo40项目是西班牙“乡村经济开发关联行动计划”(LEADER)所涉及的14个地区实施的乡村旅游产品营销网络,这个网络把乡村住宿点、节庆活动、旅行社系统整合在一起,使游客可更直接更方便地获得休闲农业信息,以提高项目支持的休闲农业场所的知名度[20]。奥地利、瑞典等国也通过各种手段与途径宣传、推广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这些广泛开展的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休闲农业的影响,为地方特色休闲农业产品塑造了品牌形象,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1]詹玲,蒋和平,冯献.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2010(10): 87-91.

[2] 周世强.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启示[Z].海南:农业情况通报,2009, (15).

[3] 蒋颖.北京市门头沟区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12):48—49.

[4] 周应华.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发展思路与战略[R].上海:上海乡村旅游发展专题研修班,2007-11.

[5] 张蓓,万俊毅,文晓巍.国外农业旅游的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问题,2011,(5): 100-105.

[6]詹玲,蒋和平,冯献.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2010,(10):87-91.

[7]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70.

[8] 黄延信.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三国农业保险体制及政府农业部门的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2008,(2):19-21.

[9] 蒋颖.北京市门头沟区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12): 49.

[10] 张扬.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海南休闲农业[J].热带农业科学,2010,(10).

[11] 田颖. 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2(5):23—24.

[12] 郭彦鹏.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12).

[13] 刘志青.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5).

[14] 张扬.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海南休闲农业[J].热带农业科学,2010,(1) :62-65.

[15] 翁廷燮.台湾休闲农业游客行为与市场细分之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6] 丁忠明,孙敬水.我国观光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0,(12): 27-31.

[17] 藤田武弘、杨丹妮.休闲农业发展之日本借鉴[J].农村工作通讯,2009,(04).

[18] 刘军萍.国外乡村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定位之启示[J].旅游学刊,2006,(4).

[19] 王向春.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20] 钟平.休闲农业发展之欧美借鉴[J].农村工作通讯,2009,(7): 18-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