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有哪些讲究?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有哪些讲究?

正好去年问过同样的问题。有身份的人穿的官服长袍一般左右有开叉,撩开之后是前后两片,然后脱下中衣,坐在恭桶上解决。一个人不够忙的话还可以有书童丫鬟伺候着。清朝穿大褂的可以把下摆撩起来搭肩膀上。

图1是《苏州市井商业图册》里面的一张画页,上面有苏州某城门附近城墙根下的公共厕所,挺有意思的。图中能看到一人正在小便,一人蹲在缸上大便。这种公用厕所都有承包人,收集起来的粪尿对外出售。粪可以制作粪肥,尿可以熬硝,用来熟皮或者做药。清朝北京也有这种公共厕所,叫”官茅房“。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有哪些讲究?

至于没身份的白丁,日常就是短打扮,脱下裤子、褪下裙子就解决了。《西游记》三清观那回,孙悟空“掀着虎皮裙,撒了一花瓶臊溺”;八戒“揭衣服,忽喇喇,就似吕梁洪倒下板来,沙沙的溺了一砂盆”[笑而不语]《红楼梦》里面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腹胀,”忙的拉着一个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裙子“。

关于擦屁股多说两句。古人讲究的会用厕筹。元明之后,纸的造价逐渐低廉,上层社会开始使用草纸擦屁股。明朝有人拜访胡元瑞(江南著名藏书家),说去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见当地男女上厕所用瓦砾代纸,“殊可呕哕”。胡元瑞笑道:“安平在唐代是博陵郡,正是(西厢记)崔莺莺的故乡。”客人说:“大家闺秀,或未必然。”胡元瑞说:“厕筹的清洁功效是与瓦砾一样的,怎能不为崔莺莺的要处掩鼻?”​禅宗公案中的“干屎橛”也是指厕筹。南唐李后主亲自给和尚削厕筹。削完后还要在脸上刮一刮,试一下有没有芒刺。​制作这么麻烦,所以不是一次性的,用完后还要洗干净摆回去接着用。

这是上等人的擦屁股。底层人就是土块、石头、秸秆,树叶子之类。也有叫狗来舔的。过去穷人吃的是高粱、棒子面,拌点糠啊菜啊的,一年也见不到什么油水荤腥,所以拉出来的屎比较干,拉完之后肛门周围比较干净,不用很仔细地擦,刮刮就行了。还有更粗犷的地方就干脆不擦,蹲下拉屎,拉完了站起来就夹着残屎走开。

另外关于上厕所的雅称,有”更衣“、”净手“、”出恭“等等。”出恭“这个词出现得比较晚。明朝科举考试,考场设有“出恭入敬”之牌,以防考生擅自离坐。考生如欲上厕所,必须领此牌,遂以为例,称上厕所为“出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