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24:宋真宗赵恒,签订澶渊之盟、打了胜仗却赔了钱

赵恒是太宗皇帝赵光义的儿子,太祖赵匡胤的侄子,对历史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可能比较陌生,但关于神宗皇帝的很多典故,都不陌生,比如“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神宗皇帝说的,还有“狸猫换太子”也是这个时候。

三度改名、待人宽和

赵恒原名是:赵德昌,后改名为:赵元休,在后改名为:赵元侃,当太子后,改名为:赵恒。咱们下面的内容都以“赵恒”统称,四个名字,小编也傻傻的分不清了。

赵恒小时候非常聪明,英明睿智,伯伯,也就是“二大爷”太祖赵匡胤非常欣赏,赵恒未称帝之前,对朝臣非常恭敬,每次和大臣分别,都要送出门。

没可能当皇上的当了皇上

太宗皇帝赵光义共有九个儿子,最看重的是长子赵元佐,赵元佐从小也是聪明过人,最重要的长的非常像长赵光义,可惜的是后来因为赵廷美的案子发疯,只得作罢。

看着长子赵元佐不能当太子了,就开始培养次子赵元佑(后改名:赵元僖),而且赵元佑也非常出色,太宗皇帝已经认定他为皇储了,如果不出意外,皇位一定是他的,但不幸的是,赵元佑身染重疾,英年早逝,太宗皇帝悲痛欲绝。

杂谈24:宋真宗赵恒,签订澶渊之盟、打了胜仗却赔了钱

从此,储君之位空缺,太宗皇帝对其他几个儿子,都不满意,所以一直也没有确定太子人选,到后来,太宗被箭所伤,自己觉得快死了,不得不确立太子了。就找寇凖商量,寇准说三子赵恒合适(当时叫赵元侃),虽然太宗皇帝不太喜欢这个儿子,但其他人更不喜欢,也就非常不情愿的立他为太子。

三年后,太宗皇帝驾崩,赵恒登基为帝,这之间也经历了宫廷政变,赵恒继位,改元咸平。(真宗皇帝共用三个年号:咸平、景德、天禧,期间还有一个大中祥符)

咸平之治

真宗赵恒继位之后,非常勤政,任用能臣武将治理朝政,多次减免税赋,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又引入先进稻种,百姓富足,另外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

虽然大宋王朝的地域面积,相比对唐朝小了很多,但当时GDP是非常高的,大宋整体上虽然军事羸弱,但真宗前期还是可以的,难得的太平盛世,无论人口还是经济,相比于唐朝都有很大的提高,史称“咸平之治”。

澶渊之盟,打了胜仗、赔了钱

真宗继位第七年,改年号景德,元年时,契丹人大举进攻大宋王朝,由于太宗北伐失败后,大宋臣民一直畏惧契丹狗贼,这一次契丹人南下,大宋朝臣很多都提议难逃,真宗也有些畏惧,也有南下之意,当时宰相寇准力劝皇帝,真宗皇帝决定御驾亲征。

杂谈24:宋真宗赵恒,签订澶渊之盟、打了胜仗却赔了钱

真宗皇帝亲征,大大鼓舞士气,加上契丹自身原因,宋军大获全胜,契丹狗贼有意讲和,真宗皇帝也觉得打仗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为天下苍生计,也赞同议和,与契丹人签订条约,只是这个条约,哎,看一下具体内容吧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大宋永远称侄子,大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故史称“澶渊之盟,这可是我们大宋王朝战胜的啊,这之后,大宋每年都向辽国进贡,持续了百年。无论怎么说,大宋百姓也获得了百年和平。

封泰山、封玉帝

“澶渊之盟”对真宗皇帝来说,毕竟是一种耻辱,而且真宗皇帝既不愿意打仗、害怕战乱,又想做出一番功绩,大臣建议,不如来个封禅大礼。

首先,真宗皇帝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而后,又到山西汾阳去行“祭祀后土”。

杂谈24:宋真宗赵恒,签订澶渊之盟、打了胜仗却赔了钱

而且还亲自为玉皇大帝造像,封玉皇大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还编出一个谎言“关公大战蚩尤”,真宗皇帝非常信道教,很多道教神仙,真宗都封过。小编抽时间整理一下,全面说说

文学家

真宗皇帝,不仅仅是个皇帝,更是一个文学家和词人,赵恒最有名的著作就是《励学篇》也叫“劝学诗”,先来看一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杂谈24:宋真宗赵恒,签订澶渊之盟、打了胜仗却赔了钱

应该所有人都熟悉吧,在古代,“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尤其是穷家子弟,读书是惟一可以飞黄腾达的机会,科举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基本也就概括了读书的目的和追求。

结束

真宗皇帝和父亲太宗皇帝,都是非常体恤百姓,而且文学造诣也很高,但澶渊之盟,后世评价不一,当时百姓确实因此得到安宁,但从历史来看,似乎略显窝囊,大宋后面皇帝也就按照这个条约,年年纳贡、岁岁称臣,拿金钱换取和平,殊不知,契丹如同倭寇,永远讲不通道理的,只能打、打、打,只有打怕了,才会心服。您怎么看?

史书记:君明臣良,家给人足,刑措不用,契丹请和,示以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