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模式的六要素來看清消費交易結構

商業模式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任何企業都可以按照六要素來拆解其商業模式。

從商業模式的六要素來看清消費交易結構

1、定位

從商業模式的六要素來看清消費交易結構

首先第一個要素是定位,即企業的核心業務是什麼,細分市場在哪,產品和服務的特點,以及處於行業價值鏈的哪個環節。這些定位就覆蓋了產業鏈地圖當中某一個環節裡的競爭主體,和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上圖中即所有定位需要考慮的要素。

2、業務系統

業務系統是一個如何將業務推向市場的系統,由利益相關者及其交易活動構成,交易活動包括工作流程及其組成相應的信息流程、實物流程和資金流程。管理業務架構設有一些部門,比如採購部、商務部、資金部、客戶部,這就是業務系統。在業務系統中,要考慮誰是受益者,誰最具擁有關鍵資源能力,以及如何控制風險。

3、關鍵資源能力

關鍵資源能力是讓業務系統運轉所需要的、重要的、有形或無形的資源和能力,以及在業務系統上的分佈狀態。商業系統未來要賺錢,就要規避競爭,要構築自己的護城河,這就涉及到壁壘,而壁壘的產生就在於關鍵資源能力。

從商業模式的六要素來看清消費交易結構

4、盈利模式

傳統“盈利模式”依賴主營業務,企業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就針對這種產品和服務,相應地向客戶收費,是成本加成模式。收入模式雷同,與對手爭奪顧客群時,主業的直接利潤越來越薄,進入“微利”時代,甚至虧本。好的收入模式構建了多樣化的收入來源,在專業化經營主業的同時,挖掘收入的“關聯性”,形成收入來源的“多樣化”。

即以主營業務作為平臺,通過向客戶、供應商以及合作伙伴提供“增值服務”,發現平臺產生的關聯業務和收入。延伸產品、提供解決方案和授權許可,提供金融服務(UPS,怡亞通)等。多樣化收入模式下,“主營業務”和“單個盈利點”可能盈利較少,甚至不盈利,但依託主營業務建立的“組合盈利點”可為企業帶來不菲的利潤。

從商業模式的六要素來看清消費交易結構

5、
現金流結構

現金流結構是按照利益相關者劃分的企業現金流入的結構和流出的結構,以及相應的淨現金流的形態,不同行業有不同現金流結構和週期。

6、企業價值

商業模式最終追求的是價值最大化,按企業價值最大化設計,即需善於整合有效的資源,控制關鍵資源能力。

行業內在本質

系統競爭等於綜合成本競爭。馮國金提出的三元理論,如果一個商品,比如芭比娃娃賣到美國終端是4塊錢,製造成本可能1塊錢,剩餘3塊錢就是整個交易環節的價值,所以通過改善供應鏈,製造成本無法降低,但銷售成本從3塊降到2塊,最後綜合成本是3塊,將增加1塊的競爭優勢利潤。企業的競爭已是綜合成本的競爭,6+1高效整合所壓低的成本,即追求整體供應鏈成本的最低化。

從商業模式的六要素來看清消費交易結構

製造業產業鏈當中價值最低的加工製造為硬的生產環節,價值為“1元”,而產品設計、原料採購、訂單處理、倉儲運輸、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等六塊為軟的生產環節,價值為“6元”。

成功的企業是對“1+6”的高效整合,縮短前導時間,大幅降低整體供應鏈成本。

從商業模式的六要素來看清消費交易結構

商業模式和行業本質的關聯

商業模式是指一個商業系統,最後要以最大化價值來評判商業模式是優勢還是劣勢,通過六要素分析來判斷它的價值。商業模式裡的定位和財務模式裡的判斷是殊途同歸的,好的商業模式會呈現出好的數據,反之好的數據能猜測好的商業模式。

每一個行業會有獨特的本質在裡面,企業要賺錢,要追求低買高賣,低成本是指製造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待於6+1的整合,整個價值鏈條微笑曲線左右兩頭的6加上底部的加工製造要高效整合,才能使得產品研發高效率,通向市場的途徑縮短提高整體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