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醫林順潮眼中的“深港醫療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背靠背!”
——香港名醫林順潮眼中的“深港醫療合作”
近年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成為深港醫療合作的一張“名片”,香港長者醫療券也試點跨境在深圳使用。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背景下,深圳和香港這對一衣帶水的兄弟在衛生健康方面還可以有什麼新動作?
8月8日下午,香港醫療衛生界的百人考察團專程考察了深圳醫療衛生的最新進展,探討合作新空間。
此行為粵港衛生健康工作交流的其中一站,由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帶隊,“報名十分熱烈”,吸引了近20傢俬家醫院、私營醫療機構,45個不同醫療專業團體、醫療培訓機構的領導人參加,主要代表包括香港護士協會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李國麟,立法會議員陳沛然,香港衛生署署長陳漢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香港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梁柏賢等。
深圳方面,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劉佳晨、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深圳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主任王大平,以及全市10區衛生行政部門、市衛計委各直屬單位、14家市屬公立醫院、5個醫療衛生團體的主要領導近70人出席。
在深圳一行,香港考察團聽到、看到了什麼?
關鍵詞1 河套地區
深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身後的PPT背景是香港的落馬洲河套地區,這片區域正好代表了深港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關係。”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一開場就拋出這個深港合作的“熱點”。
香港落馬洲河套地區位於深圳河畔,河對岸就是深圳福田的皇崗口岸、福田口岸片區。1997年,港深兩地政府治理河道,將此段深圳河“截彎取直”。河流改道後,一片屬於深圳的約87公頃土地就落在了香港界內,變成鶯飛草長的邊境禁區,即落馬洲河套地區。
2017年1月3日,港深兩地政府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禁區即將“解禁”。根據目前的規劃,落馬洲河套地區(即河套A區)由港方主導,將打造“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成為香港最大的“創科園”。
深圳方面將在對岸的皇崗口岸片區主導建設河套C區,與河套A區協同發展,重點佈局生命健康與生物醫藥等科技服務業,使這一片深圳河兩岸地區成為未來深港衛生健康領域合作的新熱點。
深圳市衛計委介紹,根據深圳市的“2017-2035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戰略規劃”,深圳作為目前全國科技創新的先鋒,將努力打造全球衛生健康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關鍵詞2 港資醫療機構
“有能力,更要接地氣”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此次的粵港交流“報名十分熱烈”,近100人的考察團中,就有接近20傢俬家醫院、私營醫療機構的代表。香港同胞開拓深圳及內地醫療市場的熱情可見一斑。
現場交流中,香港眼科名醫林順潮分享了經驗。他於2013年率先在深圳開設內地首家港人獨資醫院——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他很感謝CEPA(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帶來的一系列“綠色通道”,使香港醫生無需參加內地的醫學資格考試就能在內地執業,打開內地醫療服務的大門。
“深圳有2000多萬人口,香港只有700萬人口。2013年,我們在深圳的希瑪眼科醫院剛開業時,覺得地方太大了,有4000平米,可是現在已經不夠用了,正在不斷去找地方,希望能開第二家醫院。”
他透露,在內地開醫院,除了自己的團隊要有能力,還要懂得“接地氣”,比如做適當的推廣(香港不允許醫生個人做廣告),扭轉內地市民對民營醫療“不靠譜”的印象,比如成為政府醫保定點醫院,方便大部分醫保病人。
深圳市衛計委介紹,為了在醫療衛生方面“補短板、建高地”,深圳正“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公立醫療衛生體系加倍發力、“變道超車”,另一條腿就是大力鼓勵社會辦醫,包括港澳資本來深辦醫。
近年來,深圳為港澳獨資在深開辦醫療機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寬鬆條件,設置了專門的辦理窗口,流程清晰,對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承諾辦理時限為15個工作日。
目前,深圳已有7家港資獨資醫療機構——
深圳環宇一家綜合門診部
深圳思莉醫療美容門診部
深圳福田志浩綜合門診部
深圳朱勝吉口腔門診部
深圳港全綜合門診部
深圳醫匯卓越時代口腔門診部
香港最大的連鎖診所集團——聯合醫務集團執行董事李家聰表示,目前聯合醫務在北上廣深都開設了多家診所,而優秀的全科醫生團隊是這些診所的關鍵“支撐”。他希望與深圳開展全科醫生、護理人員乃至藥學管理方面的培訓,香港參與內地的全科醫學發展,不一定要開更多的診所,與內地爭搶有限的全科醫生資源,而是應著眼於幫助內地提升全科醫生的能力,並將商業保險等引入社康中心或是全科診所,盤活現有資源。
關鍵詞3 智慧醫療
會向護士報警的“鑰匙扣”
交流會結束後,香港考察團參觀了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瞭解醫院裡的一系列智慧醫療“黑科技”。
在外科住院樓一樓大堂,醫生向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展示病人如何通過手機掃碼查看自己的檢查檢驗報告,高清的X光片。
在脊柱外科病區,走道上的智能輸液監控系統讓大家紛紛舉起了手機。牆上的屏幕實時顯示整個病區的病人情況,左邊屏幕顯示每個病人的輸液進度;右邊屏幕上則是語音呼叫一覽表,病人有呼叫會顯示紅色。
護士長孫詠梅指著的這一排“鑰匙扣”,叫輸液感應器。
它能感應液體包的重量,當輸液快要結束時,“鑰匙扣”就會向護士站和護士隨身攜帶的平板終端(PDA)發出警報,提醒換液。讓護士不用提心吊膽、時不時往返病房查看,病人也不用擔心輸完液回血。
除了靜脈輸液自動監控系統,北大深圳醫院還有精準安全的靜脈藥物配置機器人,會為病人辦理出入院手續、把病人帶到床邊、進行入院宣教的護士助手機器人等一大批智能化護理設備,既方便了病人,也把護士從大量的簡單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
關鍵詞4 社康中心
香港考察團的最後一站,來到了羅湖區的東門社康中心,這裡是全國聞名的“羅湖醫改”窗口。
2015年8月,深圳羅湖區將5家區屬醫院和23家社康中心(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整合為緊密型醫聯體——羅湖醫院集團,舉集團之力“強基層”,使居民在家門口的社區就能獲得便捷而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不必動輒到人滿為患的大醫院“爭破頭”。
東門社康中心副主任郭志紅醫生介紹,以前,社康中心得不到居民信任,最大的問題就是“缺醫、少藥、少檢查”。通過醫院集團的改革,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醫生:大力培養和高薪留住高水平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並鼓勵大醫院的專家下社康。
用藥:社康中心的智慧藥房與集團藥庫是一體,三甲醫院有的藥,這裡都有。
檢查檢驗:醫院集團成立了共享的醫學影像中心和醫學檢驗中心,比如病人在社康中心做完照完X光,影像立即通過網絡傳送至集團影像中心,專家閱片後出具報告再發送到社康中心。
除了診療服務,羅湖模式更注重以“預防為主”,比如為轄區的老年人和重點人群免費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主動到老年人家中安裝扶手,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
羅湖模式也為香港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帶來了參考。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基於「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香港政府正計劃在全港十八區開設“以預防和康復為主”的地區康健中心,以減輕專科及醫院的壓力。預計2019年第三季度,全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將在葵青區試點開設。
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很特別,是香港的近鄰,雙方的交流非常密切。我們非常支持私家醫院、私營醫療機構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並協助大灣區醫療人才的培訓,促進大灣區衛生健康的發展。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 陳肇始
我們真誠期望深港兩地在衛生健康領域加強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快推動人才、技術、物資、服務、資金、信息等核心資源要素充分融合與流動,助力深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高地和健康中國“深圳樣板”,攜手共建大灣區健康共同體。
——深圳衛生計生委主任 羅樂宣
閱讀更多 連訊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