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研究10万人: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怎么好好对话的?

20年研究10万人: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怎么好好对话的?

在我们的生命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关键时刻”,它们可能是:

向上司提出精心设计的方案,却被泼了一头冷水;

想和配偶沟通,希望对方的家人不要干涉你们的生活;

和孩子谈认真学习,却被当作耳边风;

提醒朋友还钱,他却总找各种借口推脱。

是隐忍不发,任由情况向对你不利的方向发展?

还是冲冠一怒,说一些事后让自己后悔的话,把事情推向恶性循环?

大多数人在面对难以解决却将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刻”,都不知如何应对,如何有效沟通。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就是一本致力于解决生活中各种沟通难题的好书。

20年研究10万人: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怎么好好对话的?

科里·帕特森 著

什么是“关键对话” 的能力

关键对话,指的是那些观点迥异,充满风险,双方都表现出情绪激烈的对话。

比如,关键性的面试,向心爱的女孩求婚,面对一个艰苦的商业谈判,和自己的老婆吵架……

关键对话最大的特点,就是那些容易引起我们不适的高难度沟通。

好消息是,这种能力是可以习得的。

这本书的4位作者都是美国成功的培训大师。20年间,他们致力于改善领导力、提升人际关系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培训了数百万人。

经过20年的研究和对10万人的跟踪调查,他们发现,成功的企业、高效的团队、和睦的家庭的秘诀,就在于他们中的领导者和成员具备灵活应对“关键对话”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高”。

20年研究10万人: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怎么好好对话的?

应对“关键对话”的两种错误方式

逃避:不愿提及问题,或者保持沉默,又或者避重就轻,假装没有没问题或者问题不重要。

对抗:忘记谈话了目标,失去了理智地去对抗。

上面两种方式是基因遗传给我们在面对危险,情绪激动,遭到反对等充满挑战的关键对话时的自然表现。

你看,人类在原始社会在大自然中要经常面临各种野兽或者异族的攻击,他们下意识地选择对抗或者逃避,无论哪种方式都肾上腺都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充满血液,大脑同时会将血液聚集到四肢,做好对抗或者逃跑的准备,同时由于血液汇聚在四肢,导致脑部缺血,头脑一片空白,眼里只有敌人,自然就有防备心理。在关键对话中,同样如此。

但是,在关键对话中,以上两种选择都是傻瓜式选择:

保持沉默,接受对方的错误,不管后果;

当面反对,激怒对方。

要避免以上两种错误做法,必须从“心”开始,即明确自己展开对话的目的与动机。

在书中,作者举了一个“对话高手”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格瑞塔是一家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几个月来,她一直煞费苦心地推行一项成本缩减计划,然而效果并不好。

这天,她又召开了一次高管会议,对这项计划进行讨论。会议进行到一半,一位经理战战兢兢地站起来,提了一个问题。

他说,在过去几个月里,格瑞塔既要求员工双面打印,又要放弃设备升级,然而她自己却修建了新的办公大楼……

“有人说光新办公楼的家具就花了15万美元,是真的吗?”这位员工质问道。

格瑞塔气得脸色发白,双眼冒火,她仿佛马上就要爆发了。

然而她并没有失去理智为自己辩解,仅仅过了一瞬间,格瑞塔脸上的表情就放松了。

她深吸一口气,回应道:“嗯,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这说明了你对我的信任。”

就这样,一场风波有惊无险地过去了。最后,大家同意继续推行成本缩减计划,同时将大楼的预算削减了一半。

事后,格瑞塔谈起是什么促使她当时态度的转变,她说道:“一开始,我确实感受到了攻击,并一心想回敬对方一点颜色看看。但就在这时,我意识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显然,这个问题对格瑞塔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她意识到,自己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公司的管理者率先投入成本削减计划。

想到这里,她对提问者的愤怒转变成了感激之情,进而成功完成了整个关键对话。

当我们关注自己的目标和动机时就不难发现,无论是选择一时忍耐避免冲突,还是面对别人的指责忍不住爆发,都没办法让我们达到目的。

所以,下次当你意识到对话失控时,或者在展开关键对话前,不妨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此次对话,我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20年研究10万人: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怎么好好对话的?

成功“对话”的基础:营造安全感

在继续讨论前,金小鹊想讲讲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

在学生时代,金小鹊的父母也和其他家长一样,对我的教育问题十分焦虑。

尤其是我父亲,每次他跟我谈学习问题,都以我嚎啕大哭结束。因为谈话时,他总会毫不掩饰地表达对我的失望,一副“你完全无药可救”的样子。

并且,父亲十分鄙视我的眼泪,认为那是懦弱、妥协的表现。于是,每次谈完后,学习有什么问题没搞清,我还总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久而久之,我跳进了一个怪圈,就是当别人跟我提建议时,我总感觉对方是在攻击我、指责我,因此炸毛,甚至毁掉了一段友谊。

读了《关键对话》这本书,才意识到问题所在:父亲与我交流时置我的情绪于不顾,这样的交流完全是无效的。

时间久了,把“提建议”与“人身攻击”混为了一谈。在日后与别人的交往中也变得极度缺乏安全感,总是恶意揣测别人意图,用炸毛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我们会发现,这些失败对话的问题不在对话内容本身,而在于对话的方式和气氛(参与者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坏。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只有在感觉安全的氛围中,才可以畅所欲言。当我们觉得不安全时,自由的交流就会被阻断。

同样,要想成功地开展关键对话,在关注对话内容的同时,也要关注对方是否失去了安全感(表现出沉默甚至暴力)。

只有在对方感觉安全时,他们才能听得进去我们的话,并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究竟如何开始行动

为了把关键对话转变成行动和结果,本书建议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开始行动:

从心开始

(调整心态,自己首先摆脱暴力或沉默的状态,寻找双赢的可能);

注意观察,不断询问自己是否还在对话框架中;

营造安全感,当你意识到和对方正在远离正确的对话轨道时,一定要想办法维护安全的对话气氛;

控制想法,回顾你的行为模式,找出想法背后的事实根据,这样才能控制你的愤怒情绪;

陈述观点,说出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比说明双方的观点;

了解动机,帮助对方调整情绪

开始行动,商量好行动计划

20年研究10万人: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怎么好好对话的?

在生活当中,能好好说话的人,会“完胜”,不能好好说话的人,“后果很严重”,出口的话惹出来的烂摊子,都得自己收拾。

改变从自己开始。只有改变我们固有的行为模式,才能赢得更完满的人生。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由头条号鹊说财金编辑整理,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请读者仅作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涉及其他问题,请立即告知,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