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車兇案引「報警方式」討論:多元化不可操之過急

報警方式多元化,不可操之過急

不用撥“110”電話,只需用微信視頻報警,就能嚇退圖謀不軌的網約車司機。最近,一則“微信視頻報警”的文章引發熱議。記者獲悉,首創“微信視頻報警”平臺的是山東省煙臺市公安局。通過“視頻報警”,可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威懾歹徒,還可為接警民警提供現場證據。但是,也有警方官微提醒,目前在中國大陸,只有山東煙臺警方能做到視頻報警,而短信報警,也只有部分地區支持,目前最有效的報警方式,還是電話撥打“110”(8月28日《北京青年報》)。

順風車兇案的後續效應仍在持續發酵,由慘案所催生的公眾關於自身安全的關注,最終促成了一場關於“報警方式”的知識普及和公共討論。先有煙臺警方曬出“微信視頻報警”的黑科技贏得一片點贊,隨後又有江蘇警方出面澄清,“視頻報警、短信報警均不靠譜,正確方法還是撥打110”。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上述兩種說法無疑都是成立的。只不過,作為信息接受者的普通民眾,一時之間有點懵圈、無所適從而已。

必須承認的是,所謂“微信視頻報警”很酷炫也很實用。從其實際表現來看,“視頻報警”平臺於今年初上線以來,已接警1.8萬餘起,均進行了有效處置。根據煙臺警方的說法,“視頻報警”具備兩方面的獨特優勢:一是能面對面震懾歹徒,及時制止犯罪行為;二是能及時固定視頻證據,便於後續的偵查取證。相比於傳統的電話報警方式,這簡直堪稱“神器”了。有鑑於此,難怪不少人在獲知“只有煙臺警方能做到視頻報警”後會表示大失所望。

有網友就說了,“與其出來澄清,不如反思為什麼這麼多年視頻報警、短信報警都還沒普及”。客觀來說,類似的發問,並非沒有道理。畢竟眾所周知的是,“電話報警”天然具備侷限性,比如說容易驚動犯罪分子、口頭表達缺乏效率等等。理想狀態下,理應有音視頻交互的新型報警方式,來作為傳統報警方式的補充才是。但儘管各地有所零星嘗試和突破,卻未能形成標準化、統一化的平臺搭建,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在新型“報警方式”確實未充分普及的前提下,某些社交媒體動輒將之大肆傳播、極力鼓吹,無疑是不負責任的,也是存在巨大風險的。也許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江蘇警方才急於出面解釋,強調“正確報警方法還是撥打110”。儘管從長遠來看,報警方式必須多元化、豐富化,但這個過程同樣急不得、冒進不得。要知道,很多時候,人們報警的機會有且僅有一次,在“視頻報警”“短信報警”渠道完全成熟之前,選擇最傳統的電話報警,仍然是最保險的。

評價“報警方式”的標準,主要在於其是否管用。在呼籲建立更多元報警渠道覆蓋更多樣場景的前提下,公眾同樣應該對相關的技術改造和平臺建設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審慎。就捍衛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來說,我們需要的並不是花哨的、華麗的創新,而是真正經過檢驗的、絕對可靠的、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來源:正義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