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8月24日,由紫金传媒智库、南京市信访工作专家智囊协会、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新时代的信访:从矛盾化解到矛盾减生高层论坛”在南大举行,本次论坛也是2016年国家治理与信访改革论坛、2017年社会矛盾与社会治理论坛的延续。

矛盾化解是治标,矛盾减生才是治本

——新时代的信访高层论坛在南大召开(上)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8月24日,由紫金传媒智库、南京市信访工作专家智囊协会、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紫金传媒智库信访与社会矛盾研究中心承办的新时代的信访:从矛盾化解到矛盾减生高层论坛在南大仙林校区举行。

此次论坛共设5个单元,16位来自高校及信访系统的专家及3名青年学者发表主题报告。每一单元报告结束,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对报告内容进行深度评议。

*本公众号将分上下两期内容推送本次论坛的综述。

开幕式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紫金传媒智库主任、高级研究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周晓虹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紫金传媒智库主任、高级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晓虹主持开幕式。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庆葆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在开幕式致辞中,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庆葆指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社会成员利益诉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由此带来前所未有的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社会矛盾纠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对新时代社会矛盾化解提出新的要求,即社会矛盾的化解,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信访工作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渠道,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也必须把工作重心从矛盾化解、事后处置前移至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上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朱书记指出,本次论坛主办方紫金传媒智库及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中心,都是新形势下我校人文社科领域组建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在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矛盾化解、信访工作改革方面不断创新,在南京市信访系统各位专家支持下,积极参与信访疑难案例的研判,开展信访理论研究,在国家治理、信访改革、社会治理等领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次论坛是继2016年国家治理与信访改革论坛、2017年社会矛盾与社会治理论坛后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和信访改革的又一次深入探索,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可以共同携手,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早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徐锦辉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在开幕式致辞中,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徐锦辉表示,本次论坛整合了南京大学相关院系、南京地区信访系统资源,邀请相关资深学者、专家及信访人士,通过决策者、研究者、实践者等视角去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矛盾和信访改革,对信访改革创新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南京作为我国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近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良好成效,2016年第一次迈进了全国万亿元GDP城市行列,今年以来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GDP、收入增幅引跑全省,但南京也面临着各种矛盾风险隐患大量存在的挑战。近期南京市委根据省委的要求,围绕如何提升省会城市的功能、提升省会城市信访工作效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体现了省会城市的担当和责任。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强端,是联系群众的末梢,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始终把信访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牢牢抓住民生,按照总书记对新时期信访工作提出的要求,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全力化解矛盾解纷,带着责任改变信访工作,以民生改善来促进发展。

徐书记指出,本次论坛主题是“从矛盾化解到矛盾减生”,不仅是对以往论坛的发展和延伸,也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主流方向,化解是治标,减生才是治本,因此矛盾减生是信访的重要工作和课题。他呼吁社会各界为解决社会矛盾到源头立法、找到矛盾减生基本之策积极建言献策。

第一单元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仕政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仕政主持第一单元报告。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文彰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在主题报告《把减生政府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放在首位》中,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文彰教授提出了“要减生社会矛盾首先要减生各级地方政府行为、特别是基层政府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的观点。周文彰指出,要减生政府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关键是端正执政理念,牢固确立并坚决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内涵和要求,概括起来,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奋斗目标奔人民而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二,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所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利。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四,工作好坏由人民评判。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第五,心中位置唯人民最高。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第六,干部跟人民是公仆关系。干部是人民公仆,专门以为民造福为职业,接受人民的监督,因此要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根据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六大内涵和要求,政府施政只要以人民为中心,就会产生以下效果:第一,政府就不会与人民争利;第二,政府就不会用暴力拆迁;第三,政府就不会言而无信;第四,政府就不会动辄抓人;第五,政府就不会随意判决;第六,政府就不会为了自己不被问责而层层加码。只要在这六个方面,政府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就会减生绝大部分社会矛盾。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施政引发社会矛盾主要就是与民争利行为、不公正行为、不诚信行为、暴力行为和不依法甚至违法行为。

周文彰教授最后表示,总起来说,我今天想说的主要是这样三层意思:第一,既要尽力化解社会矛盾,更要把功夫放在减生社会矛盾上;第二,减生社会矛盾首先要减生政府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第三,减生政府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关键是要牢固确立并时刻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童星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在主题报告《大民生格局下的信访》中,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童星认为,本次论坛的主题提出减生社会矛盾特别是政府引发的社会矛盾,关键在于端正执政理念,即关注民生。民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原来国家层面讲的民生是狭义的,狭义民生有“5+2”的说法,五个领域是教育、就业、养老、住房、医疗,另外两个是社会保障和精准脱贫,社会治理和信访工作不在这个民生范围内。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广义的民生,除了“5+2”外,还专门讲了社会治理,具体来说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中,最能体现党和政府人民性的当数社会建设,社会领域发展好了,能确保人民群众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各领域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是为发展而发展。

童星教授认为,大民生格局下的信访有两个初心和思想指导:一是收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帮助受冤屈有困难的群众解决问题。在大民生的格局当中信访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信访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是最了解人民群众当前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及迫切需要;第二、信访作为一个综合机构,涉及的民生领域最多,不像其他部门仅承担某个民生领域的相关责任;第三、通过接待来访、处理来信、解决问题,信访部门最容易发现现行法律法规中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的立法;第四、在社会保障、扶贫脱贫方面,信访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价、减少存量等方式在狭义民生领域中发挥“兜底”作用;第五、信访工作可以实现源头治理,目前信访两种思路,一种就是防控、维稳,第二种是化解、避免,只有化解和避免才是引导我们去解决问题,从源头治理,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长效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党政主导群众维权机制等。

冯仕政教授最后评议说,周文彰教授中肯地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矛盾减生的关键是政府要端正执政理念,而童星教授从民生实务角度来观察信访问题,两个报告一个讲理念,一个讲实务,相得益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很崇高,但如何落实到具体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以近日媒体上的热点新闻——高铁“霸位男”事件为例,简要地分析了信访制度建设和改革中的艰难和纠结。

第二单元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凤阳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凤阳主持第二单元主题报告。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纪丰伟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在主题报告《社会矛盾预防与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中,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纪丰伟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二是减生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三是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建议和思考。

纪丰伟秘书长指出,我国社会矛盾现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结构失衡造成利益矛盾纠纷;二是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矛盾加剧;三是因体制引发的社会热点、难点的矛盾;四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矛盾。造成这些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与转型期不相适应的利益分配、体制管理、主观与遗留问题;随着对外交往增多,一些人盲目追求拜金主义、动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信念,甚至支持反派矛盾的阴谋;有的人违法犯罪报复社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和矛盾纠纷。

他认为,多元化减生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有:调解、仲裁、调解加仲裁、公证、谈判、中调、利用互联网平台解决解纷。构建社会矛盾的多元化解的思考和预防机制的建议有: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二是规范部门、共同参与;三是加强立法规范文件;四是要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和司法行政机关窗口单位的数量;五是加强调解立法;六是要强化社会治理改善法的条例,积极推行法治政府的建设,不断改善制度和社会环境,不断消除和减少社会矛盾因素,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七是加强心态干预,建立常态化的社会认知;八是建立社会矛盾纠纷长效治理机制,及时控制社会矛盾的发展。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

孔祥涛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在主题报告《回顾与展望:我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中,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资深社会风险评估专家孔祥涛,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重要论述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和三个“一以贯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指出随着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和发达国家一样也进入了风险社会,社会风险呈现内外因素叠加等多方面特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是党中央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做的顶层设计,对于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孔祥涛研究员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走过的历程、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两个奇迹”的取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各地的新鲜经验。同时,也剖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风险、风险治理工作存在的短板及深层次原因,提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服务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扩面、提质、增效三大目标和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法制化五大方向。他希望扩大学术界与实务部门的密切合作,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制度体系,深化社会风险治理工作,更好地从决策源头上防范重大社会稳定风险发生,从根本上减生信访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效维护群众利益、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治理能力。他还结合风险感知理论和新时期“枫桥经验”,分享了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防范“邻避”问题的成功案例,强调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牵引和必经法定程序,将我国制度体制优势与现代治理方式密切结合,走出风险治理的“中国道路”。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中共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

孔祥勇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在主题报告《坚持关口前移,推进新时代信访工作着力点从化解矛盾向减生矛盾转变》中,中共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孔祥勇,围绕新时代信访工作应该“怎么看、怎么干”作了主旨演讲。

孔局长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四个深刻变化的风险叠加期:即新老矛盾增减失衡的风险突出,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态发展的失衡风险突出,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失衡发展带来涉众新型风险突出,经济转型、老龄化结构带来的资源失衡风险突出。

孔局长指出,新时代信访工作做好减生矛盾工作非常重要。一是减生社会矛盾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初心和使命的需要;二是减生社会矛盾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需要;三是减生社会矛盾是坚持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科学执政、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需要;四是减生社会矛盾是展现新作为、防范重大风险,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对于如何减生社会矛盾,孔局长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一是了解民情,构建民生民意的有效对接和反馈机制,从源头上减生矛盾;二是集中民智,构建社会和民众的互动平台,从社会与民众当中汇聚正能量;三是维护民利,构建矛盾化解的及时处置机制,从维权中促进矛盾的化解;四是凝聚民心,构建党委执政、政府行政、社会协同参政、民众评价监督的良好的机制;五是推崇民法,构建依法善治良治的机制,从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上实现信访法制化。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海波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在主题报告《社会矛盾的结构性变化与适应性治理》中,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波指出,根据十九大报告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在信访工作领域,社会矛盾也在发生着结构性变化,社会矛盾的治理也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尤其是,在环保、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民生领域,一些现行的政策不能满足老百姓对于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信访部门需要主动识别、反馈这些需要,积极推动这些政策的变革和优化。为此,信访部门迫切需要从当前繁重的接访任务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投向民意征集和收集,从政策制定的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全面履行信访工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功能定位。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正威点评认为,本专题四个报告从社会矛盾的预防化解,到对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再到以信访工作为着力点减生社会矛盾,最后落脚在面临变化局势对社会矛盾进行适应性治理,在内容和逻辑上依次递进,形成了一个闭环。信访工作说到底就是在新时代格局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通过改革和提升信访工作,探寻从矛盾化解到矛盾减生的要素和路径是本次论坛的主题词,也是是信访工作的新探索和重要进步。其中有两个非常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一是如何给信访工作一个合理的定位;二是如何把社会矛盾的化解引导到有序、合规、法制化的路径上。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象明认为各位学者和领导都进行了个性的、有价值的思考,他也提出了四点思考:第一、如果站在更高的哲学层面来讲,矛盾论里面讲矛盾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社会矛盾不仅仅是负面的,社会矛盾的存在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法制建设、政治建设,推动了教育的改变,也推动了党和人民群众如何更进一步的接近;第二、对于社会矛盾的处理应更规范化、具体化,尤其是应对心理、文化、价值上的冲突等不能简单化,要因人而异;第三、社会矛盾的减生和化解,要重视法治的研究、要有行动;第四、信访部门在大结构体制社会矛盾中作为一个传递信息的参考,主管部门要承担起责任。

专家学者齐建言,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