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点,我也许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点,我也许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预定今年最热剧的《延禧攻略》终于完结了!

作为从中国追到越南的资深剧粉,没想到一路带着姨妈笑随意组合CP,用眼神杀死尔晴纯妃后,临了被傅恒之死骗去一把眼泪。

这部剧大概可以算是于妈的翻身之作。本来还深陷《凤求凰》阴影的他,这次出手着实不一般,靠着精细的服化道重新做人,一雪前耻。单是高级的莫兰迪配色就叫人在一众亮瞎眼的国产剧里稍微能喘口气。不过,还是不得不说一句:跟动辄上万的扇子、数十万的头面比起来,食物道具真的被忽视得够彻底,尤其是在我看到裕太妃给乾隆送的荷花酥。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点,我也许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裕太妃为了给儿子弘昼向皇帝求情,特意打感情牌,给皇帝送了他从小最爱吃的荷花酥。虽说图片仅供参考,但这传说中的“荷花酥”看起来倒更像“莲蓬酥”啊!不仅没有荷花粉嫩的颜色,而且静悄悄的没开放。

荷花酥要求的是明暗结合,既要有盛放的花瓣,也就是“明酥”,也要有层层叠叠的暗酥。虽然没有明确历史记载,但《红楼梦》里刘姥姥随手拣的一个牡丹花样的点心不妨借鉴。花型酥点要的就是“玲珑剔透”。如此看来,怪不得皇帝瞧不上裕太妃的荷花酥,救子大业功亏一篑。

另一样堪称睁眼说瞎话的食物出现在荔枝宴上。帝后CP用来秀恩爱的荔枝树被人恶意破坏,皇后只能用荔枝干入菜,冒充新鲜荔枝。然后御膳房端来了这样的作品。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点,我也许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据说名字还叫“白雪红梅”。对着两截黄瓜说“雅致”,恐怕这话也只有小天使容音能如此善良了。

看起来稍微正常一点的就是高贵妃和魏姐正面硬刚时赐的那碗藕粉丸子。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点,我也许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藕粉圆子确有此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制作过程跟汤圆几乎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用藕粉做外皮,包裹住馅料。不过藕粉经过烹煮应该会呈现出透明的咖啡色,而不是电视剧中这样白嫩的样子。看起来,这不过是打着“藕粉丸子”旗号的汤圆。

出镜率最高的应当要数富察皇后最爱的江米年糕。直到看破俗世,想要乘风归去的那一刻,她想吃的就是一道江米年糕(虽然只是想把明玉支走的借口)。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点,我也许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江米其实就是糯米。江米年糕就是用糯米团和红枣共蒸。一块成功的江米年糕应当是软糯细腻的。怪不得当乾小四看到皇后供桌前干硬的江米年糕要大发雷霆了。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点,我也许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看完之后,我最想吃的居然是愉贵人怀孕时最爱的点心。它有个相当洋气的名字,叫: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点,我也许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这是蒙古族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烤饼。在当地,家中锅有多大,饼就有多大。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牛奶肯定是要有的。这种烤饼和面时加入了牛奶、酥油或是奶皮子,光是听起来就好像能闻到阵阵奶香。更不要说趁热吃会有多么讨人喜欢啦!

如果《延禧攻略》能再好吃一点,我也许就不会这么悲伤了

不过,在这紫禁城里,到底谁最会吃?

大概还是那个集万千美眷于后宫的皇帝啦!毕竟人家日理万机,从前朝忙到后宫,营养跟不上可还行!到底他多会吃?还是母亲了解自己的儿子:早起一碗冰糖燕窝粥,临睡还要用酒膳。

“酒膳”,既有酒,又有膳,可能有点像咱们现在的大绿棒子小烧烤吧。借着一点微醺入睡,着实享受。

现在回想起来,《延禧攻略》中每逢吃饭场景,大家几乎不动筷子。如果那些宴席上的点心、佳肴再好吃一点,在结局时我也不会那样悲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