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新步虛詞》,五代楊凝式行草法帖。清泰三年(936)書。真跡久佚,僅藉《戲鴻堂法帖》流傳下來。共計六十七行,書勢飄逸閒雅,如行雲流水,筆法奇巧,甚具曲折頓挫之趣。清代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稱:“近習《步虛詞》數十過,乃知後來黃、米、董諸公,無不彷彿其意度者。”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873-954年),字景度,號虛白,陝西華陰人。生於唐懿宗鹹通十四年,卒於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享年八十二歲。唐昭宗時進士,官秘書郎,後歷仕後梁、唐、晉、漢、週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 。楊凝式在書法歷史上歷來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響。代表作品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


附:楊凝式《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欣賞

行書《韭花帖》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釋文:

晝寢乍興, 輖飢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 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銘肌載切 謹修狀陳謝 伏惟鑑察 謹狀 七月十一日 狀

《韭花帖》楊凝式書,行書,墨跡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內容是敘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飢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董其昌曾說:“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少師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然欹側取態,故是少師佳處。”此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意。《韭花帖》,被稱天下第五行書。儘管《韭花帖》無論在用筆還是在章法上都與《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黃庭堅賦詩盛讚其說:“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清曾協均《題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觀此真跡,始知縱逸雄強之妙,晉人矩度猶存,山谷比之“散僧入聖”,非虛議也。”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跡大成》,今已佚;一本為羅振玉藏本。據考證,三本中只有羅振玉藏本為真跡。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宋徽宗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元代此本為張宴所藏,有張宴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乾隆時鑑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楊凝式草書《盧鴻草堂十志圖題跋》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盧鴻草堂十志圖題跋》,紙本,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後漢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年)七月書。

書風體貌受顏真卿行書影響比較大,筆力沉練,曠達有度。此為圖跋,一般受制於圖之框架,故楊之法書盡在法度規矩之內。清劉熙載《書概》雲:“景度書機括本出於顏,而加以不衫不履,遂自成家”。

楊凝式《神仙起居法帖》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新步虛詞》

楊凝式《神仙起居法帖》釋文:

“神仙起居法。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殘臘暮,華陽焦上人尊師處傳,楊凝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