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同是山野江流,杜甫李白的是如此不同,康震這樣說

古詩所能表達的意象,向來豐富,同是一輪月,一潭水,或同是一片春色,一段秋光,不同的人,往往寫出了不同的感覺來。

之所以這樣,感覺主要就是因為那些寫詩的人,因為他們有千萬種思想,有萬千種經歷,還有他們對字詞的敏感性,借景抒情也好,借物言志也罷,就讓境隨心動了。

像我們唐朝的兩位偉大的詩人,李白和杜甫,同樣是離開四川,同樣的寫了“山野江流”,還都是千古名句,但是讓人讀來,卻感到它們傳遞出的東西是那麼的不同!

李白寫的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出自《渡荊門送別》。

中國詩詞大會:同是山野江流,杜甫李白的是如此不同,康震這樣說

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寫這首詩時,正年輕氣盛,想出川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跟毛主席當年出韶山寫的“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心情,應該差不多。

七絕·改詩贈父親 毛澤東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所以他是豪情萬丈的,對外面世界充滿了期望和幻想,所以才會有“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這麼浪漫豪情的句子。

中國詩詞大會:同是山野江流,杜甫李白的是如此不同,康震這樣說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而杜甫寫的那句,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也是非常雄渾闊大的詩句,表現的氣象比李白的那句也不小。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但是我們知道了當時杜甫寫這首詩時的背景,心胸卻不能再闊大起來了,甚至變得沉重了。

杜甫當時的境況是,他的依靠嚴武去世,他不得不離開四川,再謀生計。

中國詩詞大會:同是山野江流,杜甫李白的是如此不同,康震這樣說

月湧大江流

所以當我們讀到“官應老病休”,讀出了一種悲苦和無奈!

我們再吟誦完最後一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竟然吟誦出了一種人生宿命感。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這時候,他更加不知道他的明天將在何方,他慨嘆自己不過是滄海一粟,天地一鷗,如浮葉飄萍,無依無靠,前途未卜。

在詩詞大會中,就考到了他們的這些句子,我們聽聽儒雅有內涵的康老師究竟說了些什麼.

李白杜甫兩句詩,寫出了風雲變幻的大唐時代氣象!

李白的這兩句,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是很相近的,這兩首詩都是他們離開四川時寫的。

但是李白離開四川,他是主動的,是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那是走向盛唐。

中國詩詞大會:同是山野江流,杜甫李白的是如此不同,康震這樣說

康震

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迄於今三十春矣。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

——李白 《上安州裴長史書》

而杜甫離開四川,他是為了什麼,他的依靠嚴武死了,他沒有辦法了,他被動地離開四川,所以他是走出了盛唐。對他來講,一個時代結束了。

中國詩詞大會:同是山野江流,杜甫李白的是如此不同,康震這樣說

董卿傾情聆聽

所以你看,李白的詩寫的是什麼呢?“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他看到都是奇觀,橫著豎著都是奇觀,甚至太空他都看到了。

中國詩詞大會:同是山野江流,杜甫李白的是如此不同,康震這樣說

康震

可是你看杜甫呢?“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確實很牛,也很有氣魄。

但是後邊不行了,“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我呀,老了,病了,沒有人理我,就像那孤獨的沙鷗一樣,飛來飛去。

所以兩個人人的氣質,是完全不一樣的,把兩首詩拿來對比,就可以看出大唐時代的,那種風雲變幻的時代氣象。

中國詩詞大會:同是山野江流,杜甫李白的是如此不同,康震這樣說

康震

康老師的點評,站的就是高,立馬把這兩首詩,聯繫到了大唐氣象上。

還確實是,從這兩首詩,我們就可以看出大唐盛世的那種兼容幷包性,那時的文化的複雜豐富,多層次以及多角度,也是其它的時代無法比的。

這是為什麼呢?感覺這些與那個時代的掌舵人,李隆基以及他的前任們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這個時代又是處在一個關鍵點,也有很厲害的掌舵人,希望他們對文化上也一如既往多些包容,多些寬鬆。

然後,我們這個時代,大概也可以誕生一些李白杜甫那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