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首秀成績單,有品潛力初露端倪

8月22日,小米集團交出了上市之後的首份成績單。2018年二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達452.36億元,同比增長68.3%,上半年總收入796.48億元,同比增長75.4%。

在剛剛披露的財報中,有一個數據格外值得關注。2018年第二季度,IoT及生活消費品的收入達103.79億元,同比增長104.3%。 目前,小米已投資、孵化210家生態鏈公司,自有及生態鏈智能產品多達500+款,截至Q2其連接設備超過1.15億臺(不含手機、筆記本電腦),環比增長15%,全球市場份額超過1.9%,領先亞馬遜與蘋果。擁有5臺以上IoT設備(不包含手機、筆記本電腦)的用戶近170萬名,環比增長19%。另一個值得欣喜的是, Q2小米智能電視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50%,躍居中國市場第一。而從近期推出的空調來看,其邊界仍在拓展,也將成為小米增長的新動能。

當初雷軍開始佈局 IOT 時,不知道會不會想到,它有一天會成為小米最強勁的業務。

- 1 -

生態鏈是“小米模式能得永生”的底氣

這次公佈的財報顯示,小米整體的收入結構更加優化。手機收入佔比從去年的 71.5% 下降至 67.4%,而同時,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和互聯網服務收入合計,所佔百分比由 27.9 提升至 31.7%——這一點也是投資者所喜聞樂見的。

小米模式的優越性毋庸置疑,這一點在小米手機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它也是小米能夠成功上市的幕後功臣之一。所以,小米需要證明小米模式可複製,可以做出一個、甚至更多與小米手機同等體量的業務,來消除外界的質疑。業界流傳著一句話:用小米模式做其它行業能做到什麼樣,看小米有品就行了。那麼,小米有品能否承載起小米持續複製小米模式的美夢呢?

小米首秀成績單,有品潛力初露端倪

有品作為小米佈局新零售的橋頭堡,能夠為人工智能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用戶、流量、數據,同時人工智能又能為小米的產品和互聯網服務全面賦能。小米的生態鏈產品,在小米手機熱銷時,能成為錦上添花;而在手機遇冷時,品類豐富的智能硬件產品,也能幫小米保持強勁的增長力,這也是雷軍自信喊出“小米模式執行得好,可以得永生”的底氣來源之一。

- 2 -

有品要讓小米模式深入人心

目前消費升級已然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是不可逆的必然趨勢。國內正處於由中產階層「量變」和消費結構「質變」雙重驅動的風口,由此在推動著品質型消費的增加。

在這波消費升級中,極簡設計、注重品質、富有品位的產品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小米有品對消費升級的理解是:大家願意為產品品質支付一定的溢價,但依然關心性價比,而這也一直是小米有品的初心。就像美國中產階級信任 Costco、日本消費者鍾愛無印良品,小米有品希望成為中國中產階級、尤其是 80/90 後消費者的生活品位首選。

小米有品選的這個方向,就順應了整個市場的趨勢。

小米首秀成績單,有品潛力初露端倪

小米模式之所以成功,從銷售方式上來說,小米手機採用互聯網線上銷售模式——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自然手機的成本價格,以及最終的售價都有所降低。

小米有品,就是在生活消費品領域再造一個小米。依託小米生態鏈體系,用小米模式做生活消費品,將小米的「極致性價比」延伸到生活家居領域的方方面面。

相比傳統品牌,精品電商可以剔除品牌溢價、去除因各級經銷商、商場專櫃產生的中間環節。

但同樣作為精品電商,小米有品的不同之處在於,擁有小米標準的基因、延續小米專門打造「爆品」的模式,每個品類的商品少而精,從產品定義、設計、生產、質量檢測等每一個環節,小米都會參與把控。

在小米有品裡,並不是所有產品都是小米品牌,比如有鹿客的智能鎖,有云米的冰箱,有銅師傅的原木桌椅等等。以上品牌作為小米的生態鏈企業,小米對他們進行投資、孵化,同時向他們輸出產品價值觀,在產品定義、產品設計上有著嚴格的標準。

假如我是其中的一個品牌負責人,我想在小米有品上銷售我的產品,那我需要做的是:嚴格遵守小米的標準。

從產品定義、設計、生產、質量檢測等每一個環節,小米都會參與把控。

上線難度可想而知,而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保證「小米百貨店」的風格統一、質量可控。也就是說,小米有品試圖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一個概念:你儘管買,不必為質量和價格操心。

- 3 -

生態鏈佈局讓有品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雷軍曾在內部說過,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是:“雷軍改變了中國製造業。”這就是他的人生理想。小米用巨大流量的扶持,大幅下降成本後,那些有想法、有態度、認真做事的中國工匠們,從創意、工藝到價格,都展現出了摧枯拉朽的競爭力。小米有品自去年4月上線,一年多時間,平臺內已經包含手機、智能產品、傢俱、雜貨、餐廚等15大類、超過100個子類在售商品。

小米首秀成績單,有品潛力初露端倪

小米的生態已經為整個製造業制定了新的標準:外觀上,顏值高,有設計感;操作上,可聯網可控制;功能上,要有抓住人們痛點的解決方案。好看、好用、互聯,已經成為小米產品的標配。

包括第三方品牌如 8H 的乳膠彈簧床墊,COOWOO 的極簡檯燈,MAISON MAXX 的歐式餐具等, 並且,比起只在設計上介入的 ODM 模式,有品的參與程度更深,他們更傾向於和供應商共同研發一些獨創品類,比如一款適合兒童使用的自動泡沫洗手機——帶一些科技元素,但仍是日用品。

小米有品將讓小米形成新零售領域的競爭壁壘,在銷售渠道方面掌握核心優勢。結合其生態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小米有品或將在生活消費品領域,再造一個甚至多個「小米手機」,這並不是白日做夢。

此外,和小米手機以高性價比,促使整個手機行業降價一樣。小米有品也將憑藉「高品質」「高性價比」等優勢,反逼其它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實惠、高品質的商品。

如無印良品,已經在國產精品電商的壓力下,連續八次降價,但這還是無法挽救無印良品日益下滑的市場份額。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無印良品想在中國繼續發展,之後肯定還會有數次降價。

這樣看來,小米有品可能真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小米首秀成績單,有品潛力初露端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