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最近,電視劇《延禧攻略》大受好評,其服裝配色更是呈現出一種高級感。不少網友感嘆,於正這次用心了!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但有部電視劇,比它更讓人驚豔!一部永不磨滅的經典,她就是87版《紅樓夢》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1987年,電視劇《紅樓夢》播出,引發萬人空巷,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鮮為人知的是,電視劇中的服裝、道具背後,藏著一個家族的百年傳承。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李榮森出生戲衣世家,是劇裝戲具製作行業第三代傳人。祖父李鴻林、父親李世泉,皆從事戲衣製作,至今已一百多年。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祖父李鴻林,曾給四大名旦、孫均卿、王琴生,王玉田等都製作過戲服。上世紀50年代以前,戲劇界中大部分演員都熟悉他的名字。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玉田

父親李世泉,年輕時在祖父店裡工作,尤其擅長劇裝圖案設計。對刺繡、色彩等也有一定的造詣。退休後,他編撰了《蘇州劇裝》一書。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李榮森曾感到很困惑,父親為什麼要他學刺繡? 直到現在回想起來,他才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原來,父親是用這種方式,讓他感受繡法和針法。因為只要有一道工序不親自上手,就永遠掌握不了這門技藝。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李榮森21歲起步,從開料(裁剪)學起,畫白粉、刺樣、印花、排版,每道工序全都學了。3年過後,他被提到濱海縣繡品廠任副廠長。後來又以工人身份,回到蘇州開關廠工作。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沒過多久,他又被蘇州工藝美術局,調入蘇州劇裝廠。雖然祖父、父親,曾是該廠的技術老骨幹,但祖父開店時,因競爭激烈與人結下樑子,仇家就在設計室畫畫,所以他只能從最普通的工人做起,在放繡站工作。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做了不到兩個月,負責刺繡檢驗的兩個師傅病倒了,李榮森被調上來救火。於是,原本兩個人乾的活,變成了他一個人幹。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看繡時,他習慣正面一看,反過來一看。放繡站的人問:“你怎麼看反面?”他回答:“實際上刺繡關鍵在反面,所有的精工刺繡反面好,正面保證好。”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幾個月後,他又被調去刺繡調度,負責查看各個刺繡站進度。25歲那年,李榮森當上了放繡站站長。放在以前,這都是老師傅的位置。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這些年來,他一路摸爬滾打走到現在,管理著整個廠。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蘇州劇裝戲具製作,是一門獨特的手工技藝,與中國典雅優美的崑曲相伴而生。全國僅有蘇州能勝任戲衣、盔帽、靴鞋、刀槍、口面、頭飾六大類,一千餘個品種的製作,其中戲衣類378種。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刺繡是傳統戲衣上,必不可少的一種點綴。所運用的刺繡,根據原料和針法繡技的不同,分為線繡和金繡兩大類。在李榮森的廠房裡,擺放著不計其數的繡線,僅綠色就有數十種。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刺繡的配色,要考慮到服裝穿著者的角色、身份。以及戲曲地域不同等變化,戲衣刺繡的好壞,首先是看色彩的搭配,其次才是繡藝的高低。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以大龍蟒為例,劇裝的製作工藝包括開料、紋章、刺繡、成合、輔工五大步驟,又可細分為成百上千個小工序。完成一件劇裝的刺繡工作,少說四五天,多則四五個月。每一件劇裝的背後,都有一位繡孃的巧手,與對文化遺產的敬畏心。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蘇州劇裝戲具廠的工人,平均年齡近40歲,他們大多默默無聞,而他們手裡做出的劇裝、道具,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王扶林的87版《紅樓夢》,張紀中版《天龍八部》,尤小剛的《孝莊秘史》等…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孝莊秘史》劇照

最為人稱道的是,87版《紅樓夢》戲衣製作經歷。當時,紅樓夢劇組要求,要做精品、時間不限。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為此,蘇州劇裝戲具廠的工人,在開工前都看了一遍《紅樓夢》。李榮森認真看了兩遍說:“紅樓夢在服飾上的描寫很少,但只要抓住一點點信息,都是製作有利的。”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劇裝戲具的製作工具並不複雜,一把裁縫刀、一根針、一團線可能就是它的全部,其他的,全靠繡孃的精心設計和用心打磨。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紅樓夢劇裝,基本都是傳統工藝做的,斷斷續續做了4年。說是87版電視,早在83年就開始準備了。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戲衣九成的工序,都要靠手工來完成,特別是刺繡部分。由於銷售價上不去,原材料、工資、房、電、水,各項費用都在上漲,企業要消化掉這些成本,只能一步步讓利。現在的戲衣行業都舉步維艱、困難重重。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如今的劇裝戲具廠,一共90個人不到。從產量來說,每年大概7000件產品,傳統工藝只佔到4成。換成1958年放衛星的年代,908個人,一年做13萬件,傳統工藝能佔8成。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即便傳統戲衣,目前只佔公司產量的4成。但傳統技藝有著它的文化價值,它也是李榮森不會拋棄的,藏於內心的瑰寶。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在李榮森看來,他們這一行當,至今500多年,都是氍毹(地毯)下面的一群人,是戲曲舞臺上的一張綠葉。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然而,幾百年的代代相傳,沉澱下來的不只是術語,還有叫人驚歎的藝術感,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堅持,蘇州的這門手藝就沒了,追溯歷史,蘇州戲劇服飾的歷史最為長遠,不能沒有人傳承。”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好在如今李榮森也帶出了,翁維等幾個優秀的年輕學生。此外,中戲的學生每年都會過來學習。在這些孩子身上,他似乎看到了傳承的希望。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戲曲是熱門,戲服卻是個冷門。如今在市面上,要買到一本關於戲衣研究的書,談何容易。李榮森曾問父親和爺爺:“為什麼醫藥系統有完整的行業紀錄,戲服這樣的傳統手工業卻沒有?”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手工藝者文化程度有限,研究學問的可謂少之又少。為此,李榮森想要寫一本書,讓這門手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僅戲服就純手工做了4年,30年前這部電視劇比《延禧攻略》還火

當我們沉浸在,戲劇的精彩世界中時,別忘了舞臺上的光鮮亮麗,是他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