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中國漢字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其字體不一樣,其結構特點也不一樣。篆書多呈圓形對稱,取縱勢以長結構為主;隸書波磔分展,取橫勢以扁結構為主;楷書正直平滿,取方勢以方形結構為主。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是:中宮緊收,四面勢全,上密(中緊)下疏,少數橫豎撇捺筆畫適度伸張。不同的楷書字體各有不同特點。沙孟海先生將北碑楷書,分為“平畫寬結”(如《鄭文公碑》)和“斜畫緊結”(如《始平公造像》)兩大類,稱唐碑褚、顏近於“平畫寬結”,歐、柳近於“斜畫緊結”。這裡所講的“平畫寬結”和“斜畫緊結”是從不同楷書用筆和結體的不同特點來進行分類的。“平畫寬結”用筆較平直,結體較寬鬆。“斜畫緊結”其用筆傾斜的角度稍大一點,結體緊湊一些。“平”和“斜”,只是相對而言。其實各種楷體中的橫畫都是不平的,都向左傾斜,只不過傾斜的程度不同。

楷書結構的分類及其特點、書寫要求和結字方式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漢字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和假借。根據結構特點楷書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象形字和指事字為獨體字,其餘為合體字。合體字分為四類:縱向組合的上下結構和上中下結構;橫向組合的左右結構和左中右結構;內外結構的全包圍結構和半包圍結構;多偏旁多構字單位組合的繁雜結構。各種結構的字均有自己獨特的結構特點、書寫要求和結字方式。現分述如下:

獨 體 結 構

獨體結構的字由筆畫組合而成,它不帶偏旁部首,筆畫拆開則成沒有意義的字。這類字雖字數不多,但作用不可低估,它不僅可以單獨使用,更重要的是把它用作偏旁部首,與構字單位組合成合體字,成為構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初習字者通過對獨體字的臨習,掌握結字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在寫好獨體字的基礎上,再進行合體字的書寫訓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獨體字的特點是筆畫少空白多,筆畫長短適宜,疏密勻稱,斜度適當,變化參差,錯落有致,點畫呼應,筆意相連,氣韻生動,形成結構緊湊、重心平穩的整體。書寫時若能很好地體現這些特點,寫出來的字就能站得住,立得穩。

獨體字的書寫要領是:均衡勻稱,重心平穩,疏密適當,斜度相宜。

獨體字的筆畫少,初習字者往往覺得最難寫,筆畫輕重處理不恰當,長短疏密佈局不合理,就會出現東倒西歪、重心不穩的現象。因此,進行獨體字的書寫訓練時,首先要做到重心平穩。要想達到重心平穩的要求,整體上要做到均衡,局部上要做到勻稱。均衡就是指字的重心必須使字的各個部分輕重適度,既不過重也不過輕,達到整體結構穩定的一種藝術效果。勻稱就是指字的筆畫長短、疏密佈局合理,斜度適宜。要想更好地掌握獨體字的書寫要領必須遵循以下幾條規律。

1.筆畫較平直的字,處理好橫與豎的伸縮關係。如:

韋 凸 非 垂

三橫並列者,處理的辦法一般是下橫長,上橫次之,中橫最短,如“韋”和“非”。並排豎畫的處理是左豎短而細,右豎長而粗,如“凸”和“非”。“垂”字四橫的處理使其保持稜形的形態,上橫最短,二橫最長,三橫次之,下橫長於上橫,比三橫略短。

2.斜筆畫多的字,要做到平穩,需找準“重心”。字的重心一般落在上點、撇捺(撇點)交叉、中豎和字底之勾。如:

之 文 女 予 乃 母

“之”的重心在上點,書寫下部“橫折瞥捺”時,要對準上點進行佈局,否則就會出現重心不穩的現象。“文”和“女”的重心就在撇捺(或撇點撇)交叉處,書寫時要使交叉點對準上點(或撇的起筆處),橫畫居中。“予”字的重心在中豎,書寫時,豎勾要與上點對齊,其他筆畫布局合理,此字就“站“穩了。“乃”和“母”兩字的重心就是字底之勾,書寫時,勾與撇的起筆處(上兩點)對齊,其他筆畫也應以此為準,儘量寫得左右勻稱,不偏不倚。

古人在論述獨體字的結構有很多經驗之談。如:“字身短者勿使之長,白、工、曰、四”,“字身瘦長勿使其短,身、自、耳、貝”,“體雖宜斜而字心必正,乃、力、戈、七”,“疏者豐之,土、止、山、公”。

獨體字的結字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立柱式:以中豎為主筆。如:

車 不 木 水

2.支架式:以撇、捺、勾組合為主筆。如:

又 義 丈 衣 夾

3.對稱式:以橫、豎組合為主筆,左右基本對稱。如:

井 同 冊 言 高

4.託上式:下部筆畫承託上部筆畫。如:

已 也 飛 巴

5.包圍式:內部緊密,左右均衡。如:

目 四 區 兇 用

6.偏斜式:斜筆畫多字勢斜,但斜中求正。如:

乃 之 久 夕 戈 么 亥 絲

7.穿插式:橫豎、撇捺交叉,中宮緊。如:

井 卅 世 耳 身 兼

習字者若能按照上述書寫方法、要領和結字方式,認真揣摸分析,找準每個字的重心,掌握每個字的結構特點,反覆練習,就一定能把獨體字寫好。將獨體字寫好了,習練其它結構的字也就不難了。

左 右 結 構

漢字絕大多數是形聲字,形聲字大多是左右結構。由此可見,掌握左右結構的寫法,對習字者顯得更為重要。

左右結構的特點是:左斂右展,左損右補,左讓右爭。其書寫要領是:左小右大上齊平,左大右小下齊平,筆畫多者細而密,筆畫少者粗而疏。

1.“左小右大上齊平”是指書寫左邊筆畫少而短,右邊筆畫多而長的字,應右邊佔的比例大,左右兩部分的上部應齊平。古人稱之為“右佔者不妨獨豐”,“讓右者右伸左縮”,“左旁小者齊其上”。如:

功 明 確 壤

左右筆畫相同的字也應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左縮右伸。如:

從 雙 林 赫

2.“左大右小下齊平”是指書寫左邊筆畫多,右邊筆畫少的字,應右讓左,把左邊寫得寬大些,右邊窄小些,左高右低,下面近乎齊平。古人稱之為“左佔者無嫌偏大”,“讓左者左昂右低”,“右旁小者齊其下”。如:

和 知 勘 勤

若右邊有豎畫的則不齊下,豎畫應略長於左邊。如:

卦 卸 劍 鄢

左右結構字的結字方式有:

1.相向式:好 舒 科 歐

2.向背式:孔 北 兆 駝

3.順背式:比 刎 臥 孢

4.相讓式:紅 秋 欲 跌

5.並立式:竹 羽 朋 棘

6.穿插式:處 我 哉 昶

7.錯綜式:睡 轆 驟 曦

左 中 右 結 構

左中右結構是由三個部分自左至右橫向排列組成,與左右結構同屬於橫向型結構。所以左右結構的書寫要領同樣適用於左中右結構。寫好左中右結構的字,應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1.儘量把每部分寫得窄長一些,保持方塊字“方”的形態。

2.三部分儘量做到穿插適當,力求緊湊,防止鬆散。

3.筆畫多的部分所佔比例寬大些,筆畫少的部分佔的比例

窄小一些。

4.書寫左中右結構的字時,中間部分要重心平穩,疏密勻稱,體大偏上(指筆畫多的部分),左右要均勻相稱,向中間呈朝揖狀。古人稱之為“三合者中間務正”,“中間佔者中獨雄”。

以上四條原則帶有普遍性,但對一些特殊字體則應靈活處理,怎樣處理將在結字方式中講述。

左中右結構的結字方式,概括起來有以下兩種:

1.並列式

①左偏旁加左右結構。

左邊筆畫少,中右筆畫多的字,中右各約佔五分之二。如:

挪 慟 微 激

左邊筆畫多的字,中右筆畫少的字,左邊約佔二分之一,中右約佔二分之一。如:

靴 齜 鰣 雕

中間筆畫多的字,則中間所佔比例大,約佔五分之二。如:

微 饊 槲 御

②左(右)偏旁加並立結構。

左邊大而高,中右矮。如:

翔 翩 翻 翱

左中右三部分筆畫差不多的字,所佔比例基本均衡,自左至右逐一加大加高。如:

翊 郴 硼 鵬

③左偏旁加上下結構的字,左矮小右高大。如:

修 候 倏 儲

2.鑲嵌式

①同偏旁中嵌入一構字單位,中間部分窄小偏上,左右部分寬大舒展。如:

班 斑 弼 粥 辨 辯 掰

②一字中間嵌入一構字單位,一般中間部分體大偏上。如:

衍 銜 街 衙 衡 衢

上 下 結 構

上下結構由上、下兩部分相疊而成,其書寫要領是:平穩重心,上下協調,左右對稱,上收下放。要達到這些要求,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必須找準重心。如何找準重心,在獨體結構中已經作過說明。就是在字的上點或撇捺交匯處,中豎和字底之勾。如“宮”字的上點,“會”字的撇捺交匯處,“皇”字的中豎,“寧”字的豎勾等均為字的重心。

2.處理好上下兩部分的關係。蔡邕曾論述過:“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陳鐸也曾說過:“冖、宀等字須令覆下,走、辶等字皆須承上。”這些論述對我們書寫上下結構的字,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把握。

①橫畫多,豎畫少,則橫細密長短不一,豎粗疏宜短。如:

圭 弄 阜 星 歪 輩

②上下筆畫的多少、長短差不多,橫豎筆畫較多的字,則上下平分,稍有變化,呈梯形結構。古人稱之為:“二段者上下平分微加僥減”。如:

孟 雖 冒 恩 留 粟 智 需

③上部系左右結構筆畫多,下部筆畫少的字,則上細而寬,下粗而窄。古人稱之為“上佔地步者聽其寬。”如:

努 熱 堡 娶 盟 劈 檠 磬

④上部筆畫少,下部筆畫多的字則上小而緊,下大而疏。古人稱之為“下佔地步者聽其寬。”如:

畝 罵 荇 茲 籪 崴 雍 罹

⑤上下重疊結構的字則上縮下展,中橫中豎共用。如:

呂 多 炎 昌 出 串 哥 噩

⑥堆壘結構的字,則上略大而居中,下左略收而下右略放。 如:品 晶 森 淼 毳 磊

⑦中間有一橫畫的字,其橫畫長,上下筆畫緊縮。如:

尖 雜 安 妄 吾 尋 昔 嶽

上下結構的結字方式有以下幾種:

1.天覆式:守 百 麗 雪

2.地載式:皇 堅 豎 監

3.堆壘式:眾 焱 鑫 矗

4.底託式:志 吳 灸 照

5.獎盃式:背 冒 智 轡

6.鑲嵌式:吞 奏 癸 祭

7.橫擔式:卉 妥 肯 奇

8.支架式:聖 各 吝 蚤

9.錯綜式:擎 髦 馨 磐

上 中 下 結 構

上中下結構是由上中下三部分,自上而下成縱向排列組合而成的字,與上下結構同屬於縱勢結構,故上下結構的書寫要領同樣適用於上中下結構。書寫上中下結構的字應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1.儘量把每一部分寫得扁一些,橫撇捺外展,豎畫短而內縮,以防過分窄長。

2.三部分排疊緊湊,中心對齊,左右均衡,渾然一體。

3.上中下三部分寬窄適當,穿插相宜,中間略緊。

上中下結構分上中下相等和上中下不等兩大類:

1.上中下相等:三部分各約佔三分之一,書寫時上下部略寬,中間部分略窄短,主筆突出,停當均勻。古人稱“三聯者頭尾伸縮間仍要停勻”。如:

莫 菩 素 怠 意 曼

2.上中下不等分為中高上下矮,中矮上下高,上矮中下高,下矮中上高、上高中下矮和下高中上矮等六種形態。

①中高上下矮:中間筆畫多者伸張,上下筆畫少者收縮。如:

塞 燕 蒸 晷 蕃 壅

②中矮上下高:中間筆畫少者矮寬,上下筆畫多者高窄,古人稱:“上下佔者中小”。如:

殼 帚 亮 豪 疊 鬢

③上矮中下高:字頭筆畫少者形扁,中下筆畫多者形高。如:

蔡 簣 稟 慈 暴 篝

④下矮中上高:下部筆畫少者矮,中上筆畫多者高。如:

窖 暴 馨 綦

⑤上高中下矮:上部筆畫多者高,中下部筆畫少者矮。如:

鼙 髻 髫

⑥下高中上矮:下部筆畫多者高,中上筆畫少者矮。如:

寄 寬 葛 暈 葺 富

包 圍 結 構

包圍結構是內外組合的結構形式,其字心被兩面以上的外框所包圍。它可分為全包圍結構和半包圍結構兩類。半包圍又可分為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左上包、左下包、右包左和右上包等七種結構形態。

1.全包圍

寫好全包圍結構的字,關鍵是寫好外框,外框決定字的大小、方正。書寫時應較其它字稍小一點,如果寫得同樣大,則顯得比別的字大一些。外框一般取梯形結構,兩豎呈相向之勢,左輕而稍短,右重而稍長。外框的形狀大小因字心的筆畫多少而定,字心上緊下松。全包圍結構的書寫口訣是:“先進去後關門”,即寫好豎畫和橫折(也稱上框“冂”)後,先寫字心再寫下面一橫。

全包圍結構的形狀可分為長梯形、長方形、倒梯形和四方形等四種類型。

①長梯形:字心的筆畫較複雜,外框高而大。如:

國 囹 圖 圄 圓 圈

②長方形:字心的筆畫較少而單調,外框小呈長方形。如:

日 目 自

③倒梯形:字心筆畫少,外框呈倒梯形。如:

曰 四 田 由 回 甲

④正方形:字心筆畫較少,外框呈正方形。如:

囚 因 囟 囪 團 囝

2.上包下

上包下結構分為同字框、門字框、頂戴框和風字框四種形狀。上包下結構的筆順是“先外后里”,即先寫好外框(也稱上框)後寫字心。書寫時,兩豎是主筆,用筆要重,兩豎的下部略向外展。

①同字框,左右兩豎多相向,豎直,左豎稍矮細,右豎略高粗。

如:岡 內 同 網 肉 周

②門字框的寫法與同字框相類似。

如:閃 問 闈 鬧 閭 闋

③頂戴框,即框的上部有其它構字單位。頂戴框結構的字, 字心筆畫少,兩豎下部略向裡收。

如:向 尚 兩 南 鬲

④風字框,雖並非四方,但貴在字頭寫出“方味”,弧度要勻稱精美,勾處宜仰抱,注意左右平衡。

如:凡 風 鳳 夙 凰

3。下包上

下包上結構的筆順是“先裡後外”,即先寫字心,後寫下框(即豎折豎“凵”)。書寫下包上結構的字,要注意字心靠下且豐滿,上放下收,外框不宜過高,以字心二分之一為佳,左豎矮細,右豎高粗而往下伸,下橫左低右高,左重右輕。

如:兇 凼 函 畫 幽

4.左包右

左包右結構,上橫短,偏離左豎,左輕右重,下橫平而略長靠近左豎,左略輕右略重。

如:區 匹 巨 叵 匝 匾

5.左上包

左上包結構分為廠字頭、廣字頭、病字頭、屍字頭、虎字頭、老字頭和危字頭等七種形狀。

①廠字頭之上橫略偏中心線左側,宜用凸橫,撇於橫的左端起筆,用豎長瞥向左下撇出。

如:廳 仄 歷 廂 廚 雁

②廣字頭點取側勢,撇的寫法與廣字頭撇的寫法相似。

如:慶 莊 廟 庵 廊 磨

③病字頭(疒)的點和橫畫,與廣字頭的寫法相似只略靠

右,撇的寫法呈豎撇,兩點緊靠撇畫。

如:疔 疫 疾 病 痘 癖

④屍字頭(屍)起筆從高處入手,撇用豎撇,也可用“蘭葉

撇”。

如:尼 局 屆 屜 屢 孱

⑤虎字頭(虍)主筆是橫勾撇,首橫為短凸橫,從中心上右側起筆,用筆細而有力,上短豎沿中心線下筆,用筆較重,橫勾左輕右重,撇用豎撇或蘭葉撇,下橫略輕,左低右高,豎彎勾起筆位於中心線上,勾呈仰抱。

如:虎 虜 虐 虔 虛 虞

⑥危字頭(厃)主筆“廠”的寫法與虎字頭相類似,撇橫撇“”起筆收筆皆在中心線上。

如:危 詹

⑦老字頭的主筆是三畫和四畫(即長橫和長撇),短豎居中,兩橫上短下長,長撇剛勁有力。

如:老 考 者 煮 翥

6.左下包

左下包結構是較特殊的結構,是由最後一筆帶撇或豎彎勾的偏旁與構字單位組合而成的字。如:

通 處 起 建 韙 旭 氈 勉 魁

①左下包結構的書寫筆順是:帶“辶、廴”等偏旁的,“先字心後框”,帶“夊、走、是、九、毛、免、鬼”等偏旁的,“先框後字心”。

②寫好“通處起建韙”等字的關鍵是捺,捺是主筆,故要寫得粗壯有力,其形如刀,富有美感。

③ “旭氈勉魁”等字的寫法關鍵是寫好主筆豎彎勾,其勢圓潤清秀,筆力雄勁,勾呈俯勾。

7.右包左

右包左結構是由末筆帶有橫折勾的偏旁與構字單位組合而成。如:

勺 習 勿 旬 司 匐

書寫右包左結構的字,寫好橫折勾是關鍵,用筆剛勁有力,橫折勾所包字心筆畫多者宜豎勾,筆畫少者宜斜勾,勾的回抱不宜過直過長,字心宜偏移向左,不宜靠近豎勾。

8.右上包

右上包結構由帶有橫折斜勾的偏旁與構字單位組合而成的。其偏旁有弋、戈、、氣等。如:

式 貳 威 戒 載 氫

寫式字頭、戈字頭和載字頭結構的字,關鍵在斜勾,斜勾宜長,短則無氣勢,力求強勁有力度,氣勢開張,勾呈仰抱。氣字頭結構的字,應把握的關鍵在“橫折斜彎勾”,古人稱“背拋勾”、“鳳勾”,今人稱“飛戈勾”,橫畫短平,轉折挺拔,背拋強勁有力,勾呈仰抱。

繁 雜 結 構

繁雜結構是由三個以上相對獨立的構字單位組成的字。這類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書寫時比較難把握。要想寫好繁雜結構的字,必須注意掌握其書寫要領:重心平穩,排列縝密,筆觸明晰,穿插提當,竭盡全功,意歸精整。

贏 麓 鬻 畿 馥 鼙

“重心平穩”是書寫各種結構的字都應做到的起碼要求,繁雜結構是以上所述各種結構的融會與交織,更注意重心的平正穩當。如:“畿”字的重心與戈字同,在橫與斜勾交叉處,橫與斜勾是該字的主筆,起著承上託下的作用,主筆寫好了,其它構字單位注意分佈勻稱,此字也就“站”穩了。其它各字按照前面所敘的要領較易找到重心,也較易做到整體的平穩,不必贅述。

“排列縝密”是說書寫繁雜結構時,橫列字不宜太寬,豎排字不能太長,筆畫要細而有力,布白要均勻。如“贏”字,上中部分筆畫少,所佔的比例要窄小些,約佔二分之一,下部由三個構字單位組成,所佔的比例寬大些,此字才立得穩,才顯得美觀。

“筆觸明晰”,是指筆畫細勁而滑爽,書寫時每筆每畫都要一絲不苟,稍不注意就會幾筆混為一筆,唯有筆觸明晰,才有眉清目楚的結構。

“穿插得當”,就是指書寫繁雜結構時,長短寬窄相讓,虛實大小勻整,顧盼呼應傳情,伸展緊斂適宜。古人稱之為“四面停勻,八邊具備”。如“麓、鬻、馥、鼙”四字,初學者者就很難把握它,若穿插不當,寫出來的字,就有可能大小不一,頭重腳輕,東倒西歪,必須經過反覆練習才能掌握。

所謂“竭盡全力”,就是使出全部功力和書法技巧,全神貫注,把錯綜複雜的結構關係處理得井然有序,合理巧妙。

“意歸精整”,是指書寫繁雜結構,要從整體著眼,一筆一畫,要精心安排,部分和整體關係要處理恰當。

對楷書結構進行一番剖析,其宗旨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楷書的結字規律和書寫要領。前人經過長期的書法實踐,總結了許多經驗,筆者摘錄了一些,供習字者在分析和練習楷書時參考。

1.同一筆畫因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

①“頂端一長橫為天覆”(即頂上長橫要蓋住下部),如:

百 麗 酉 夏

②“中間一長橫為橫擔”(即中長橫長於上下部),如:

卉 吾 安 者

③“底端一長橫為地載”(即下長橫長於中上部),如:

旦 且 呈 孟

2.同類筆畫組合因位置不同書寫要求不同:如:

①“撇捺相接在頂端為天覆”,“蓋下之法撇捺宜均”。如:

合 會 全 金 僉 舍 命 俞 盒 禽

②“撇捺相接在中間可以託上覆下”,“趁下之勢左右相稱”。如:谷 苓 荃薈 茶 荼 岑 琴 零 寥

③“撇捺相交或相接在下可以託上”,“承上之乂正中為貴”。如:父 文 爻支 交 各 夾 芙 客 臾

3.相同筆畫長短不同書寫要求不同:

①“畫短直長撇捺宜伸”。如:

大 天 木 末 未 束

②“畫長直短撇捺宜縮”。如:

英 吳 昊 奐 柒 染

③“畫長撇短者右捺改為點”。如:

頭 買 實 賣 奏 癸

注:這裡的“畫”是指橫,“直”是指豎。以下同。

4.體現“左收右放”者:

①“左右有直宜左收右展”(右豎長於左豎)。如:

目 甘 因 同 間

②“左撇右直須左縮而右垂”(右豎長於左撇)。如:

井 升 州 邦 卯

③“左直右撇宜左斂而右放”(左窄右寬)。如:

撟 撥 侈 修 彷 役

5.體現“上收下放”者:

①“上下有畫須上短下長”。如:

王 正 丕 平 巫

②“上下勾者下勾明上勾暗”。如:

哥 戔

③“重疊者上大下小”。如:

呂 昌 炎 多

④“俯仰勾挑者俯勾縮而仰勾伸”。如:

完 宅 冠 寇

6.體現”左低右高者”:

①“橫畫左低右高”,一般書寫橫畫均呈此勢。

②“並列者左低右高”。如:

從 羽 兢 棘

③“豎旁兩點,左點低右點高”。如:

少 劣 怕 怛

7.特殊構字法:

①“外四疊者體格必整方”。如:

器 囂

②“內四疊佈置宜均密”。如:

爽 噩 鬯

③“卜字毋偏與上截中縫正對”。如:

走 足 是 楚

④“土字直毋偏與下截左豎正對”。如:

老 考 孝

中國漢字每一個字都有其獨特造型,進行結構剖析,也只能是歸納出楷書結構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特點。每個字的主筆不同,筆畫組合不同,字形造型不同,筆畫在字中因位置長短不同而有主次之分,字形因筆畫的長短、多少不同而有方、稜、梯之別,相同筆畫連在一起(如連點、連挑、連橫、連豎、連撇、連捺、連勾、重撇、重捺、重勾、重疊、多橫、多豎、攢點、排點)有長短、高低、大小、輕重的變化。因此,習字者不可強求一律,應根據“字形端正,對稱均衡,重心平穩,比例勻稱,搭配協調,氣勢連貫,變化多樣,統一緊湊”等美學原理,具體分析每個字的結構特點,因字立形,穩中求變,充分體現中國漢字的統一多樣性。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楷書結構的基本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