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校无优点、汉语缺逻辑?托福一次过、15岁留美的他澄清认知误区

引 言
都说这一届家长“史上最焦虑”,原因至少有二:1. 教育分层,据说家门口的学校沦为菜小。菜小考不上好初中,就不可能念好高中……让人怎么安心?2. 认为公立学校英文一般,私立学校中文一般,选哪条路都焦虑。抓中文,担心孩子英文退步;抓英文,又担心孩子忘了中文……双语该如何保证?

前不久在北京,我在留学顾问公司Nancy Friends,见到2018年被美国密歇根州最好私立寄宿高中克莱布鲁克中学(Cranbrook Schools)录取的少年高若嵩。跟他聊完,你会颠覆这些焦虑。

若嵩的小学和初中生涯都是在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度过的,这是朝阳区一所普通的九年制公立学校。从没有在京城的“爬藤名校”里读书,他的父母也没有打鸡血择校。

最有意思的是,在我们聊天间歇,若嵩会马上进入他自己的世界,陶醉的哼着歌,手里排练着自己编排的动作;当我提问时,他又会立刻回神,逻辑非常清晰的侃侃而谈。入世出世,穿梭得相当自由。

面对这样的少年,相信有些父母一定会干预:“你不许走神!哎你想什么呢?人家不问你,你就不好好坐着吗?你这是在比划些什么啊?不务正业……”

但若嵩的父母没有这么做。他们给了孩子自由度。这位少年人很轻松的一次性通过托福考试,并让招生官对他的特长眼前一亮。

他的特长你可能想不到……不是钢琴十级、冰球马术编程。而是:

翻译中国的古风音乐!

若嵩抱着自己翻译的三本诗集飞到美国。我看了几首,那英文翻译得真漂亮,就好像坐在剑桥草坪上读的美丽的十四行诗。

普校无优点、汉语缺逻辑?托福一次过、15岁留美的他澄清认知误区

据说招生官也非常喜欢。而若嵩一聊到这些诗,眼神闪闪发光;他还为它们谱写了古风音乐、编了中国古典舞。

你能强烈感到他的热爱、内心的充盈,这些绝不是为了报考学校临时突击出来的。

托福一次通过,基础竟是中国古文

SSAT学了一个月,一次性通过;托福也一次性通过……对于15岁的少年来说,这个成绩相当厉害了。

若嵩举重若轻的说:“我对考试的规划比较随心,因为我的各种爱好都要抢占我的时间,比如钢琴、下围棋、看书、还有翻译。”

若嵩的妈妈是英文系毕业的,从小喜欢带着他阅读;爸爸虽然是理工男,但一直认为社会学比较重要,买了很多相关的书。

而若嵩喜欢沉浸在中国古典文学里。他总结说:中国的古诗和西方的文学,思维上差异比较大;前者更强调意境,而后者讲求逻辑。

这一点相信许多人认同。中国的孩子学英语最大障碍,往往不是单词,而是逻辑性的表达和写作。因为相对来说,中文是一种更加概括性、意向性,甚至跳跃性的语言。

普校无优点、汉语缺逻辑?托福一次过、15岁留美的他澄清认知误区

然而神奇的是,若嵩说他虽然觉得中文不讲求逻辑,但是他从小学中国古诗,就是以一种逻辑性的方式学的。

他说:“我会严谨的分析诗词每一句之间的联系,那个社会环境,然后把它在脑子里面过一遍,然后严格地想一想;我翻译的时候,会把这些思考过滤掉,只留下感情;而感情在我看来就是略去了结果的一种逻辑嘛,它也是一层层递进的。

考SSAT和托福,不管题目转几个弯,他还是在逻辑学基础上转弯,他不会天马行空的转;而诗词也是在逻辑递进的层级上转弯的,不会凭空转。这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

SSAT最麻烦的是猜词题,从来都不考本意,只考引申义,或者干脆四个选项都是引申义,没有一个是本意。好在就是我比较习惯这种思维方式,知道如何从上下文去找信息,从句子的感情色彩里找信息,从这个词本身去找信息。它跟读中国古诗还是一样的东西。所以说,虽然中国和西方文化相差很远,但它们背后的思考本质还是一样的。

听完他说的,你会不会觉得,孩子喜欢中文,所以担心他英文不好。这种焦虑根本就没必要?

作为人类的语言,所有的语言背后有一种相通的逻辑。所以西方的语言学奥赛、斯坦福的人工智能语言学考试题里,才会给出一种人类从未发明过的语言,让考生根据逻辑推理,使用这种语言答题。

它背后的推理是:当你掌握了某一种语言学的逻辑,就应该有能力认知所有的语言,一通百通。

所以,问题的关键也许不是孩子花太多时间学习某一种语言,导致双语能力不行;而是,孩子哪种语言都没学透,没思考明白,所以哪种语言都一般。

父母形似“放手”,其实引导到位

若嵩从小读书,爸妈都没有鸡血的择校,盯着孩子考高分。

他们跟他一起读书、平等探讨,看似无心插柳一样静待花开。

但实际上,若嵩的父母很有远见的为若嵩的成长规划了一系列资源。

比如若嵩的父亲,他是物理系毕业的,但他认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需要了解一些社会学方面东西,有头脑思考世界发展的问题。于是,他在家里收藏了米塞斯、哈威克、洛克的书,并且有意识的带着孩子阅读这些书籍。

一开始,孩子是看不懂的。但爸爸会和若嵩一起,化繁为简理解书里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完善思考。若嵩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感谢父母。

爸妈也没有干涉若嵩读不同的书。只要是有价值的,哪怕是通俗的,都可以读。他们也不会规定什么年龄段读什么,而是从孩子的自身兴趣出发。

若嵩还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了钢琴、围棋、英文、编程等。因为父母都很爱求知, 若嵩对很多学科都有兴趣,比如他也喜欢数学,会通过APP自学微积分和方程式的课程。

若嵩说,他基本上是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长大的,有很多时间去思考,去发挥自己的兴趣。他喜欢中国古风音乐,有一天闲着的时候,他有了一个“比较疯狂的想法”,把这些歌翻译成英文。

为什么说疯狂呢?若嵩解释说,因为翻译歌词,你还要保证英文版本也能唱,这个很困难。若嵩会自己在钢琴上试试看,请同学录demo……这个疯狂的想法,渐渐发展成一门独特的爱好和手艺。

到美国面试时,若嵩抱着三本翻译的歌词集,招生官看了很喜欢。还问他能不能把这些集子,给他去复印几份,他想留存下来。

普校无优点、汉语缺逻辑?托福一次过、15岁留美的他澄清认知误区

若嵩的父母从来没有要求他做这些事情,也没有干涉反对。他们只是创造了一系列既中国,又国际的资源给孩子,引导他一起探索思考。到头来,所有经历的学到的东西,都串起来变成了一件想象不到的作品。

普校也有优点?

若嵩念的是普通的公立学校,这对于留美会不会准备不够充分?

若嵩认为他的学校好处在于:“管的不严,竞争不激烈,所以有很多功夫发展兴趣爱好。比如对于诗歌的热爱,这个爱好带起了我,让我性格中有了比较柔,比较关怀别人的一面,对我的人生都是一种帮助。”

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环境比较松,所以若嵩说,他从小不太擅长竞争,甚至会有一些逃避。但是,很快就去美国念高中了,美国的高中竞争压力大,可学的东西也很多,若嵩很自信的说:“还有四年呢,我相信会变化比较大;而且四年之后,还有大学呢!”

在他看来,自由宽松和鸡血竞争,是一件比较矛盾的事情,很难两全。他理解父母更倾向前者,所以选了这条路给童年时的他。

当然,无论走哪条路,家庭的引导都很重要。若嵩小学时,也曾跟老师意见不一致,不想听老师的。但他的解决方法是,努力学习,成绩好的让老师没话说,自然就不管他了,可以更好的发展兴趣爱好。能这样想问题,父母的引导功不可没。

普校无优点、汉语缺逻辑?托福一次过、15岁留美的他澄清认知误区

初中时,若嵩遇到很善解人意的班主任,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爱好、将来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若嵩说,无论在哪种学校,遇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都是一种缘分。但自己的幸福,归根到底不能完全指望学校,还是要看你和家庭如何去平衡,为自己争取什么。

成绩、自律是底色;而没有什么,比“成为你自己”更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