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元節,和小SHUI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元節的由來吧~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歷史淵源

中元節,可以說是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它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由於生產能力與認識水平有限,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中國民間的宗教信仰。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各地習俗

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與祈禱。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麵塑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麵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吃鴨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在江蘇省部分地區,很多人還會在中元節當天吃扁食(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

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的乾糧。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哦。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古詩裡的中元

中元夜

唐丨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中元夜看月

唐丨羅隱

朦朧南溟月,洶湧出雲濤。

下射長鯨眼,遙分玉兔毫。

勢來牛鬥動,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頭把白醪。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中元作

唐丨李商隱

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今天是中元节,和小SHUI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