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陪娃写个语文作文,能有多累?”戳中无数妈妈的泪点……

前不久,一篇小学生六年级逆天作文在网络上火爆起来,究竟是篇什么样的作文引来几十万网友点赞转发?甚至连韩寒的“亭林镇工作室”也主动帮忙打call?

“对人而言,沙粒不断坠落的过程就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但也不能单单认为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将我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时间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同样是写时间,文中的孩子能从独特角度看待时间,将人的一生看成是对时间的获取,活得越久拥有的时间就越多。而自己娃却永远只会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标点符号想方设法占个格子,怕凑不够字数。

差距还远不止这么一点,陪娃写过作文的爸妈,可能都有过类似让人崩溃的经历:

  • 每次写作文都要写到晚上11点,昏昏欲睡还没写完;

  • 好不容易完成作文,结果还没看两句就明显跑题;

  • 写来写去都差不多,通篇白花花的流水账;

  • 为了应付作文,想尽了绝招,各种偷懒办法都出来了,让人哭笑不得。

“不就陪娃写个语文作文,能有多累?”戳中无数妈妈的泪点……

孩子写不好作文到底卡在哪?

孩子作文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下面问题,看看你家娃中招了没!

01

不愿意动笔,找不到可写的东西

春游、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假期旅行……玩的时候,都很开心,回来以后打开作文本,却老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为什么?

原因可能出在,孩子不懂得观察。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有趣的东西。如果能引导孩子从生活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素材,孩子自然就会有感而发。

02

会说不会写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平时思维活跃,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好。但是,一说写作文就懵圈。

用嘴巴说这事儿,孩子从出生开始一直在练习,但把自己想表达的写成文字,在孩子那里是生理鸿沟的跨越,他们缺乏对这些素材的系统整合能力,往往是东拼拼西凑凑,根本不知道重点在哪,于是“跑题”也便成了家常便饭。

03

通篇流水账

经常听到家长们批评和鄙视孩子的习作:又是流水账。

其实,记流水账也不完全是坏事。

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孩子来说,流水账就是基本功之一。流水,至少表明着孩子在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 而“账”,说明了孩子的叙述中有一定的内容,文章不是空洞的。

从“流水账”中培养、观察记录基本功,再通过合理的训练进行拔高,孩子很快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04

作文写得“假”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作文很“假”、“纯属胡诌”、“全是套路”。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孩子被逼着去摘抄好词好句有很大关系。一旦,孩子过度关注词语和句子的挪移,就会对真实生活越来越不敏感。作文时,情不自禁地想去搬用积累的词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很“假”。

当我们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去真实表达,而不是去套用任何现成的,他们写作能力就会逐步地获得提升。

为什么家长越辅导,越不起作用?

当眼睁睁看着孩子一个多小时还憋不出来几行字,爸妈们实在不忍心,于是教孩子要这样那样写。这样方法真的对么?

教育部最新公告:2018年从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语文难度提高,预示着语文中占分比例最大的部分,作文难度也会提升。

大人的思维强迫性地让孩子接受,导致的后果是有些孩子会依样画葫芦写了下去;有些孩子却并不乐意写。乐意的孩子渐渐失去了自觉思维的能力,越来越依赖家长;不乐意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越来越讨厌写作文。

各位家长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孩子的囧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