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殺一人毀了一世英名 至今史學家還爭論不休

南宋初年,北方金國屢屢派兵南下,侵擾中原,甚至妄想一舉突破長江天險,徹底消滅南宋,一統天下。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名將岳飛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赤膽忠心和勇氣,奮不顧身抗擊金兵,成為禦敵衛國的中流砥柱,挽救了南宋半壁江山。岳飛雖然因為堅持抗金,不被主和派秦檜和趙構所容,遇害身死,但他的耿耿忠心與凜凜英風,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息。

岳飛殺一人毀了一世英名 至今史學家還爭論不休

但是,在名將岳飛的一生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一個“汙點”。岳飛戎馬一生,沙場征戰數十年,殺敵成千上萬,但他殺掉這個人,卻對他的聲譽和形象,一度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在很多書籍中,岳飛殺掉此人,都被視為他一生的一大錯誤,雖然岳飛只是在執行皇帝的命令,但這個黑鍋,卻最終背在他的身上。

岳飛殺一人毀了一世英名 至今史學家還爭論不休

岳飛殺掉的這個人,就是南宋初年,洞庭湖農民起義首領楊么。楊么原是洞庭湖邊一個漁夫,世代以打漁、做傭工為生,生活貧苦。南宋建炎四年,鐘相發動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楊么成為起義首領之一。楊么膽識過人,智勇雙全,很快成為義軍中的骨幹力量。首領鐘相對他十分賞識,曾說:“日後能繼承我的事業的,必定是此人。”

岳飛殺一人毀了一世英名 至今史學家還爭論不休

在南宋官軍鎮壓下,鐘相遇害,楊么成為這支義軍隊伍的首領。楊么把洞庭湖建設為自己的根據地,倡導“等貴賤、均貧富”的理念,實行水戰陸耕、兵農合一的策略,使得四方貧苦百姓紛紛歸附,洞庭湖義軍勢力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令宋高宗恐懼的一支武裝力量。當時北方金國頻頻南下,南宋的統治腹地又出現這麼一支強悍武裝,使得宋高宗必欲除之而後快。

岳飛殺一人毀了一世英名 至今史學家還爭論不休

然而在英勇善戰的楊么面前,南宋朝廷先後派出的數支官軍隊伍,都被楊么擊敗,損兵折將大敗虧輸。紹興二年,抗金老將李綱親自掛帥,對楊么發動四路圍剿,也被楊么擊退。宋高宗趙構慌了手腳,急忙從抗金前線調回岳飛,鎮壓楊么起義。楊么那兩下子,比起岳飛來自然天差地遠,走不了幾個回合,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楊么本人也被岳家軍俘獲斬殺。鐘相楊么起義至此徹底失敗。

岳飛殺一人毀了一世英名 至今史學家還爭論不休

結果,“鎮壓農民起義”的惡名,結結實實背在了岳飛頭上。岳飛的一世英名,也因此而遭到抹黑,楊么之死,彷彿成了岳飛軍旅生涯中難以抹去的一大“汙點”。然而事實真相究竟是怎樣?楊么到底該不該殺?至今為止難有定論,一直有正反兩方面論點,為此爭論不休,雙方都有史實依據作為支撐。

一種觀點認為,楊么起義之初,雖然具有農民起義的正義色彩,但在與南宋朝廷的激烈對抗中,楊么為了緩解軍事壓力,獲取外界支持,不擇手段,與北方的金國及其傀儡國偽齊,暗中勾搭,暗通款曲,成為金國及偽齊在南宋的內應,《宋史》記載,楊么與偽齊的李成約定,雙方一北一南里外夾攻,計劃在兩浙會師,推翻南宋。

岳飛殺一人毀了一世英名 至今史學家還爭論不休

抗金名將李綱也認為,楊么甘心充當金國與偽齊的附屬武力,不可輕視。《三朝北盟會編》也記載,北方偽齊,“結楊麼欲裂地而王之”。楊么起義屬於官逼民反無可指摘,但若在國難當頭之際,勾結外寇危害祖國,則屬於喪失氣節的變節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岳飛殺楊么,自然屬於正義之舉。

但另一種觀點認為,楊么根本沒有上述那些叛宋投金之舉。《鐘相楊么軼事》記載,偽齊李成曾經派出使者,想招降楊么,勸說他“協力略地, 以傾宋室”,結果遭到楊么痛斥。楊么慷慨激昂地痛罵使者:“我之所以起義,就是為了內救百姓,外滅醜虜,李成投靠金國虐害黎民,我切齒痛恨,你趕快滾開,不要汙了我的利刃!”如此一來,楊么又成了以國家大義為重的正面形象。

岳飛殺楊么,孰是孰非,看來只能留待後人評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