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報導八:管理理念革故鼎新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報道八:管理理念革故鼎新

改革開放40年來,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我國企業數量和質量有了大幅提升,從1978年沒有一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到2018年已有120家企業入圍,其中能源化工類企業達到30多家。在產業不斷壯大、企業不斷增多躍升的同時,管理理念也逐漸從計劃指令性走向現代化。

在計劃經濟時期,政府通過行政指令來安排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1978年開始,我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經濟政策不斷調整,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嘗試也開展起來。從當年四川省化工等行業的6家國有企業擴權試點開始,企業開始逐步擁有自主權。在這一時期,規範科學的組織制度、按勞分配的分配製度、激勵性質的福利制度、按需選才的人才選撥模式,以及根據市場淡旺季安排生產計劃的基本管理理念初步形成,誕生了大慶油田指揮部實施的經濟管理方法、管理經濟五條經驗等以效率為中心的管理理念,來自西方的全面質量管理等理念和體系成為我國企業學習和效仿的對象。

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政企分開,所有權同經營權分開”,使我國企業開始走上正規的發展道路。通過擴權讓利、股份制改革、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方式,國有企業逐漸成為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經營主體。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在歷史舞臺亮相,外資企業也開始進入中國。隨著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企業的管理理念開始從以效率為中心向以質量為中心轉變,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培養員工的質量意識由此展開。“科學管理”“行為科學”“企業文化”等一些使西方企業產生巨大進步的理論,在這一時期也逐漸融入到我國企業家的管理理念當中,質量管理、流程管理等理念逐漸發展起來。

當時,吉化作為化工系統特大型企業,把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逐步滲透到各項專業管理之中,形成了以全面質量管理為中心、以方針目標管理為主線、以專業管理為基礎的內部管理格局,建立起了縱橫保證體系和高效能運行機制。從1986年起,原化工部將吉化作為行業學習的典型,在全國化工行業展開了一場“學吉化”活動。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我國企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十四屆三中全會上,《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將“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作為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徵。1994年實施的《公司法》也將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推向了新的歷史征程,事業部制、矩陣制等新型管理組織模式使企業管理向彈性化、扁平化發展。在這一階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關鍵作用逐步得到社會認同,市場營銷的重要性受到企業重視,品牌意識逐漸形成。與此同時,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逐步取代了傳統的人事管理,以招聘、考核、培訓、激勵為核心的人力資源管理也成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一環。

正是在這一時期,雙星集團創造了“九九管理法”“ABW管理理論”等管理辦法,並走上了市場化經營管理的軌道。雙星還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論品牌”的文章,以企業名義召開新聞座談會宣傳企業品牌,創造了市場經濟的“雙星文化”和“雙星現象”,將雙星打造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民族品牌。

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2001年我國加入WTO,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反壟斷法》等現代法律制度相繼出臺,企業國際化經營日新月異,一批跨國公司初現雛形。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取得很大進展,綜合績效和組織文化建設受到推崇,企業文化建設佔據了管理體系中的核心位置。企業制度創新和經營機制轉換取得明顯進展,企業組織形態和組織機構也日趨合理,越來越多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被企業採用,企業管理信息化成效顯著。也是在這一時期,責任關懷、可持續發展、生態環保、安全管理等先進理念,逐漸被石化行業和企業所接納和推廣。

自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發展焦點由規模速度轉向質量效益。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石化業內責任關懷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本質安全、綠色和諧、衛生健康等受到更多關注和重視。

在不斷引進、消化、吸收西方管理理念的同時,中國企業管理者取其精髓,結合自身企業管理實踐,在40年中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國特色管理理念和思想體系,並不斷走向深入。(本報記者 陳菲)

(更多內容請訂閱《中國化工報》,郵發代號1-44,或下載中國化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