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的車檔次真低」

最近好友向我吐槽,很討厭他家孩子的班級微信群。

每天一打開手機就爆出N條微信,大部分都是炫富的家長在“爭奇鬥豔”,真的好煩,可又不能退群,只好屏蔽。

“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的車檔次真低”

原來該班級群中,先是某位家長先說自己今晚太累了,就因為給小孩買了幾件XX牌的名牌衣服,語氣中盡是矯揉造作,她此言一出,下面就保持隊型跟起了風,全都在炫富。

家長愛炫富也就罷了,讓朋友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炫富之風竟然蔓延到自己孩子身上了。

有天他送孩子去補習班,孩子不願意,寧願自己騎自行車去也不願爸爸送自己。

沒辦法,他只能和孩子一起騎自行車,畢竟孩子一個人騎車,他又不放心。

到了上課的地方,孩子已經滿頭大汗了。

他問孩子累不累,孩子說了一句話,讓他瞬間心涼。

“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QQ檔次真低”。

02

朋友不禁反思,什麼才是對孩子好呢?

難道給孩子買昂貴的衣服就是所謂的“富養”?

難道開著寶馬送孩子就是“對孩子好”?

“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的車檔次真低”

想起幾日前去一家西餐廳吃飯,鄰桌坐著兩對夫妻,分別帶著兩個八九歲的孩子,看樣子像是兩個家庭在聚餐。

其中一個女人,渾身珠光寶氣、衣裝亮麗,名牌包露著耀眼的Logo。

她邊吃邊滔滔不絕,向坐在對面的一家3口講述著剛剛結束的歐洲之行如何收穫頗豐,買了多少奢侈品、嚐了多少美食,那模樣神采飛揚、意氣風發。

她身邊的男人亦頗為得意,假意嫌她沒見過世面,自己卻財大氣粗地說:“這有啥好說的,不就花了萬把塊錢嗎,沒啥。”

家境富裕的小男孩問對面的小女孩:你看我的表,好看不好看,可貴了!

小女孩露出欣羨的表情說:你能讓我玩一會兒嗎?

誰知小男孩嘴巴一撇說:那不行,你給我弄壞了咋辦?你又賠不起!你家這麼窮!

“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的車檔次真低”

對面的夫妻頓時僵掉了,滿臉都是尷尬和不知所措。

很難想象,在這樣“炫富”家庭中成長的男孩會變成什麼樣?

同樣的,我也不禁為那個年幼的小姑娘捏一把汗,這樣的“窮富”催眠,可以深入孩子的骨髓,造就一生的匱乏和卑微感。

03

設想如果這個女孩是我們的孩子,當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活條件不如別人而感到難過時,難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沒有一絲動容嗎?

相信很多家長也或多或少曾有一些金錢上的惆悵,也會面臨生活上力不從心的時刻。

當這些捉襟見肘的不快影響到孩子時,是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見到的局面。

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的車檔次真低”

我想除了給孩子更多的關愛之外,就是我們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貧富觀念”。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家長們帶孩子一起出去玩,結果遇見一個撿垃圾的流浪漢。

一個孩子問:爸爸,為什麼他要撿垃圾啊?

一位家長插嘴說:因為他不好好學習,所以才去撿垃圾。

而這個孩子的爸爸回答說:孩子,爸爸讓你好好學習並不是為了能讓你有更好的生活,而是希望你長大後用自己的知識去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生活中,我們不要說有些人就是窮,而是多告訴孩子,他們只是因為種種因素走的比較慢,他們總有一天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成功。

有的人生來富有,但並不會永遠伴隨,它像流水一樣,稍有不慎,就會變的一滴不剩;有的人生來貧窮,卻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因此,富有者不應該炫耀,而貧窮者也不必自卑,只有自強自立者才值得尊敬。

04

古語有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我們可以就身邊能觀察到的現象,告訴孩子財富的獲得途徑和消費去向,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富有者還是貧窮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多告訴他想要什麼需要自己去努力爭取。

不給孩子“窮”的觀念,不給孩子“富”的虛榮。

我們深知在貧窮當中保持樂觀其實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生活的壓力往往會將人折磨得平庸而市儈。

“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的車檔次真低”

但我們儘可能地(也是必須的)給孩子營造一個毫無等級的生活環境,別讓金錢的市儈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當然,貧富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富裕家庭在物質上能給予孩子更多的滿足,但在精神財富上大家卻是平等的。

一個孩子的幸福感和家裡的經濟狀況其實並無直接的關係,他真正在乎的是家長花多少時間照顧他、和他玩。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人可以沒有什麼錢但很富有,也可以很有錢而很窮困,一家人在一起和睦快樂、生活豐富充實,這才是最重要的。

05

說到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演員劉燁作為一位父親,做了最正確的示範。

在一個訪談中,他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他回家後,發現諾一跑過來指著電視裡說“爸爸,我知道那是什麼車,那是寶馬,我還知道奧迪……”

他當時非常驚愕,自己從來不會讓孩子去認識品牌,孩子們根本沒有名牌的概念,所有的都是一樣的,不存在高低貴賤,這是他一貫的教育理念。

瞭解事由後才知道,原來是家中的保姆教會了兩個孩子認識車標,第二天他和妻子就將保姆辭退了。

後來他帶著孩子穿著老式布鞋,揹著幾十塊錢的軍包和水壺,去跑步、爬山、去做公益,這些行為都在表示他是一位好父親,更擁有著不攀比、不驕奢、謙遜的正確而深刻的育兒觀。

劉燁平時工作忙,安娜便承擔起了兩個娃的教育工作。前幾天,網友在路上偶遇諾一和霓娜。從他倆穿的衣服看都不是什麼品牌,而且洗舊了還在穿。

“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的車檔次真低”

安娜窮養孩子的例子還有很多:某次節目上,諾一就被爆料他的鞋子和襪子都不合腳,一年前和一年後,諾一穿著同一雙襪子參加節目。

“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的車檔次真低”

“爸爸,別人家都是開寶馬、奔馳,你開的車檔次真低”

安娜和劉燁會從物質上窮養孩子,也會在心靈上富養孩子。劉燁會經常在節日裡帶著一雙兒女去農村獻愛心,做公益。

只有金錢沒有陪伴,不是完整的教育。

關於名牌這件事,記得胡軍曾說:孩子是單純的,只知道天氣冷了我要加衣服,如果大人不去說孩子根本沒有名牌意識,孩子穿名牌不過是滿足父母的虛榮心罷了。

人生如鞋,不需盲目攀比、更不需削足適屐。關鍵適合雙腳、關鍵便於行走。

穿好自己的鞋,才能踏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不攀比,應該刻進家長心裡,寫進孩子心裡。

與家長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