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區塊鏈內部信,洩密還是炒作?

徐小平“區塊鏈內部信”,洩密還是炒作?

最近投資圈出了一個新聞,“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一封內部關於區塊鏈的信不慎被流出,以及徐小平懸賞一個比特幣找尋洩密者……

內部信是寫給真格基金被投企業的CEO的,一如徐小平老師鼓動性的熱情風格,認為區塊鏈是“一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對傳統的顛覆,將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來得更加迅猛、徹底……”,其中不乏“內部不要外傳”,“革命已經到來”,“新一代互聯網革命”,“不要懷疑不要遲疑”,“巨大沖擊”等等“豪情壯語”……

徐小平區塊鏈內部信,洩密還是炒作?

徐小平區塊鏈內部信,洩密還是炒作?

作為一個另眼看世界的人,小韜真心覺得看不懂:所謂的內部信件流出,與其說是洩密,不如說更像是一個有意而為之的公關行為。真正的內部信件是不可能流出的,所有的流出都是主動的洩露。就像明星為了搶頭條把自己出去幽會的行蹤散佈出去,所以才有狗仔隊預先埋伏的拍攝並且刊登,若不是如此,何以很多所謂被“偷拍”的照片角度那麼好?成像是那麼清晰?

區塊鏈這件事兒,我們從來就沒看好。

因為在小韜看來,區塊鏈只是一種技術,且並非是一個被某一家所獨佔的技術而已。若這種技術可以改天換地,那麼一定是大家都可以使用它來改天換地。最終的贏家基本上還是原來的贏家,而非那些夢想著“顛覆式”彎道超車的做夢者。就像是電力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一樣,一種新技術的出現,若非為一家所壟斷,必將成為大家都逐步使用的一個工具,提升每一家的戰鬥力。因為任何工具都不可能改變事物的本質。使用了互聯網技術的金融本質上依然是金融,使用了電力技術的紡織本質上依然是紡織,決定競爭成敗的依然是你提供的金融服務本身以及你的紡織產品本身,而非你是否追捧了互聯網工具或者電力工具。

為什麼會有層出不窮的人湧入幣圈,並鼓吹區塊鏈技術?

我們認為本質上是一種炒作,與跟風炒房地產、炒E租寶、炒錢寶是一個道理。本質上是一種想不勞而獲的心理、以及想一夜暴富的心理。

在小韜看來,比特幣這類所謂的數字貨幣產品沒有解決任何新的問題,也解決不了新的問題,就像所謂的共享打車,號稱解決了出行問題,但實質上只是把火車站口趴活的私家車“黑車”和“電話叫車”披上了一層互聯網外衣和一個共享經濟的光環而已,新瓶裝舊酒,“監管套利”而已。

而去年薛蠻子等人大力鼓吹的ICO,就更是有意思。連商業計劃書都沒有,僅憑一個概念,就有人開始認購,然後希望擊鼓傳花式的炒作來博取暴利,這是不是典型的欺詐呢?當然,此次徐小平先生和區塊鏈之事,薛蠻子先生也跳出來表態,鼓吹區塊鏈以及自己所投資的各種數字幣之餘,還煞有介事地提醒大家要賠得起再投資,做區塊鏈的投資要有情懷,要堅持價值投資要懂行要會識別團隊……這就相當於告訴大家,要在騙子中選擇那些好的騙子……

當然,小韜認為徐小平老師此次炒作也有失水準,怎麼看都像一個已經囤好了貨,然後搖旗吶喊希望大家來跟風抬轎子和接盤的故事。實際上,區塊鏈技術雖有其優勢,但是並非適合應用於各行各業的通用技術,忽悠自己基金所有被投企業,不論行業、不論產品都來“擁抱”,這本身就是匪夷所思且不明智的,顯然大家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

實際上,小韜一直認為大多數著名投資人其實都是一種說法而已不信你把所有優秀公司在左側列一列,把所謂的著名投資機構在右側列一列,看看兩者之間的吻合度有幾分?很低很低的,也就是說,優秀公司的投資人並不是那些所謂的著名投資人,所謂的著名投資人投資的公司並非都是優秀公司,當然很多著名投資人和優秀公司還是有一定的重合度,但在公司早期價值未被發現時的投資與公司晚期接近成功時才進入的參與性投資完全是兩回事。真正的著名投資人,應該要麼是伯樂相馬式的,於公司默默無名時發現其價值果斷投資,要麼應該是點石成金式的,投資後幫助公司有巨大的躍升。試問現在中國所謂的知名投資人們有多少人在這兩方面做到了呢?

說話做事得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老話兒說得好,牛逼與現眼緊挨著,在江湖上行走,不能讓自己成為時間的笑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