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創下3個「全國第一」

海底世界创下3个“全国第一”

改革開放40年來,青島勇立潮頭,敢闖敢試,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城鄉面貌發生鉅變,GDP突破萬億大關,邁入國際化大都市行列,書寫了青島輝煌,也湧現出一大批書寫時代篇章的代表人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8月23日起,青島市政協文史委、青島新聞網聯合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我與青島共成長——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別報道》,通過人物視角,彰顯時代精神,為青島改革開放的新徵程匯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海底世界创下3个“全国第一”

青島新聞網8月29日訊(記者 崔文靜)“如今,行走在青島匯泉灣畔的海濱風景線上,你會看到兩座充滿厚重歷史感的中國古建築,一座四角翹伸、形如飛鳥展翅,另一座古色古香、莊重典雅。這便是被蔡元培先生稱之為‘吾國第一’的青島水族館和青島海產博物館……”於青島海洋科技館館長齊繼光而言,青島海底世界就像自己的孩子,他見證了海底世界20多年來的成長。

海底世界创下3个“全国第一”

規劃設計:三改方案反覆論證

缺乏資金保障,發展處處受限。櫥窗水池平均面積僅一平方米,養殖的海洋生物多為黃渤海常見魚類……20多年前,島城市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青島水族館的魚,種類還沒有海鮮一條街多。“這雖是一句笑談,但是從側面折射出一個現實:我們的運營面臨著嚴峻挑戰。”當時,齊繼光和同事們日益覺察到資金不足、空間有限、展陳落後對青島水族館發展的制約。

窮則思變。水族館的夥計們行動了起來,想要建設海底世界。

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建設海底世界,青島水族館是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青島海底世界工程立項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課題,需承受極大的風險和壓力。“一開始,我們請來國內知名專家論證,專家們一致認為跨萊陽路施工是可行的。”1996年7月,青島海底世界由青島市計委正式立項。

“1997年我們又做出一個大膽決定:斥巨資請來國際著名隧道水族館權威——新西蘭海景公司,進行項目整體設計,進一步確定海底世界全部建在地下,共分五層的獨特方案。”儘管如此,為了達到精益求精、科學決策的目的,這一規劃設計方案又經過了反覆論證和修改。直至1998年3月,青島海底世界一期地下廊道工程才正式開工。1999年10月,青島海底世界一期工程完工。

海底世界创下3个“全国第一”

資金斷裂:牽手省內投資“大鱷”

讓齊繼光和同事們始料未及的是,一期工程完工後,合作方半途退出,資金鍊一下子中斷了。“資金,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巨大難題。青島水族館的職工們得知這一消息後,自發籌起了資金。為了海底世界的早日建成,我們嘗試將海底世界建設作為一個項目來招商,走市場化運營之路。”消息發佈後,省內外眾多企業紛紛拋出了“橄欖枝”。

2002年5月,青島海洋科技館與山東魯信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聯合建設青島海底世界二期工程。按照當時常規的建設進度,國內的大多數海底世界項目,從工程完工到正式開業,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然而青島海底世界卻僅用了30多天便完成了試水、進魚等多項工作。“在收尾工作進行過程中,全館上下沒有休息過一天,由於工作強度太大,不少潛水員累病了,臉部發腫蒼白,但是大家始終沒有一聲抱怨。”

海底世界创下3个“全国第一”

工程完工:創下“三個第一”

青島海底世界開放,在當時的國內創造了“三個第一”:中國第一個展示大廳全部建在地下的海底世界;國內首家採用180度常規視窗、254度大視窗和360度圓柱視窗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海底隧道結構的海底世界;國內第一家從國外引進熒光壁畫的海底世界。

“步入青島海底世界,踏入由造浪池、瀑布池等6個展池構成的‘潮間帶’,可觀賞到具有特殊生活習性的海洋生物;徜徉於長86.2米、寬2.5米的“海底隧道”,能近距離領略‘魚翔淺底’的熱鬧景象;漫步在長約30米光怪陸離、宛若甲板的‘船艙通道’,則讓人體會到海上歷險的刺激與驚險……”齊繼光介紹說,“海底世界總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水體4000噸,是一座充滿著海洋文化韻味的海洋生物‘大觀園’。”

當年,青島海底世界正式納客成為轟動全省的重大新聞。在極短時間內,就成為青島乃至全國海洋文化和旅遊文化的知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